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信息化还缺什么(科技杂谈)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6日06:17 人民网-人民日报

  嘉言

  现在大概没有人会怀疑,我们已经进入信息社会。有人甚至大而化之说,用上电脑,能查资料,能上网,就是信息化了。

  先不去辩论这种信息化的理解是否准确,单看一例小事:

  某单位的图书馆两年前就实现了电脑检索与借阅。电脑检索快捷方便,想查某书,键入书名或作者姓名,轻点鼠标,此书是否馆藏,是否借出,结果一目了然;电脑借阅,只消用“电刷子”扫一下书刊的条形码,“嘟”的一声,就可以把书拿走,方便快捷。可时至今日,并非所有的读者都喜欢用新办法借书,有些书出借时不经过电脑,导致再有人借时,查不到准确的借书信息。

  在当今信息社会,信息不能顺利为人所用由此可见一斑。它说明一个事实,虽然技术、设备提供了信息公开的可能,由于管理缺位,公众并不能获得准确完整的信息。

  什么是信息化?简言之,信息化是指充分引进和使用信息技术,注重信息的生成、加工、存储、利用等工作。分析这句定义,信息化的落脚点在信息的利用上。如果不是为了更加充分、快捷地利用信息,真不知道信息化有何意义。

  现代技术给人类提供了享用信息的广阔空间,比之古人,我们常常洋洋自得。

  但是,如果人们的观念还局限在一个比较狭窄的空间,或者说有些想法还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信息化必然发生梗阻。在很多行业和部门,掌握信息设备的管理者如果不从信息利用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只图自己省事,必然导致信息不能真正公开。在一些地方,市民热线电话公之于众,号码不止一个,却就是打不进去或者老是没有人接;政府网站设立两年,网页内容一如既往,不见更新,发个邮件更如泥牛入海,杳无回音。这都是近年来屡见不鲜的例证。

  话说回来,我们毕竟生活在信息社会,今天即便是穷乡僻壤,只要路通、电通,加之政府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百姓就有迫切了解外界的需求。在商界人士看来,需求就是市场,在政府官员看来,需求就是民意。在很多领域,群众要求信息公开,如何实现这一民意?这就得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开动脑筋,或者想新招,或者加强管理。

  就拿春节期间乘客难买火车票来说,供求矛盾由来已久,年年成为社会热点。新华社报道说,今年重庆火车站实行一项举措,每个售票窗口配备两台电脑显示器,一台面向售票员,一台面向购票者,乘客购票能直接从眼前的显示器上了解车票发售情况。这种双屏售票办法,并不能保证让每位乘客买到车票,但它把整个售票过程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售票信息公开了,还车站一个清白,给大家一个明白。

  可见,要说信息化难,难点不在技术,而是为信息使用者服务的意识。

  《人民日报》 (2004年02月26日 第十四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