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百富勤给中国中等收入阶层画像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5日18:19 青年参考

  欧洲老牌投行——法国巴黎百富勤公司将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定义为:人均年收入2.5万~3万元、家庭年收入为7.5万~10万元,受过高等教育,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的,从事脑力劳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白领。并测算2002年中国中等收入阶层家庭为5000万个。

  法国巴黎百富勤公司测算,2002年中国达到中等收入阶层标准的家庭为5000万个,家庭平均年收入为7.5万元,家庭平均拥有31万元资产。而到2010年,以上数字均将翻番,即达到标准的家庭总数达1亿个,户均收入为15万元,户均拥有资产达62万元。

  法国巴黎百富勤公司的研究部门将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定义为:人均年收入2.5万~3万元、家庭年收入为7.5万~10万元,受过高等教育,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的,从事脑力劳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白领。符合上述标准的人数占中国总人口的比例约为13.5%。

  巴黎百富勤总经济师陈兴动表示,随着中等收入阶层的崛起,中国消费率(消费占GDP的比率)将不断上升,从2002年的58%上升到2010年的65%,并于2020年达到71%,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他认为,这1亿中等收入阶层家庭意味着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中等收入阶层拉动经济增长

  面对中等收入阶层在中国的迅速崛起,经济学家们认为,中国消费市场在经历了数年低位徘徊之后,将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其动力源于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而消费结构升级则依赖于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产生和崛起。

  经验表明,少数富人阶层倾向于购买进口高档商品;大多数低收入阶层的消费主要是用于购买满足生活所必需的低端商品;而迅速增长的中等收入阶层的消费则是用于购买本国生产的高端、新型商品,从而推动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尽管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是消费升级的起跑线,但在我国,消费升级恰恰是在人均GDP逾3000美元、中等收入阶层“扎堆儿”的沪、京、粤、浙等沿海发达地区率先展开的。

  经济界的判断与政府的设想不谋而合。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官员表示,消费结构升级只有与产业结构升级形成良性循环才能成为经济成长的结构性推动力,而且以城镇中上等收入居民家庭消费结构升级为启动点是最佳选择。

  日前,英国《泰晤士报》文章称,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把财富用于消费,令中国这个新兴超级强国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火车头,甚至可在2015年超越美国。中国25年前进行的经济改革令中国跻身世界经济强国之列。中国的崛起制造了一批有高消费能力的中等收入阶层,同时对中国政府提出一个新的要求,就是要不惜一切保持经济增长。

  不断发展壮大的“中等收入阶层”俨然已经被很多行业视为重点“关照”对象。泰康人寿保险总裁陈东升不久前就曾指出,中国保险业应瞄准中国现有的“中等收入阶层”谋求更大发展。中等收入阶层将成社会主流

  不断升温的关于中等收入阶层的讨论,也逐渐被政府重视起来。

  在刚刚召开的北京市政协会议上,有关中等收入阶层的话题成为与会委员议论的焦点。政协委员普遍认同,中等收入阶层是社会经济稳定和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础,并预言,20年后中等收入阶层将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

  政协委员马戎指出,一个成熟的社会人群构成应该是“橄榄”型,中间是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巨富和赤贫都是少数。而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人群构成无一例外呈“金字塔”型,也就是中低收入者占了绝大多数,越往上人口比例越低。中国目前的情况也不例外。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最新调查显示,中国适龄人口中只有4.1%的人属于实际意义上的中等收入阶层。

  政协委员纷纷表示,培育一个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意义重大。马戎说,除了经济收入比较殷实外,中等收入阶层还具有受教育程度较高、讲文明、重诚信、遵纪守法的特点。他们趋向温和的改良主义和道德的相对主义,主张渐进的改革方式,对新生事物和新变化采取开放、宽容的态度,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石。

  “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比例是比降低银行存款利率更加有效的拉动内需的办法。”政协委员钱满素介绍说,美国1929年经济危机是生产过剩造成的。现在看来,生产过剩的原因之一是中等收入阶层比例不够大,没能成为社会消费的主体。她认为,一个庞大而稳定的中等收入阶层是社会经济健康运行的有力保证。

  对于如何培育、壮大中等收入阶层,政协委员卢风建议,加快城市化步伐、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利用税收政策调节社会财富结构,以促进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尽快形成。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