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减负如何这般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3日05:02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主持人:一只沉重的大书包,排得满满的课程,似乎有永远写不完的作业……如今,我们的许多孩子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成长着。有人形容说,现在基础教育的现状是“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

  减负抓了这么多年,效果却不如人意,减负为何这样难?

  学校不补,家长也要补

  邓绍翠(学生家长):对于减负,我心情矛盾,每晚陪着女儿做作业,11点半她还做不完,孩子累,大人也累。其实女儿现在的学校严格遵守了不准加重学生负担的纪律,不给学生补课,但家长们还是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各种补习班去。在全班大多数人都上补习班的情况下,你不补行吗?不补就意味着要掉队、落后。

  这学期我给女儿报了“奥数”、“剑桥英语”、作文补习班,还学电子琴。作文补习班人家还不想带,是我托熟人好不容易才上的。补课很有用,效果很快就在考试成绩上体现出来了。

  我考虑了一下学生不得不补课的原因,一是女儿班上学生人数太多,有68个。老师工作量很大,怎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呢?二是孩子自律能力差,不能没有监督。现在独生子女上大学,哪一家不是补习补出来的?三是城市里的家庭都把孩子的成绩放在第一位,同事之间还互相攀比,压力很大。孩子是很累,根本没有玩的时间,可是眼前不努力,前程就危险。为了孩子的前途计,学习负担不能减。

  应试教育的缺憾将随着时间而放大

  李东和(大学教师):我们都是从标准答案、题海战术中拼杀出来的,老师和学生那时都不觉得沉重的课业负担有什么不妥。如果不拼命学习,穷山沟的孩子如何能考上大学,改变命运?

  通过对应试教育的切身体会,我感到中小学生减负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到了本科、研究生教育阶段,要求学生有广博的知识、宽阔的视野、灵活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见解。如果小时候没立下宽广的知识框架,那么学历越高,就越会感觉到畸形知识结构的局限性。我妻子曾笑话过我虽然英文很流利,却搞不清英文里的“司芬克斯之谜”是什么。也有些人读到了硕士、博士,却缺乏人文常识。我们是应试教育的受益者,也是受害者。所以我觉得一味靠给学生增加课业负担,靠高强度的重复训练来夺高分,是急功近利的,不利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应试教育的缺憾将随着时间而放大。

  高考只考一门,学生负担还重

  吴儒敏(教学研究人员):在一次教学改革讨论会上,有人说,目前中考的科目太多了,如果削减考试科目,学生的负担是不是就会降下来。我说,哪怕中考、高考只考一门课,学生负担还会很重!我们来假设一下高考只考一门数学,那老师和家长会在教材之外,把书店里所有的相关资料都买回来,在数学方面非常深入。

  我认为学生负担总是减不下去,根本的原因在教育系统之外。一是因为择业观念,大家都想把孩子送入大学,于是就“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没人把农民、工人当成理想的职业。而在美国,农民是一种职业。在德国,如果老师建议家长把孩子送到职业学校学技术,家长认为是正常的,而我们这里就不行。二是因为就业压力,有限就业机会与庞大人口的矛盾必然造成激烈的竞争,就业竞争的影响沿着教育的等级向下延伸,一直波及到学校教育的起点,所以小学生就面临着沉重的负担。

  有形负担好减,无形负担难去

  孟繁(高中生):减负的话题在学生中也十分流行。有的同学说,“减负,减负,负负得正”,减去一个负数,就等于再加上一个正数。学校给学生的压力减轻了,但同时家长给学生的压力却增加了;学习上的负担减轻了,却同时增加了同学之间互相比试的无形的负担。我妈妈总是说,等你成绩好的时候,才谈“减负”吧!现在工作这么难找,不考上大学哪能找到好工作?所以作为一个学生,对频繁的考试、沉重的作业我愿意接受,但并不喜欢。有几个人能真像韩寒那样说退学就退学了?面对“一考定终生”的制度,我们别无选择。

  是学生就不要怕负担

  贺岭(留学生):我觉得减负是不可能的,只要有考试制度,就不可能减负。在德国,中学教育同样很严格,孩子们在小学毕业考试后就根据成绩分学校,只有以优异成绩考入文理中学的学生,在高中毕业后才有资格申请上大学。其它学校的学生毕业后就直接就业,这些学校的性质和中国的职业中学相似。德国中学生的家庭作业至少每天要做2小时,有的还要上家教,或课后辅导班。再来看看美国,家庭作业虽然少,一周之内交一篇论文,譬如论独立后黑人社会地位的改变。这样的论文让一个成年人写恐怕也有难度。而且论文的条件是,必须参考不少于三本参考书,要有自己的观点,这样的作业能轻松吗?孩子们也常常是点灯熬夜完成作业。再看看我们的邻国韩国,在2001年全球中学教育权威机构的评比中,韩国以优良的教育质量名列第四。当时电视报道说,韩国的中学生晚上要到十点才下课。而我们的中学生下午五点就放学了。

  既然减负是不可能的,那么为什么大家还要谈论这个话题?我觉得应该换一种思维,引导孩子们认识自己的身份就是学生,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的成绩就是分数,和爸爸妈妈一样,他们的任务就是干好工作,工作的成绩就是奖金等。

  题海战术戕杀了学习兴趣

  曹杰明(中学教师):一个人在婴幼儿时期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可为什么在他们进入了正规的学校教育阶段,反而对知识对学习兴趣了无呢?这就说明我们的教育体制、教育思路存在很多问题。

  经过二十年的教育改革,大家对素质教育的观念达成了共识,但在实际工作中大家用的还都是应试教育的套路,对考试技巧的摸索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学生在题海的操练中变成学习机器。这样的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可能是高分低能的,没有创造性的。回忆自己上学的时候,语文课上连主题思想、段落大意都是有标准答案的,往往把一篇美文肢解得惨不忍睹,索然寡味。每当我遇到勤奋的学生正在念念有词背答案的时候,就会想我们的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材?现在孩子们用的教材已比较注重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了,这说明整个国家教育的思路慢慢在调整。我对学生包括对自己孩子的要求是一定要把课本吃透,课堂45分钟很重要,教科书上的内容掌握了,就不想给他们增加其它的负担。我希望他们兴趣广泛,成绩是否拔尖不是最重要。

  特别提醒:本栏目为“谈话”类栏目,欢迎读者朋友就每周“预告话题”来稿自由发表意见。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