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彩笔浓墨写春秋(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2日06:13 人民网-人民日报
王先霈
  三峡工程,举世瞩目。它与百姓安危、人民利益息息相连,更关乎千秋大业、子孙万代;时人方方面面关注,来者也会反反复复追忆。一个民族半个世纪魂牵梦萦之所在,理应成为媒体的聚焦之点。地缘与历史的机缘,一代又一代湖北日报人,担负起这一使命,顶峡江风雨,伴三峡涛声,以笔墨记春秋,用镜头录沧桑,始终追随着工程进展的步伐,及时向世人传达其中的轰轰烈烈和点点滴滴;民族梦圆之日,又推出大型报道集《见证三峡50年》(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完整展现出国人始梦、追梦与圆梦的悲喜历程。

  这本书是一部三峡工程的实录史。昔日的报道与今天的新闻都已经或正在成为历史,它们不仅唤醒了尘封的往事,更连缀起五十载沧桑巨变,以一种跟踪写真式记录和全程全景式报道,书三峡之事,写三峡之人。葛洲坝长缨初挽,工程决策一槌定音,截流合龙动魄惊心,直至大坝横空出世,气势恢宏,豪情万丈。正是因为新闻的及时报道,使得三峡工程天下广知,并将永载史册。几代领袖考察三峡的足迹和身影,工程勘察设计者与建设者的心血与汗水,正是因为有了新闻的真实记录,将与丰碑式的大坝同在。为国家舍小家的百万大移民,竭尽可能护佑文明者,无悔付出又无限憧憬的人民,他们都是三峡工程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笔。乡民怆然别离故土家园,为的是抑洪患而使两岸生灵不再化为鱼鳖;众多对沿江文明和生态的全力救护者,为的是那份悠远深厚的文化情怀,同样因为有了新闻工作者的见证,他们也终将赢得后人的敬意。“事实”本是新闻报道的灵魂,这部以事实谱成的史诗,奏响的并不是人类浪漫主义的幻想曲,它传颂的是无数抛洒热血、经历风雨的丰碑铸造者,同样还有更多默默牺牲、无言付出者。本书不仅为今人与后人留下了一份有关长江三峡发生巨变的完备历史记录,更展现了民族力量和智慧的凝聚。值得一提的是,本书不是过往见报作品的简单遴选集纳,其编辑体例颇见匠心和创意———“记者心语”以最简练的话语发出四十多位记者的凝重感慨。

  《见证三峡50年》不同于在相对集中的时段完成的写作,尽管后者也可以真实地反映时代风貌,却终归是追溯。这本书里的篇章,却是与历史同步的产物,记叙的对象与记叙的主体,记叙的内容与记叙的视角,都体现各个时期的氛围,从中不难窥出一段时代进化史。从1953年毛泽东视察长江、构想三峡工程至今,从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成立之初进入到经济全球化的新世纪,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弹指一挥间,却是风云变幻、世事更迭,中国的强国之梦几经坎坷,终于迎来了经济建设的全面发展和国家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三峡工地也历经了从人海战术年代由千万条扁担组成的挑土“雁阵”,到机械化施工年代人们对各种高技术设备的灵巧把握,再到今天信息时代鼠标轻点的游刃有余,这里不仅记录了三峡工程,更写照了强国之路。

  三峡工程的历史,人类进步、民族发展的历史,通过这本文集,历历在目。这里不仅有飞扬的文字,还遴选出珍贵的图片,将历史的记忆化为更加形象与具体的存在。20世纪以来的人类是幸运的,因为这时的历史是一部可以被完整地“看”到的历史,当无数知名或不知名的摄影记者在目击历史的同时,用他们的镜头留下了目击的现场和人物的影像,也让它们成为历史的见证。这些图片留下的历史瞬间与对历史过程的文字的叙述结合起来,更加真实生动地展示了年轻的共和国自强不息的漫漫长路。

  新闻写作所具有的时效性往往注定其不可能像文学写作那样超越时空地被人们长久地记忆与回味,诸多激动人心的报道都可能随时间流逝而逐渐淡出历史的舞台。然而,当五十年的热忱汇成今天的《见证三峡50年》,这本文集又何尝不是新闻工作者与三峡工程风雨同行的见证?它以特有的方式将参与工程建设的几代新闻记者们一起融入了三峡的历史,并刻下了一长串深深浅浅的足迹:黑发变成白发,白发又引领着黑发,挥斥方遒、留住风云岁月,聚焦镜头、定格精彩瞬间,他们更以智慧与热情浸润着文字与图片,不但书写了三峡工程的壮丽诗篇,同样也是新闻工作者自我情怀的发抒与职业精神的忠实写照,记录历史的人同样被历史所铭记。

  《人民日报》 (2004年02月22日 第八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