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呼风唤雨索甘霖 祛灾避害为民生(关注)(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6日06:20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 刘毅
  编者按:在人类历史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只能拜倒在神佛的面前,苦苦祈求风调雨顺。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不再完全“靠天吃饭”,而是逐渐学会用科技手段来影响天气。

  新世纪里,在抗旱减灾、缓解水资源短缺和生态建设等方面,人工影响天气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过,当我们通过人工干预,使天气过程发生符合人类愿望的变化时,我们不会再发出“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我们不会认为这是人类对自然界取得的又一个胜利。

  因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所做的一切,并不单单是为了人类的福祉,而是为了人与自然的长久和谐。

  防灾减灾的重要举措

  1946年,美国科学家雪佛尔等人发现,干冰和碘化银可以作为高效的冷云催化剂,增加云中的冰晶数量,进而增加雨滴的数量和直径,提高云降水的转化率。

  这一发现,开创了人工影响天气的新时代———为避免或者减轻自然灾害,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在适当条件下通过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从那时起至今,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开展过人工影响天气试验。人工影响天气的范畴也从人工增雨、防雹很快扩展到人工消雾、消云、消雨、消闪电、防霜等领域。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省(区、市)陆续开展了人工影响天气。

  国际云和降水物理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郑国光说,我国地跨几个气候带,是气象灾害最多的国家之一。每年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占各种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经济损失约占GDP的3%—6%。在气象灾害中,又有七成左右是旱灾,干旱给农业造成的损失最大,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业的发展。我国又是世界上冰雹最多的几个国家之一,1400多个县受到冰雹灾害的威胁。同时,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矛盾也十分突出。

  郑国光认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工影响天气作为防灾减灾的重要举措,在我国受到高度重视,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现在,我国人工增雨影响面积已达300余万平方公里,1995年—2003年累计增加降水约2100多亿立方米,有效地缓解了干旱给国民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为减少冰雹灾害给农业造成的损失,有23个省(区、市)组织开展了高炮、火箭防雹作业,保护面积达41万余平方公里,累计减免雹灾损失约340多亿元。虽然人工影响天气的投入和产出比各地有所不同,但据统计,普遍都在1∶5以上,高的甚至能达到1∶30。

  “虽然我国人工影响天气的规模很大,成效也很喜人,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郑国光副局长强调,“例如,探测和作业技术装备相对落后,整体现代化水平不高,还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各种服务的要求;作业的科技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自主科技创新和系统集成能力不强,存在重作业、轻科研的现象,等等。科技水平不高,导致我们很多时候还是不得不看老天爷的‘脸色’,甚至‘靠天吃饭’。”

  拉大“空中水库”闸门

  作为一个严重缺水的省份,安徽省最近启动了“十五”重点建设项目“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由安徽省政府和中国气象局共同投资6000多万元建设的这一工程,就是要利用人工影响天气这一手段,打开“空中水库”的闸门。

  当水资源短缺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时,人们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广袤的天空。开发空中云水资源的工作,正在全国很多地方蓬勃开展。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人均水量不足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水平的1/4。由于缺水,全国已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由于缺水,土地沙漠化不断扩大,已达1600多万平方公里;由于缺水,地下水超采,一些地区地面沉降、河湖干涸。

  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除了节流,还必须开源。因此,在我国的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人工增雨增雪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内容。根据以色列、美国、原苏联及国内多年的试验研究成果表明,利用人工增雨增雪技术可以增加5%—25%的降水量。我国在福建古田水库开展了为期12年的积云高炮人工增雨试验,结果发现增雨效果明显,相对增加量达到24%。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人工影响天气研究所所长王广河说,大气降水是一切水资源的最重要来源,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均来自大气降水的转化。据测算,年平均通过我国大陆边界输入境内的水汽量中,只有约三成形成降水,其余约七成成为过境水汽。

  王广河认为,“如果进一步增加人工增雨增雪的力度,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这个‘空中水库’还大有潜力可挖。”

  服务领域还须拓展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人工影响天气作为防灾减灾的一项重要科学手段,其作用不仅体现在为农业抗旱和防雹提供服务,在保障工业生产、城镇发展、水资源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交通运输、国防及可持续发展等诸多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协调会议”召集人、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介绍说,今后中国气象局等部门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适应新世纪的新要求,拓展服务领域,推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首先,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坚持把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作为重要内容,加强为防灾减灾服务,适应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合理调整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布局,大力开展飞机、高炮和火箭增雨抗旱和防雹作业,保护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其次,积极开展为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森林防火和灭火等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增雨作业服务;大力推进保障交通安全的机场、高速公路等人工消雾工作;逐步开展重大政治活动、旅游、城市绿化等的增雨、防雹、消雾、消云及消雨等服务;建立应对公共突发污染事件的作业组织运行机制;探索为国防建设服务的途径。

  第三,进一步适应需求,拓展服务领域,积极实现从传统的以防灾减灾为主的服务向空中水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等多领域拓展;由旱季作业向有利于水资源调蓄的多雨季节作业拓展;由旱区作业向江河、湖泊、库区水域源头作业拓展。对重点区域,如西北“三江源”地区、黑河上游祁连山地区、华北潮白河上游地区、东北松花江上游地区等,组织实施国家人工增雨工作。

  链接———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始于上世纪50年代。1958年,吉林省出现百年未遇的干旱,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吉林省政府联合开展了首次飞机人工增雨的试验并获得成功。其后的数十年间,绝大多数省(区、市)陆续开展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规模已达到世界第一。据统计,仅1995年—2003年的9年间,以地方政府为主的总投入就超过22亿元。目前,全国常年租用的人工增雨飞机达30余架,有30个省(区、市)的1862个县(包括县级单位)开展了高炮、火箭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拥有专用高炮6900余门,各型火箭发射架3800余台;从业人员达3.5万余人。

  本版漫画作者:王伟

  《人民日报》 (2004年02月26日 第十六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