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一轮扩张可持久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2月27日11:36 中国新闻网 |
(声明:刊用《中国企业家》稿件务经书面授权并注明摘自《中国企业家》。) 中国目前的状况同发生亚洲金融危机的国家相比存在几方面的根本差异 根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波动的历史经验看,带来巨大通货膨胀压力的经济扩张通常是无法长期维持的。那么在这一轮的经济扩张中,通货膨胀的压力有多大呢? 由于中国目前存在可以维持的固定汇率制度和开放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的制约,至少对于贸易部门来说,物价不可能大幅上升。就是说由于中国的固定汇率制度事实上意味着中国进口了美国的货币政策,美国经济在中期内的通货膨胀压力很小就意味着中国经济不大可能出现严重通货膨胀。 1980年以来中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和美国生产过程中间投入品价格指数变化的对比可以看出,1996年之前,中美两国的生产价格指数并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但1996年以后,中美生产价格指数开始出现强烈的同步震荡趋势,表明固定汇率制度确实制约着中国国内贸易品价格指数的变化情况。 那么中国的贸易部门的比重有多大呢?可以观察两方面的证据:一是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除以GDP,目前该比例维持在50%以上;二是直接计算贸易部门的比重。大体来说,工业产出中除了电力、煤气和自来水等外基本上都可以贸易,而农产品也是可以贸易的。以这两大类部门的产出看,其占GDP的比重约在55%。 这样,我们可以断定中国经济中有55%的部门的价格将基本维持稳定,至少不受国内供给状况的制约,而取决于美国市场的价格稳定情况。 对于非贸易部门来说,除了电力等,大体说主要是建筑业和第三产业。对于这些产业来说,制约其产出能力更多的可能不是固定资产的存量,而是劳动力供应状况,其价格变化也可能主要取决于劳动力工资的变化情况。从国内劳动力供应的状况看,短期内工资快速上升的压力应该是很小的,从而电力以外的主要非贸易部门的价格指数也不大可能快速上升。由于国内价格稳定存在这样的基础,通货膨胀引发经济政策严厉收缩的可能性就很小,因此经济的扩张就可能维持比较长的时间。 还有分析认为:中国目前的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前危机国家的水平接近,暗示这样的高投资无法维持,甚至可能诱发金融危机。我们认为:高投资未必引发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国家发生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储蓄不足,高投资需要借用国外部门的储蓄,表现为长期的经常项目逆差和大量短期外资的流入,并由于固定汇率制度和金融部门的制度性缺陷产生严重问题。 中国目前的状况同发生亚洲金融危机的国家相比存在几方面差异:一是国内储蓄率非常高,在支持国内高投资的同时甚至可以输出储蓄;二是资本项目受到管制,外资主要以直接投资形式进入。这些差异显示:中国在中期内不可能发生类似亚洲金融危机的由国际收支引发的汇率和金融危机。进一步观察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情况,1985年以来,其占GDP的比例大体上一直在上升。期间,1989年前后、以及1993年前后由于明显的政治原因曾经出现剧烈的波动。这表明现在的高水平投资更多地是历史趋势发展的结果和历史趋势的延续,而不是由于一时的外部强烈冲击带来的,从而具有更强的可维持性。 稿件来源:《中国企业家》 作者:夏斌高善文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