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视点:“申遗”之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5日13:20 贵州日报

  从高处俯首,兴义万峰林锥状喀斯特景观从高阔的空间处被纵深切割。也不知道多少年了,这里锥峰簇拥,石柱挺拔,鸟鸣回旋,清泉四季穿过峰林,附近人家安静恬然。这些值得世代相传的人类景观,如今以“包括最好的自然现象,独特的自然美景,重要的美学价值”为世界遗产、自然遗产标准之一,被纳入贵州锥状喀斯特申报《中国喀斯特》世界遗产名录预选文本。

  2003年以来,我省与云南、广西、重庆捆绑申报《中国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荔波、兴义一带锥状喀斯特景观入列。与此同时,正在组织申报的自然遗产有荔波、赤水、黎平、织金洞;文化遗产有安顺屯堡,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台江姊妹节、黎平侗族大歌。纵观周边省,居于云南、四川两省的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九寨沟、丽江、三江并流等均被录入世界遗产名录,为当地推动旅游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我省至今无一处景观为世界遗产,仅有的一次申报也以失败告终,这是一件憾事。

  当“申遗”成为一场运动

  记者在下乡采访中,曾屡次听说某某县正在申报世界遗产。这个价值千金的招牌究竟意味着什么?申报世界遗产到底为哪般?

  据专家介绍,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双重遗产。说不清究竟全国有多少地方在申报世界遗产,来自国家文物局的粗略统计就有80多处。这80多处个个都代表着祖国一方的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居住于此的人们也都抱着志在必得的决心。

  申遗热潮发端于上世纪90年代。当鲜为人知的平遥、丽江等古镇因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而成为新兴旅游目的地后,许多人方恍悟:原来打上世界文化遗产的标签就相当于拿到了“国际通行证”,可以迅速跻身于“国际旅游热点俱乐部”。

  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申遗”热,我省早就在给自己打预防针。2003年12月20日,副省长包克辛作出批示:“我不反对申遗,但一定要端正认识,不要幻想,不要走偏。申遗是为了保遗,是一个过程……”

  省建设厅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处长、省申报世界遗产办公室负责人傅玉良认为:“申报世界遗产是一种提升、承诺或者说一种宣传、责任。申报在于提高广大民众的认识,是为了保护。”

  一组数字常常被人提起:丽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仅2000年,全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25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3.44亿元,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全县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0%;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的江苏周庄每年游客达150万,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收入达4.2亿元。

  “申遗”成功之日,往往也就是“遗产”被大力开发之时。联合国“世界遗产”的盛名为之加冕,盛名之下旅游业巨额收入构成诱惑。“申遗”显得竞争激烈。

  让我们反思的是:申遗成本的加大,是否会促成地方政府对“成本核算”的考虑?因为在申报遗产的过程中,耗费巨资,大兴拆迁,必带来弊端。面对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冷静地思考一下,耗费巨资申报遗产是不是各个地方应当普遍选择做的工作?申遗的目的是为了保护遗产,而不是将遗产当成赚钱的机器。专家指出,浮躁的心理和急功近利的做法使得我们过早步入了申遗目的功利化,申遗后的保护工作也就差强人意。没有了有效保护,我们还拿世界遗产做什么?

  我们曾经历失败

  黄果树景观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这是贵州人第一次听到有人把自己与世界遗产连在一起。

  当年的考察专家对媒体说,一个地区能拥有这么多天然瀑布群、溶洞群,溶潭、涌泉、伏流和古树古木,在全世界都难觅其右。要继承和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这笔丰厚“遗产”,所以要为大瀑布申报世界遗产。

  遗憾的是,当我们今天再一次提及,我们只可回忆一段痛心的往事。

  当年申报工作自始至终的参与者、原贵州省建设厅风景管理处处长李玉真抱病接受了记者采访:

  “那是12年前,闻名中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果树在我省首次提名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省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组织专家对黄果树风景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评价并给予了科学定位;省政府拿出30万元搬迁了黄果树中学;省长基金拨专款印制申报必备材料;风景区内分布不协调的建筑和违章建筑予以拆除……8个多月的时光在忙碌中很快过去,我们认为该做的工作一项一项都做好都做完了。就在我们满怀希望送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来作实地考察的专家后不久,消息传来:黄果树落选了!当时,我国同批申报的5个项目中,湖南的武陵源、四川的黄龙和九寨沟被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云南的石林则与我们的黄果树一同名落孙山。第一次申报,我们经历的是失败。”

