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走向新课程(焦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6日06:17 人民网-人民日报

  石鸥 孙俊三

  21世纪之初,新一轮课程改革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3年多来,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改革潮流之中,走向新课程,实施教育方式的根本转变。

  那么,新课程究竟新在何处?在课程内容上,新课程主要改什么?

  我国传统课程内容的弊端有目共睹,集中表现在:繁、难、窄、旧。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中小学理科难度世界第一

  有调查发现,在我国传统的高中数学课程中,只有40%左右的学生能够跟得上课程的难度,重点高中也只有60%左右的学生跟得上。而数学的不成功,往往就意味着学业的不成功,数学的失败就是学业的失败。

  教育部基教司副司长朱慕菊曾说,目前中国中小学理科教科书内容深而窄,难度为世界第一,小学数学课本深度高出国外两个年级,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远远落后于欧美。

  课程内容不仅偏难,有些也偏旧,内容严重滞后于科技发展,跟不上时代。国外有专家比较过我国传统的生物教学大纲和国外的生物课程标准,他们问:你们这是什么时候用过的大纲?其实就是我们现行的大纲。这种现象在其他学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除了偏难、偏旧,传统课程内容还存在繁和窄缺陷。比如英语教学对语法的偏爱已造成了不少学生的“聋哑英语”的现状,在一定意义上,英语是效率最低的课程之一。目前社会上一些英语培训机构火爆,在一定意义上表明人们对英语的极大热情和对学校英语教学的不满。

  新课程在内容上改了哪些

  为了改变课程内容繁、难、窄、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新课程内容的选择注重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各门学科都力求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主干内容,各学科都力求与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使课程内容跨越原“学科”间的鸿沟,最大限度地回归和体现知识的“整体”面目。

  一、知识与能力并重

  在我国,由于一直强调以知识为中心,这种背景要求我们在强调知识与能力并重的同时,适当地把学生能力的发展有意识地凸显出来,在课程内容的设置过程中有侧重地突出能力的价值。这一导向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表现突出。

  比如地理,以往的地理教学大纲,详细规定了必须学哪些国家中的工业基地、知道中国的几大商品粮基地等,忽略了学生地理技能的培养。某省保送大学生能力测试中,大多数学生无法在地图上正确判断开封、杭州、南京、北京四座古都的位置,有的甚至分不清中美洲地图上的海洋和陆地,把巴拿马运河画在海里。新课程标准淡化、粗化了对地理具体知识的要求,强化、突出了地理技能和能力的要求,要求学生“会使用交通图、旅游图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地图”。

  二、关注基础的发展性

  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下,无论面对多么严峻的挑战,保持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应该是一个不变的话题。但基础是发展的,不同的时代对于基础有不同的要求,如1983年美国《为21世纪而教育美国人》行动计划中就明确指出“21世纪的‘基础’已不仅是读、写、算,还应包括通信技术、问题解决的技能以及科学技术方面的素养”。在不同的时代,“基础”意味着不同的内容,课程的改革实质上就是在不同的时代构建相应的“基础”。本次课程改革强调,把学生的生活及其个人知识、直接经验作为课程的内容,把火热的社会生活作为课程内容。

  三、注重生活性

  传统的学校教育与“生活世界”相剥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权威与服从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竞争代替了合作,学校是一个冰冷的世界。

  本次课程改革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结合,仔细阅读各科课程标准,可以发现各门课程中都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历史课通过各种途径开始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如通过让学生收集过去的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感受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四、突出时代性

  课程内容缺乏时代感一直是我国课程的一大弊端。就生物课程来看,生物科学在20世纪的发展是迅猛的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包括DNA分子结构和功能的揭示、哺乳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等。此次课程改革一改以往以学科为中心、以动物学、植物学和生理卫生为逻辑线索的做法,确立了以“人与生物圈”为课程体系的主线。课程力图反映生物学科的最新进展,让细胞生物学、生态学和生物技术这些新的内容进入生物课程。

  《人民日报》 (2004年02月26日 第十三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