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浙江农居,该有怎样的一张脸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2日08:48 浙江日报

  本报记者郑希均 2004-3-2

  驱车穿行在浙江大地,一幢幢崭新的农居不时扑入视线。就在人们为浙江农民的富裕赞叹不已时,心中总是有些遗憾:为什么许多地方的农居在有着宽大的面积、豪华的外观、繁复的细节,甚至付出了不菲的造价时,却同时显得那么千篇一律,很难再找到人们心目中留存的江南特色?

  现在,作为统筹城乡兴“三农”的一项重大举措,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新农村社区建设,正在我省全面推开。在声势浩大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浙江农居建设受到广泛的关注——

  规划中的区内水系自然蜿蜒,庭院景点精雅别致;3000平方米会馆、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馆、阅览室、超市、地下停车场,每个农户都有一个车位……近日,杭州市东部最大的农居公寓在细雨蒙蒙中开工了。

  这个名为云河家园的章家坝苑小区,环境舒适,配套设备齐全,各项指标都不亚于一个标准的城市住宅小区。小区内所有住宅都采用了多种类、多套型的住宅设计方案,住户可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出自己的家。两年内,450多户世代住农居的农民就将入住这个设施齐全的新房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类似农居开始出现在浙江的绿色田野上。随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推进,农居建设正受到空前的关注。多年来,浙江农居中存在着的总体规划无序、外观失去特色、内部结构混乱、环境脏乱不堪等问题有望得到很大的改观。

  很多农居

  是一张模糊的“脸”

  20世纪最有名的建筑大师之一沙里宁曾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你们的市民文化上追求什么。那么,看看我们浙江的农居,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文化?

  有一次,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罗小未教授偶遇浙江大学建筑系的一位教授,问:你们浙江近年出现的一大批尖顶和穹顶农居,是否与某种文化有什么背景联系?这位教授一脸茫然,无言以对。

  与这个故事异曲同工的是另一个故事:

  著名作家冯骥才近年来致力于保护民族建筑。有一次,他到浙江某地去开会,从杭州到目的地200多公里的路途上,看到了许多农民造的豪华别墅。他暗暗称赞浙江农民的富裕,但他最后向同行者感叹:为什么这么多民居没有一点民族传统的东西?

  确实,许多走进浙江大地的外地人,都对这里的农居赞叹不已:间间新房,幢幢别墅,彰显浙江农民的富裕。无论是乘火车穿越杭嘉湖金衢,或是坐汽车浏览杭绍甬台温,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崭新的豪宅:欧陆式的,穹顶式的,庙宇式的,杂合式的……仿佛走进了新贵的庄园,处处都弥漫着浓妆艳抹的珠光宝气。而穿行在一些新农村建设“样板村”,又让人有置身于域外的感觉,很难让人想到正身处江南水乡。

  这就是浙江农居的“独特风景”。虽然这些农居有宽大的面积,豪华的外观,繁复的细节,不菲的造价,但人们对这些新农居的评价是:缺乏个性和地方特色。很多农居,外观样式趋同,高低相等,立面相像,外部造型和所处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格格不入,建筑艺术西洋化趋势明显。以自我为中心,高耸,突兀,张扬,炫耀,出现了很多被人戏称为“动画卡通城”、“大教堂”等不伦不类的建筑。

  农居的“软肋”

  到底在哪里

  农居的异化首先体现在规划上。建房控制不严,宅基地和建筑面积超标严重。在浙江工业大学建筑系村镇规划建设专家宋绍杭领衔的一项课题调查中说,在杭州市某年撤村建居的34个村子中,平均每个农户竟有建筑近3幢。很多新农居点土地粗放使用;违法建筑滋生,土地资源浪费严重;村镇内部居住、工业、商业、农业等各项用地相互交织,杂乱无章,客观上给农居建设带来了混乱;

  一些农居建设浪费严重,追求时髦,盲目攀比,“克隆”成风。许多农居建设既无规划设计图纸,又无建设监理,设计、施工质量不高,新建成的房屋往往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求和未来的发展,有效使用期短。“一年建,两年愁,三年要重修。”尽管我省的农居建造价格各地差别较大,但一栋数层的农居至少要十几万元,多的几十万上百万元。有的农居建了拆,拆了建,重复投资,浪费巨大。越来越多的农居竞相模仿,贪大求高,超出家庭实际使用需要,空置率高。

  在布局上,往往杂乱无章,建筑景观突兀;农居点建筑占满宅基地,间距严重不足,日照、通风、采光等居住条件恶劣,配套设施缺乏,私密性很差。有道是“一根晾竿联两房,一块砖头作弄堂”,“抢占天与地,过道成峡谷”。很多农居点内道路狭窄曲折,不成系统,消防车进不去,存在着安全隐患。

  在农居建筑的细部处理上,则更是胡乱拼凑,中国的,西洋的,古典的,现代的,不分青红皂白,盲目地将流行的建筑风格、构件、高档材料用上,画蛇添足,狗尾续貂。

  宋绍杭老师讲了两个最典型的例子:

  在很多地方,前几年新建坡顶农居屋顶装饰大小不一的不锈钢球极为流行,已成为我省很多地方农居最典型的特色之一。但这构件架放在坡度较陡的坡屋面尖顶上,其外观只能让人联想起欧洲哥特式风格的教堂;在杭州、宁波一带农村,很多风格西化的小洋楼,有的农民偏偏喜欢在顶上建一座亭子,那亭子飞檐斗拱,完全是中国古典式的。

  农居的软肋还不止于此。农居环境的恶化足以抵消农居本身与城市文明正在拉近的距离。在我省很多富裕的农村,连通豪华农居的是泥泞狭窄的小路;一旁的溪沟池塘养着黑黑发臭的水,一到夏天蚊蝇飞舞;村口村中,露天粪坑成队排列……“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形象地概括了一些地方农居的尴尬。

  专家们认为,浙江农居传统特色的淡化,文化上的媚俗化,是西洋建筑风格和现代农居功能与结构糅合、混杂,猎奇、模仿、改进的结果,表现出大众审美情趣的攀比从众心理,折射了浙江农村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心态习俗。沙里宁的那句话在浙江农居得到了验证!