  打开当时省长基金专款印制的申报文本,一段话跃入眼帘:“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具有价值极高的地层构造,保存着世界罕见的各类喀斯特自然景物和优美的风景环境,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是大自然留给人类的衡世珍宝,理应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受到人类的全面保护。”

  当年铿锵的申报理由尤在耳畔,而落选带来的遗憾却挥之不去。

  落选后的理性思考

  每个人都想知道落选的原因。

  从建设部给贵州省的回复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如果恢复生态环境,提高生态质量,搬迁半边街(黄果树村),加大水土流失治理,(黄果树继续申报)还有很大希望。

  事后有专家总结,落选的自身原因有四:半边街村寨人口太多太密;部分违章建筑破坏了原有地形地貌,人为痕迹和城市化现象严重;生态环境、植被覆盖较差;上游水土流失和污染较重。

  其实,上述这些问题在申报中我们已经注意到并采取了一些措施。致命的是,我们当时对申报项目的环境要求认识不深刻,资金投入非常有限。与黄果树同批申报的湖南武陵源,仅是用来拆除不协调建筑和违章建筑的资金就高达500万元,而我们整个申报活动总共投入却不超过80万元。现在要动半边街恐怕2个亿都搬不走。

  世界遗产要求具备真实性、完整性和规范性。“真实性”要求必须保证遗产主体的历史真实,拆今护古是申报中必不可少的过程。承德避暑山庄、北京天坛、颐和园等景观就狠下决心拆掉了大批与世界遗产要求不符的建筑;“完整性”要求遗产有一定的规模,整体保护较好,而不是被分割破坏后的残余。

  我们不妨再看看国内外一些著名“世界遗产”的城市是如何保护遗产的:巴黎把105平方公里的古城区,基本上按原样保护下来。没有立交、没有高楼、甚至没有抽象派的雕塑;苏州30多年前就已提出“保护古城、发展新区”的战略方针,在古城外围发展了两个工业园区。

  理性地面对落选是必要的。当年黄果树村的破坏性建筑给申报带来无法挽回的遗憾。今日的黄果树在慢慢地吞食这个苦果,也在寻求解救自己的良方。前不久,记者在黄果树采访得知,黄果树请来专家对景区的生态环境作了全面规划。黄果树新村在加紧建设中,不久将在相对距离处与景区遥遥呼应。

  一次失败,漫漫十载等待,黄果树与其它世界著名景观同样拥有新的机会。专家称,黄果树本身具有的资源价值丰厚可观,只要用心保护真心呵护,不是没有再次申报并获取成功的可能。

  第一次申报我们悔恨并与世界遗产失之交臂。我们等待黄果树这个世界的名字为世人所知,以世界遗产的名义!

  12年来一个遗憾一直伴随着我们:除黄果树还有申报希望外,省内尚有许多具备一定条件的风景名胜资源。但时至今日我们仍无一处世界遗产。

  仔细打开《中国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预选文本,专家们的一席话似乎给予我们新的希望:“贵州南部的锥状喀斯特,具有多种锥峰造型类型密集分布的特征,从而提供了最好的审美空间,植被、河流、云天、洼地、农作物(油菜、水稻)等因素起了烘托作用,形成特有的喀斯特峰林和田园风光和谐的天人合一的生态景观。”

  “处于高原上由红土台地衬托的离散金字塔锥状喀斯特,与地缝般的峡谷两岸属于喀斯特泉水形成的条条小溪注入峡谷中,形成千瀑竞秀,悬挂的瀑华沉积千姿百态,构成长廊画卷;而位于群峰耸峙、洼地跌宕簇拥的万峰林,构成世界最美的峰林画卷——峰林奇观。”这成为徐霞客“天下名山唯此处峰林”的感叹。而这些,都将成为我们入主世界遗产名录的希冀所在。

  截止到2002年,全球共有175个国家或地区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到2003年,全世界共有世界遗产767处。中国政府于1985年加入《公约》,至今已有19个省份的29处,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意大利和西班牙。随着世界遗产地在全国各地逐步拓展,一批新兴的国际国内旅游目的地逐渐崛起。

  2001年7月18日,贵州省申报世界遗产办公室正式挂牌并考察借鉴了云南省的申报经验。傅玉良说:“我们的资源比周边都好,但发展与保护带来的矛盾不可弥补。云南每年用于申报世界遗产的资金达几千万,我省只有每年20万的办公费维持。现在申报标准比以前更高更注重规模,对申报项目的考察更细。我们这些准备申报的项目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虽然建设部门一直在努力,但仅靠一个部门很难完成,需要各级政府支持,更需要全社会都来关心。”

