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申长雨站在河南高教的高地上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7日03:49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王怀让(本版图片系资料图片)

  申长雨1963年6月生,南阳市人。1984年大连理工大学毕业,后获博士学位。现为郑州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协委员,国家橡塑模具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重点学科“材料加工工程”第一学术带头人,全国人大代表。他先后八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河南省科技功臣。

  此时此刻,他在干什么

  本文的主人公———申长雨,郑州大学校长。

  就在你读到本文时,这位大学校长正在干什么?如果你是今天上午读到的,他正在出席河南省高等教育工作会议。这个高教会,是建国以来我省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为重要并将产生最为深远影响的会议。不仅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出席,国家教育部部长周济也莅临指导。申长雨已经准备好了在这次大会上的发言。他发言的题目是《加快改革发展,狠抓重点建设,提升水平质量》。他的发言,实际上是向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的汇报———汇报郑州大学以“211工程”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的创业史、奋斗史和振兴史。这种创业、奋斗和振兴,最终结出了一个硕大的果实———这就是今天下午将要发布的对于河南、特别是对于郑州大学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应该属于“头题”和“套红”规格的重要新闻。

  如果你是下午读到的,他正在参加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郑州大学协议的签字仪式。这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省部共建”。这对于郑州大学,对于河南高教,对于整个河南来说,无疑都是一个值得彪炳史册的日子。他站在李成玉省长和周济部长签字的现场,站在河南高教刚刚占领的这个光荣的高地上,细心的人将发现,他的眼圈是湿润的。

  能不动心动情吗?为了这一天,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和全省人民都对郑大倾注了太多的关怀和期待。李岚清、李长春、罗干同志视察时对郑大给予了殷切的期望,李克强、李成玉等省委、省政府领导始终把郑大的发展挂在心头,省教育厅对郑大的发展殚精竭虑,省直其他部门、郑州市以及兄弟高校为郑大提供了诸多无私的帮助。为了这一天,郑州大学人传递着接力棒,一代又一代,奋斗了整整半个世纪啊。把郑大托在手上,赶路

  路是人走出来的。在当今,除了脚板和路面的接触外,坐在车上、船上抑或飞机上,也都应该算作走路。由此,申长雨给人的形象总是:在路上。

  申长雨从研究生毕业走进当时的郑州工业大学当老师,到走上系主任、副校长的岗位,到走上三校合并后的新郑大常务副校长、校长的平台,如果说这是人生中象征意义的走路的话,那么,他自2003年初出任郑大校长以来的一年中,则是既有象征意义、又是真实写照的在赶路。

  为了把郑大建成一所规模宏大、学科门类齐全的高校,他去了多少次北京?

  为了引进院士和申报我省的本土院士,为了引进博士和培养郑大的本校人才,他曾经几顾“茅庐”?

  为了寻求新的合作办学伙伴和开辟新的科研天地,他又是几度出访?

  有人把他这个校长写作“校掌”,说他是郑大的手掌,他把郑大托在手上。因此,他在赶路,郑大也在赶路。托在他手上的郑大,在漫长的创新和发展的道路上,如今走到什么地方了呢?申长雨说,这是一个驿站,既然是驿站,就不是终点。古人云,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郑大只是走到了第一个短亭,前面还有许多短亭、长亭,路长着呢。

  望着申长雨眼镜后面那双睿智的眼睛,我分明看到了一种东西,一种解说着信心和力量的东西。“省部共建”把郑大送上了创建全国一流大学的新里程,申长雨清醒地认识到,把握住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就把握住了郑大的明天。明天的关键在今天。今天的申长雨,脑子里装得满当当的,是“一个机制”、“两个建设”和“三个工程”。“一个机制”,即建立一个以新校区为主体,多校区协调运转的内部运行机制;“两个建设”,即学科建设和新校区建设;“三个工程”,即人才强校工程、教育质量工程和科技创新工程。

  他在讲他的这些“一二三”的时候,我不由得走神了。我忽然想起了一首歌谣:一二三,起步走,走过夏,走进秋,前面总有好日头,日头下面是丰收……在校长与专家间,“切换”

  作为一位专家,申长雨到底“专”什么呢?我请他用最大众的话语告诉我。

  他指着室内的东西说,譬如这电视机、这电话机、这打印机等等,它们的外壳都是通过模具而制成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几乎所有的工业产品都同模具有关。他说,他就是“弄模具”的。

  回来我便看资料。资料说,模具是工业之母,是加工业的帝王。世界上70%的产品要靠模具加工。资料还告诉我,申长雨的“模具”理论和“模具”实际,站在国内的前沿。他的主要贡献是:把注塑模具的制造建立在利用计算机模拟的定量设计和分析上;把计算力学和数学手段应用于模具的优化设计;建立了注塑制品翘曲变形的设计方法;建立了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模拟方法,等等。对于他的这些贡献,作为外行,我当然还是不能解读这些文字。恰巧,手头正有一份《人民日报》,那头版头题赫然登着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颁奖大会的消息,登着胡锦涛总书记和获奖专家的合影。我知道,申长雨就在那合影的深处。就是在这个大会上,他作为一个科研项目的负责人,又一次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一边是大学校长,一边是模具专家,我真不知道他是怎样把自己“分”成两个人的。他说,这里面有一个“切换”艺术,脑子的“切换”艺术。坐在校长的椅子上,就是校长,100%的校长,把大脑“切”到学校的发展战略上、学科建设上、师资队伍上、校园规划上,让它们把自己的脑细胞占全占满;进了实验室,就是专家,一个完整的专家,把“校长”从脑细胞里“切”出去,“切”到专家的角色上。他说,除了外出,他的全部节假日都和实验签订了“合同”;除了开会,他的所有晚上都和项目预定了“约会”。一连十个“没有”后,无语

  “那你怎样照顾妻子和女儿呢?”我很自然地提出了这个问题。

  申长雨苦笑着。他说:“在家里我没有买过菜,没有做过饭,没有洗过衣服,没有打扫过卫生;从孩子上幼儿园起,我没有送过,没有接过,没有参加过家长会,没有给她买过玩具,没有陪她看过电影,没有带她进过公园……”他说着,我扳着指头数着,他在一连说了10个“没有”之后,用“我实在对不起她们”8个字,戛然而止。然后是长时间的无语。

  不过,女儿是很有出息的。说到女儿,申长雨的眼睛里又发出了光芒。女儿上附小的时候,年年是“红花少年”、学校的“三好学生”、郑州市“三好学生”。该上初中了,他执意要女儿离开他的大学圈子,不上附中,而进了社会上的中学。

  半年过去了,女儿在全年级的1000多名同学中,居然以语文、数学和外语特别优异的成绩名列第一。而这个期间,适逢妈妈到加拿大的一所大学里去搞合作项目。妈妈是计算机专家,回来后当然要“计算”女儿的进步。而在这时,申长雨扬眉吐气了,他把一种自豪感和女儿的成绩单摞在一起递到妻子手上:“我把女儿交给你了,‘下一站’就看你的了。”

  三个人的开怀大笑碰撞在了一起。这时候,有人为他们抓拍了一张全家福。

  (作者系省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