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民时评:杜绝有偿新闻要构建有效制度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5日00:21 人民网

  戴民岩

  新华社日前播发文章,介绍了陕西一家报社构建有效制度杜绝有偿新闻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在这家报社,有一个专门的礼品回收仓库,安排财务人员,统一管理报社员工在采编活动中收受的礼品、礼金,每月公布一次报社员工上交礼金的情况。对于不按要求汇报、上交的员工,调查清楚后,一律辞退、除名。对于不实的新闻甚至广告,均“不予刊登”。等等。这些举措收到良好的效果,从1998年至今,全报社上交的礼金达80多万元,按规定处理了一些人,树起了自己负责任的良好形象。

  新闻工作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也是一个有着太多诱惑的职业。对于采访报道对象来说,一般都希望对其正面的东西多宣传、对其负面的东西“少闻”或“不闻”。为达到目的,一些人会给采访者以礼品、礼金。对于采访者来说,面对被采访者送来的礼品、红包,有的人便欣然笑纳,尤其是对于那些是为对方鼓吹“不会出什么问题”的礼品、红包,更是坦然受之,行若无事,还有少数人则公然索要,以此为条件予以报道、重点报道或不报。体现在媒体上,便是有偿新闻。有偿新闻污染了新闻界纯洁的空气,败坏了新闻界的形象,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是影响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毒瘤。

  杜绝有偿新闻,需要构建有效的制度并严格地执行。这家报社的做法好就好在,给那些自身正直却又难以推辞掉礼品、礼金的人提供了一个公开的、透明的上交渠道,给那些坦然受之不想上交的人划了一道警戒线,给那些公然索要的人上了一道紧箍咒。尽管一个有效的制度未必就能彻底杜绝有偿新闻,但却可以产生一种威慑效应,使大多数人不敢越雷池一步,恪守职业道德。存在侥幸心里,有意越雷池者也是有的,但有效制度则可尽最大可能地把那些毒瘤、腐败的肌体及时剜除,至少把“病毒”的作用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这家报社的做法尽管有效,但还不彻底。这就是那些丰富的礼品、礼金的去留问题。他们的做法是,对于那些过期容易造成浪费的食品类物品,一般都是报社集体消费掉;对于一些小纪念品,则作为小奖品,在报社开展内部活动时发给获奖者。至于那些大礼品、乃至不菲的礼金,报道语焉不详。这就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上交的这些礼品、礼金,只是保证了采编人员作为个体的纯洁性,报社这个集体却可能成了事实上的笑纳者,最终是不是仍难以逃脱有偿新闻的嫌疑呢?我们当然不怀疑这家报社在这些礼品、礼金去留问题上力图保持一种公正性,他们已走出了可贵的一步,但如何对待这些礼品、礼金,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在采编活动中,不论是难以推辞,还是公然索要的礼品、礼金,我们都有必要建立一个彻底的杜绝有偿新闻的屏障。这就是,一方面,对于那些背后有礼品、礼金的新闻稿件,应秉着新闻客观性真实性的原则,是真新闻的照发,有各种为做宣传、广告而宣传、广告的稿件,置之不理。另一方面,对于这些礼品、礼金,能退回的应坚决退回,以告诫采访对象,采编活动与礼品、礼金的作用无关,以此推动一个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不能退回的礼品、礼金,报社也不应集体消受,否则只会让采访对象认为礼品、礼金仍然是有“魔力”的,他下次多半还会这么干,媒体杜绝有偿新闻的良好形象仍然难以树立起来。一个比较妥当的现实的办法也许是,将这些礼品、礼金定期转交给社会公益机构,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贫困群众,并定期在媒体上公布其去向。如此,媒体的纯洁形象才会彻底地树立起来。来源:人民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