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思发在花前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2日07:48 湖南在线-三湘都市报

  钱红丽

  读胡兰成“文学史话”,有一种静气在心里流淌。书页的更迭间,偶然睇一眼窗外,下午四点钟的阳光,打在深橄榄色落地窗帘上,摇摇欲坠,时浓时浅……顿时,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心里有了感激。张爱玲的话于此刻终于派上用场:上帝坐在天庭里,地上都平和了。

  可惜了张爱玲,没能读到这部“文学史话”。若是见了,即便对这书的主人有了不喜不屑,但,对这书背后的灼灼才华,想必亦是激赏的吧。且看胡兰成把抽象的文学与具象的时蔬微妙地结合在一起,是这样亮烈绝伦的“拉郎配”,终是激烈新鲜———“文学有节气,如五月的竹笋,头一批出来的顶好,末后的就差了。茄子初上市时紫润活脱,到了秋茄子,就疤疤烂烂的。”这样的感性句子,如一艘船,行进于浩淼烟波之上,它的帆正被长风鼓荡着,无须用力,均会一路驶向广大到相忘的开阔……

  胡兰成“文学史话”的可贵处,在于以信然感性之笔梳栉理性之史,彻底摆脱掉学院式一贯的繁文缛节引经据典。一贯以来的史书,无论立意抑或语言,总是脱不了那种浑浑沼沼的拖沓雾数,端的是把读者往歧路上引,最后连自己也迷了路。胡之文笔一路下来端得“自我”。“自我”,最不易掌握的招术,稍微往前一步,用力过猛,也许便是自恋的万丈深渊。但,胡兰成的“自我”,有了静气作了底子,自此走上了灵动跳脱之路,所以处处遗有渔樵闲话的文脉。无论治史,抑或撰辑小文,均在于一个“闲”字上。

  内地引进出版的胡之三本专著。《今生今世》争议最杂。“今”书写到末梢,许是自鸣得意过了头,于是有了浮浅。是真的浮浅。末后的“瀛海三浅”与开首的“韶华胜极”简直是猪头草与白玉兰之别。不提也罢。

  近段时间,我们内地纸媒、网络,聚焦胡兰成的目光,绝对多过张爱玲,即便形式主义小资去上海仍不忘去张之故居看一眼,然后浅尝辄止抒抒怅惘之情,但丝毫也阻止不了胡兰成一跃而成为花草与繁华,招引了各色文字蜜蜂们飞过来轻启双唇激烈喘息,采走想要的花蕊芬芳。弄得人人身上、笔下仿佛有了胡气。也有文字一根筋始终不屑,拿出“道德”之无形杖野蛮而粗暴地打下去。其实,从对胡兰成的看法与评价里,亦可看出评价者的根基与心性。这么着,胡兰成,又成了一面镜子,照出各色人等的心思与情趣。

  近日,有人撰文,骂胡兰成为流氓。我想,张爱玲若泉下有知,亦是要哭笑不得———讨伐亦轮不到你来吧!

  一位朋友言:要将道德审美与文学审美分开来。觉得他这话自是高屋建瓴。胡兰成这部“文学史话”是一块咣咣璞玉,但愿一些文字二愣子们好好含含这块玉,然后方可决定采取激赏抑或骂街的态度。张爱玲与胡兰成分别为两种独立体系,更是不同的花草繁华。我们若做到,“将张爱玲的归张爱玲,把胡兰成的还给胡兰成”,远离鬼打架和驴儿滚,那么,一切也许将会清明起来。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