  怎样重铸

  新农居“最美的脸”

  从去年底到今年春节前,杭州茅家埠的农民陆续住上了整治后的新居,那是怎样的新居?

  白墙黛瓦、风格清丽的江南独立庭院,古朴含蓄、厚重大方的墙院式住宅,蜿蜒的小径、摇曳的修竹和潺潺的溪水,花木养眼,青山葱郁。屋面采用的都是坡顶,大多数以二层为主,就连窗户也都很有个性,全都是花格窗。“你别看这些房子外表旧的,里面可是现代化的。”杭州市西湖西进办公室一位负责人说,新农居的生活排污管道已经全部纳入杭州整体排污系统,电力、电讯、有线电视、煤气管道等管线也都具备。每幢楼楼下多为待客、休闲之处,楼上用于休息,就连窗户用的仿木窗铝合金也要比普通的贵。

  杭州茅家埠农居的“变脸”得益于杭州湖西综合整治工程,但也是浙江农居全面整治效应的一个缩影。

  有人说,传统农居过于简陋,采光差,设施落后,内部布局不适合现代生活。确实,我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到现在,扬弃旧有的传统农居的不足,建设全新的现代农居是大势所趋,只是,新农居不应仅仅是没有灵魂的钢筋水泥“堡垒”!

  倡导农民住房传承历史文脉,并不意味着拘于窠臼、食古不化,不是照抄照搬原来的建筑格局。我们可以根据现代生活需求,对住房格局加以更新,同时尽量保留传统的建筑思想、建筑风格,让传统的建筑元素有机融化在农民的新房里。

  实际上,江南地区特有的建筑风格与建筑体系形成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代代相传的社会文化风俗,以及相应的技术、材料特性。作为建筑学专家,宋绍杭认为,历承千百年的发展,江南民居独树一帜,升华为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部分。“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民居和空间环境所散发的迷人魅力,曾经不知让多少人为之陶醉。江南民居真正意义上的精髓,可以用四个字概括,那便是“因地制宜”,其所凝结的传统智慧,所体现的人文内涵,所蕴涵的精神财富,历久而弥新。所以,新的江南农居,应以“因地制宜”为根本出发点,力求保持江南民居精髓,同时符合现代生活要求。

  所谓“地”,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首先从自然地理因素来说,江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大部分城市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城市郊区河道纵横,丘陵起伏,地貌类型多样,地形变化丰富。其次从社会经济因素考虑,江浙一带很早就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历代以来,江南地区富裕一方,是全国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江南地区经济增长迅猛,城市化进程加速,受中心城市发展的辐射和商品经济的带动,大批农民正逐步脱离以第一产业为主的生产劳作方式,实现了农村经济商品化,产业结构多样化,生产经营市场化,农民对居住条件和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延承传统的“江南民居”优点,使新建农居设计既符合和体现江南农村环境特色,又适应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应成为农居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

  当然,浙江新农居没必要一定要求像杭州茅家埠一样,都是粉墙黛瓦的。这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但浙江的农居,应当像浙江的经济一样,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具有创新精神,贯穿所有的。在浙江田野上

  涂划最新最美的“画”

  打造这样的既适合现代生活、又不失江南民居特色的新农居的重任,完全交给农民去承担,是不可能的,这需要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做好引导、服务工作。比如,规划具有关键性的作用。规划搞得好,就可以画最新最美的画。我省地形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山区、丘陵地带、平原水乡、海岛等,有不同的地形特点,不同的经济水平,不同的生活习俗,都需要按当地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进行设计。

  最近,我省各地抓住“千万工程”这一机遇,纷纷推出全新的农居方案,这些方案就颇具地方特色,符合当地农村实际情况和农民生活习惯。如在温州,全市征集了一批优秀的农村住宅设计方案,选定的15套方案编辑成样板房图集,供该市“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作中的农村住宅建设参考。这15套方案涵盖了农村住宅的多个类型,按建筑形式可分为公寓式、排屋式、双联式三大类,充分考虑了温州的地域环境条件和农民群众的生活习惯需要,采用坡屋顶,外墙装饰用涂料,厨房和卫生间有足够的面积,每户住宅设计了小型车库,部分方案还考虑存放农机具和农产品的库房。整个设计体现了环保节能、节地、保护生态的理念,也充分体现出今日浙江的地方特色。省里前些时候推出了大量的优秀农房建筑方案,供广大农民选择。省建设厅编辑出版了《浙江省现代化新农村住宅设计优秀方案精选》,包含了高档、中等和普通型三种类型的近百种农房建设方案。

  人们期望,在“千万工程”完“工”时,浙江的农民新居能重新找到自己的“灵魂”,佳居美屋将遍布浙江农村。浙江新农居,将是一张“天下最美的脸”。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