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安置改革平静启动 26名退伍兵走进大学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3日09:00 四川新闻网 |
2月20日,26名退役军人走进华中科技大学,他们在4年学习期满且成绩合格后,将获得该校的大学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这26人是从100多名符合助学条件的城镇退役士兵中,通过成人高考选拔出来的。退役士兵在校学习期间,将免交学费和住宿费,并且每月还将享受学校300元的生活补助。在上大学的4年时间里,他们将系统学习文化科技知识。毕业后,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 民政部优抚安置局表示,这是全国第一批以助学方式安置的退役士兵,这样做为全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闯出了一条新路,有利于解决退役士兵安置难的问题。(记者从玉华) 走出军营入课堂 退伍兵安置改革在湖北平静启动 2月20日,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一场隆重而特别的开学典礼正在举行。 26名来自湖北省各地的城镇退役士兵,顺利通过了去年的全国成人高考,成为华中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大学生。 这26名大学生将是中国城镇退役士兵安置史上值得记载的名字,他们是一种全新的安置方式的首批受益者。通过全国成人高考进入华中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后,这些大学生可自选专业。学习期间,他们的医疗费用、保险,按该校同类学生有关规定办理。而其他费用,如学费、住宿费等,则由湖北省民政厅与华中科技大学统一结算。享受了这项优惠的城镇退役士兵,在完成学业后,由本人自主择业,不得再要求安置。 与此同时,享受这项优惠的城镇退役士兵,还不能得到我国《兵役法》规定的由各级地方政府发放的“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的一次性经济补助”。由于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这项补助并不统一。湖北省去年的全省平均数为1万多元。 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华中科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习4年,大约需2万多元。这样算下来,在此学习的城镇退役士兵大学生的费用,基本上是自己支付一半,湖北省民政厅支付一半。 从理论上讲,湖北省所有的城镇退役士兵,都能争取这个机会。但因第一次试点,没有大规模宣传,因此只有100多名城镇退役士兵参加了去年底的考试。 部队是一所大学,现在安置部门又给我们一所大学 “知道这个消息,我乐坏了!”退役士兵李广,笑着对记者说。他顺利地通过了去年的成人考试,兴高采烈地来学校报到。“用这种方式圆大学梦,能减轻家里不小的负担呢。部队是一所大学,锤炼了我们的品质,现在退役安置部门又给我们一所大学,让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我一定会好好珍惜。” 从武警部队退役的陈德这次也考上了,他说话很实在:“当兵前,我们的文化素质都很低。经过部队的锤炼,我们明白了自己和其他竞争者之间的差距。退伍后,不经过学习就走上社会,想找份好工作肯定不易。所以,我们特别需要一个学习的机会。” 陈德的话很有代表性,很多城镇退役士兵回到地方,本来就很想报名参加函授学习,而华中科技大学和湖北省民政厅的政策,给了他们一块“馅饼”。 在享受这个美味“馅饼”的同时,陈德还希望更多的还在服役的战士们知道,他们退役后,又多了一条可以选择的道路。“这个政策太好了,我希望以后这项政策的覆盖范围更大些,让更多的战友受益。”另一名退役士兵大学生朱文韬解释说,自己有很多外省籍战友,也渴望能有这样的机会。 教他们知识,比给他们找份不愿做的工作强得多 “我怕自己不能通过考试,完成不了学业,怎么办?” 华中科技大学学工部部长陈以能,在这些退役士兵大学生来学校的第一天,就到寝室和他们聊天,可没想到的是,却赶上有人问这么个问题。“我原来也是军人,当兵的人,就要有股不服输的劲头。只要努力,你一定能完成大学学业,有什么困难,可以来找我!”陈部长的话,让大家信心倍增。 这位曾当过指导员的学工部长介绍说,凡是愿意参加考试、念大学的城镇退役士兵,一般文化底子还不错,积极要求上进。“现在,用人单位要求很严格,对人才也很挑剔。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找工作不太容易。”通过大学学习,可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知识层次,让他们能适应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 据了解,春季刚开学,刚刚入学的城镇退役士兵大学生们,马上走上了给学校新生军训的工作岗位。“通过这些,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坚信自己能学完所有课程。”陈部长还表示,以后,学校将利用每年社会实践的机会,让这些退役士兵大学生到相关单位参观实习,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他们。“通过这种方式安置的城镇退役士兵,走上工作岗位后肯定更有潜力。”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刘献君则认为,这种安置方式,减轻了地方政府的安置压力。“对于巩固国防,增加参军的吸引力,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他同时希望有更多高校能够参与进来。 被“逼”出来的安置形式 “用助学方式安置城镇退役士兵,与其说是我们在研究和探索新时期退役士兵安置的办法,不如说是被退役士兵安置难的现实‘逼’出来的。”湖北省民政厅副厅长文增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说。 他介绍说,湖北作为全国兵源大省之一,退役士兵安置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全省的各类单位中可供城镇退役士兵选择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少,加上一部分城镇退役士兵缺乏熟练的专业技能和完善的知识结构,也很难适应岗位的需要。有的甚至长时间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即使暂时获得了工作的机会,也会很快面临下岗。 他以大学为例,高校教师通常需要高素质的综合性、研究型的人才。为了协助政府完成安置任务,高校只好把城镇退役士兵安排进后勤工作系统。但随着学校后勤保障的社会化,岗位也变得更少,竞争十分激烈,这使高校的安置工作难上加难。 文副厅长还举了个极端的例子。有一次,他到一个县检查安置工作,发现该县民政安置部门尽管早已为100多名退役士兵开出了工作介绍信,但真正能够到单位去上班的只有几十个人。“怎样才能有效保护城镇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如何才能让城镇退役士兵成为用人单位都抢着要的香饽饽?”湖北省退役士兵安置办公室主任马京芳告诉记者,“这个问题困扰着我们,大家心里都沉甸甸的”。“去年2月,与华中科技大学的协商使我们眼前一亮。”马京芳介绍说,华中科技大学提出,可否利用他们的教育资源优势,通过助学的方式,使退役士兵在三到四年的时间里,经过系统的学习,掌握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后,进入人才市场自主择业,以此来完成政府下达的退役士兵安置任务。“我们敏感地意识到,这个建议是安置形式的一种创新。”马京芳说,这个建议符合国务院、中央军委有关文件的精神,值得尝试。后来,双方单位经过多次协商和仔细酝酿,于2003年6月5日正式签署了《关于用助学形式安置退役士兵的协议书》,并通过当地媒体及时向湖北全省的城镇退役士兵进行了公布。 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观念的变化,最难的是资金筹措 这种新的安置形式前景如何?能否让更多的退役士兵受益?马京芳介绍说,民政厅同华中科技大学多次商议后一致认为,资助退役士兵到高等学校学习,有利于退役士兵个人的长远发展,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用人机制。“而且这种做法在不少发达国家都有先例,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文副厅长认为这种安置形式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观念上的变化,其前景将是“非常光明”的。但说到资金,他就不那么乐观了。他表示,民政厅明年还要继续做这项工作,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钱去补贴城镇退役士兵大学生,而资金的缺乏和筹措渠道的单一,让他很头疼。 因此,文副厅长特别希望这些问题能“随着中央财政对退役士兵培训费用拨款力度的加大而逐渐解决”。(中国青年报记者李健新华社记者刘昕)来源: 中国青年报 【编辑:东剑】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