  享有“公园省”美誉的贵州,就差这块金字招牌。我们现在国家级的风景名胜区就有12处,如果有一处甚至几处世界遗产,无疑将极大提升知名度。

  必须正视的问题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团对我省考察后,对台江苗族文化印象深刻。他们说:“贵州有众多的历史遗迹、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优秀的自然生态环境,有一大批具备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景观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条件的景区,是一个文化的富矿区。”

  但考察团也发现问题重重。中国民俗摄影协会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考察报告写到:“缺乏有效的包装,地方领导和群众没有认识到自身生活状态所蕴含的文化精神,展示出来的往往只是一些很浅显、表面化的东西。另一方面是经营管理不善,没有本着‘抢救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简单搞开发,不仅无法拓宽旅游资源,更易破坏千百年来当地人民赖以生存的良好的生态环境。”

  点击中国世界遗产网,一段话映入眼帘:“世界遗产,特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人类罕见的且无法替代的财产,……由世界遗产委员会确定并作为全人类的共同遗产加以保护。即使在战争中,也不能成为军事攻击目标。”

  北京城拆老城墙让世人见识了一次“中国速度”,给今天的中国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在世界遗产的数百个历史文化名城中,遗产总数位列第3的中国,竟没有一个大城市当选。年纪稍大一点的人还记得,拆的时候,梁思成无论怎样都控制不住自己的泪水。

  我国已入列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私搭乱建导致的破坏令人吃惊。其他已列人世界遗产的项目,在拆除搬迁等方面耗资巨大。花钱费事建起来的假古董,还得花更多钱财耗更大精力去拆除去恢复,好多珍贵遗产原汁原味的风格在几拆几建中丧失殆尽。大量项目因在后来的开发建设中影响了原有的真实和完整,而被世界遗产名录拒之门外。

  专家们希望澄清这样一个认识:文物和风景区不等于旅游区。它的第一功能是保护古迹、环境的完整和真实,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旅游只是其中一个功能而已。因此,文物和风景区必须拒绝一切不作规划的盲目建筑,拒绝破坏环境的低档次开发,拒绝滥建人造景观,拒绝超负荷的旅游。

  有观点认为,对贵州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来说,拥有世界遗产如同拥有奢侈品,资金投入上的巨大压力显而易见。但黔山秀水完全有理由列人世界遗产名录,这个名录可以使我们对自然和环境的保护与认识更深刻,同时在文化和风景区的开发建设中更注重科学。

  “申遗”路漫漫

  “中国喀斯特”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座谈会去年10月在兴义举行,会议确定该项目为中国2005年申报项目。省遗产办还组织专家对赤水国家重点风景名胜、荔波喀斯特森林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进行实地考查,召开论证会,同时督促台江、黎平、安顺、织金洞尽快报材料,争取列上省政府的世界遗产名单。

  据了解申报一个世界遗产项目从启动到最后批准耗时最少也得3年,刚刚成功申报的三江并流用了10年光阴,每年都耗资千万元巨款。而我省在“申遗”路上走了3年多还在候补。傅玉良说:“进入世界遗产名录非常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每年对各国就接纳一个项目。即使不停地工作,按排队计算,百年以后我们才靠近成功的边缘。”

  目前全国有40多处风景名胜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全部正式上报需10年以上时间。从预备到正式,贵州路途遥遥。采访中,专家提出,贵州申报世界遗产至少要解决几个矛盾:一是人为的东西比较多,很多是不符合申报标准的;二是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有的地方把“遗产”变为开发旅游的金字招牌,这与本意背道而驰。

  安龙县城附近的锥状喀斯特由于市政建设,其完整性和自然环境已遭破坏,失去了遗产意义。安龙十里荷花是一个长约5公里宽近公里的天然喀斯特湖泊,很有遗产价值。但由于对湖泊进行排水疏干开垦良田,使湖泊面积缩小了一半以上。该湖南侧长期炸石开采,使锥状喀斯特受到了严重损害。

  专家在考察中非常遗憾地发现,20世纪80年代初曾被欧洲喀斯特学者提出以锥状喀斯特命名的安顺锥状喀斯特,已受到严重破坏。正在施工修建的高速公路把公路两侧的锥状喀斯特丘峰作为主要建筑石材开采,全线的丘峰均被劈为半个,状况十分狼藉。完整的世界独特的贵州安顺锥状喀斯特已成为历史。

  省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李光荣强调,世界自然遗产申报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的任务。申报难度加大,但凭借我省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各级政府的支持,实现我省世界遗产地零的突破是大有希望的。退一步说,就算申报不成功,申报过程本身就是一次深刻的动员和宣传,其积极效应是永存的。

  作者:王小梅编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