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新一轮地质大调查实施五年果实累累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6日09:42 华声报

  华声报讯(综合消息):中国新一轮地质大调查启动以来,取得了一批令世人瞩目的重大原始创新成果,震动了国际学术界。一些发现被认为是近几年来国际上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

  据新华网消息,中国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寿嘉华2月25日介绍,地质大调查实施5年来,中国地质科学家经过不懈努力,在辽西热河生物群中相继发现了中华龙鸟、东方吉祥鸟、中华神州鸟等珍稀古生物化石,不仅为鸟类的恐龙起源学说和演化提供了关键的新证据,也动摇了国外140多年来对最原始初鸟类化石的独家垄断地位。调查发现的奔龙化石是世界上发现的第一只全身披覆羽毛的恐龙;世界上最古老的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化石攀援始祖兽,填补了有胎盘类哺乳动物演化的空白;世界上最早的亚兽类动物化石中国袋兽,将亚兽类(有袋类)的演化历史至少向前推进了1500万年。最新发现的中华古果为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被子植物化石。

  据介绍,被誉为“深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2001年开工以来,已顺利钻进基岩3665米,在地壳演化、大陆动力学、动力变质、深部物质组成、新类型微生物等方面取得重大发现,工程设计孔深5000米,预计2006年完成。工程的开展填补了中国在大陆科学钻探工程领域的空白,使中国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并将大大提高中国地球科学的研究水平。

  俗称“金钉子”的中国第一个被国际地科联认定的全球标准地层剖面——浙江长兴县二叠与三叠纪分层的层型剖面得到批准,第一个中国版的“金钉子”已成为全球地学研究的唯一标准。这些重大发现表明了中国政府对地球科学研究的高度重视,也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体现。

  另据报道,在中国管辖海域全方位进行的新一轮油气资源战略性调查,新发现一批重要的含油气局部构造,提交了第一批预选井位,初步计算中国海域油气资源量可达400亿吨以上的油当量。特别是在中国南海深水海域首次发现巨厚中生代地层,沉积地层厚度超过万米,为进一步开展深水领域油气资源调查指明了勘探方向。

  国土资源部负责人表示,中国油气资源战略调查取得的新突破和新进展,为缓解中国油气资源紧张的局面,保障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据中国地质调查局提供的情况,通过新一轮海洋地质调查并结合中国以往油气资源勘探成果,中国管辖海域又圈定38个沉积盆地,经综合评价计算共有油气资源量351至404亿吨石油当量,其中近海海域11个沉积盆地油气资源量可达213至245亿吨石油当量。

  调查首次在中国南海北部陆坡区发现了被誉为“21世纪新型高效新能源”的天然气水合物的一系列重要地球物理标志,获得了其存在的重要证据,表明在该海域极有可能存在储量巨大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仅西沙海槽区就估算其远景资源量达45.5亿吨油当量。这一发现不仅使中国跻身于该领域的世界先进行列,而且对中国未来的能源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产生重要影响。

  地质工作者还通过开展西藏羌塘盆地油气资源评价预测,深化了对盆地构造演化、地层层序、油气成藏条件的认识,评价了盆地油气资源潜力,初步证明羌塘盆地是中国陆上油气勘探程度最低的大型盆地,也是中国特提斯域青藏高原海相找油最具前景的盆地。

  另据消息,中国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寿嘉华介绍说,新一轮地质大调查将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勘查地球化学拓展到农业领域,对农作物和人的生存环境开展大面积的立根调查,在世界上尚属首次。

  目前,国土资源部已与浙江、四川等17个省(区、市)合作,签订了农业地质调查合作协议,基本覆盖中国东部和中西部主要农业经济区,面积达83万平方公里,预计合作项目总经费将达7.96亿元。

  农业地质调查工作对优化农业结构、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改善环境发挥重要作用。试点省份浙江省已经圈出36万亩“绿色土地”,划定2200平方公里的“富硒优质农田”。目前,浙江省农业种植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农产品正在陆续冲出“绿色壁垒”,农业经济呈现大幅度跨越发展。成都盆地、江汉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展的以生态环境为主体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试点取得重要成果,通过对土壤表层及深部、不同品种的农作物,以及农作作物的不同部位和不同年龄段人群有害元素摄入量的科学取样和测试,查明了有害物质的分布范围和富集规律,圈定了生态地质环境危险区和安全区,所取得的成果已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当地政府制定农业生产布局、种植结构调整规划和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寿嘉华说,随着农业地质调查工作全面部署和展开,必将有力地推进中国绿色农业、特色农业、效益农业的快速发展,对稳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作物品质,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民增产增收产生重要影响。

  还有消息说,在西部严重缺水地区实施的地下水勘查示范取得明显社会效益,130多万人告别了吃水难。

  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人介绍,2001年以来,中国地质大调查配合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选择西部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缺水县,开展了人畜饮用水地下水勘查示范工作,先后在陕、甘、宁、青、新、内蒙古、晋、川等12省(区)的40余个县完成探采结合示范深井318余眼、浅井4700余眼,日均供水量超过55万立方米,直接为130多万人提供了可持续饮用水源。

  在陕西富县地区,结合当地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地质工作者创造了渗流井的取水模式,一举解决了该县县城3.5万人长期饮水困难的局面。在四川、重庆和云南严重缺水的红层地区,充分利用浅部风化裂隙含水层的调蓄功能,探索出小口径浅井“一户一井”或“几户一井”的“庭院自来水”分散供水模式,先后在10个县完成小口径供水井4700余眼,出水量约每天3万立方米,解决了4700户、2.69万居民生活用水,为西南红层缺水地区找水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在缺水严重、地质条件复杂的甘肃会宁找到隐伏岩溶地下水,使当地群众改变了祖祖辈辈依靠“水窖”生活的现状。内蒙古鄂托克隐伏岩溶区施工的高产水井,为当地带来了巨额工业投资。在以往认为不可能找到地下水的宁夏固原炭山乡钻出“亘古第一井”。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