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西游记》随想(金台随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1日06:18 人民网-人民日报

  刘荣升

  一

  读书论艺,仁智之见在所难免。明末清初善品评书籍的金圣叹,将《庄子》、《离骚》、《史记》、《杜甫律诗》、《水浒》、《西厢记》,称为六才子书,而吴承恩的《西游记》却不在他的“才子书”之内,致使后人嗟叹不已,甚是不解。是《西游记》写得不好,还是作书者的才力不济?恐怕都不是。其实,这完全可以从金圣叹的文学观和审美标准中找到答案。从他的文学评论看,金氏欣赏的是现实主义,而不赞赏浪漫主义。其在《三国志演义序》中说:“……取《三国志》读之,见其据实指陈,非属臆造,堪与经史相表里。由是观之,奇又莫奇于《三国》矣。”他推崇《三国演义》之奇,但这种奇,又是“据实”之奇,不是凭空臆造之奇。而《西游记》一书,则都是作者臆造的“极幻”之事,是大胆想象出来的浪漫的虚构。这大概是《西游记》不能入金氏之眼的主要原因。

  与金圣叹同时代的袁于令的审美观与金圣叹则完全不同,他主张“传奇者贵幻”,可极尽联想之思。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在《西游记题词》中说:“文不幻不文,幻不极不幻。是知天下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极幻之理乃极真之理。”他很是欣赏和推崇《西游记》的佛魔幻境,又说:“能读是书者,于其变化横生之处引而伸之,何境不通,何道不洽?……至于文章之妙,《西游》、《水浒》实并驰中原。”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也是实事求是的。《西游记》与《水浒传》,只有艺术表现风格的不同,在水平上很难分出个伯仲高下。以吴承恩之大才,尚不能入金圣叹的“才子”堂奥,以李白的“谪仙”桂冠,亦不能赢得金氏之一顾,何也?无他,喜欢与不喜欢而已。

  二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其对现实腐朽和邪恶的揭露和批判,因作者的才学和对现实的领悟程度不同,也因写作手法的不同,就有了显与隐、曲与直、雅与俗之别。吴承恩是用隐曲的手法,用引人入胜的离奇怪幻而又荒诞的故事,引领读者渐入他那被妖魔鬼怪、仙佛神道、琪花瑶草笼罩着的现实批判的思想佳境。但是,不是所有的读者都能达到这个佳境,多数人往往被其故意制造的热闹所迷惑,思想不愿再往前多走一小步。所以,读《西游记》,看见热闹的多,看出门道的少。不然若是看出门道的多了,也许就是这部书的不幸———早被统治者禁毁封杀了。

  三

  借小说中的人物之口,抒作者胸臆,古来如此。《西游记》第九十八回,写唐僧师徒到西天雷音寺大雄宝殿见如来佛祖,佛祖见面的第一段话就很厉害:“你那东土乃南赡部洲,只因天高地厚,物广人稠,多贪多杀,多淫多诳,多欺多诈;……不忠不孝,不义不仁,瞒心昧己,大斗小秤,害命杀牲。造下无边之孽,罪盈恶满,致有地狱之灾……虽有孔氏在彼立下仁义礼智之教,帝王相继,治有徒流绞斩之刑,其如愚昧不明,放纵无忌之辈何耶!”这可以看作是吴承恩对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揭露与声讨。这样的话,要不是通过佛祖之口说出,要不是在那个特定的场景说出,他一定要倒霉的,说不定会被杀头。但他毕竟是才子,把明王朝、把皇帝老儿痛快地骂了一回,还博得了一片喝彩,这是吴承恩的高明之处。

  《人民日报》 (2004年02月21日 第八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