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两会访谈:“每一分钟就有一种民族文化死去”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3日14:02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三月三日电 题:“每一分钟就有一种民族文化死去”——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作家冯骥才吁抢救祖国文化遗产

  中新社记者 蒋雪林

  “民族文化就是我们的根,我们得千方百计保护它”。被誉为全国政协委员五朝元老的著名作家冯骥才,和记者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关于抢救祖国文化遗产。

  奔走呼号 痛失民间“阿炳”

  去年开始主持在全国范围内启动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的冯骥才,越来越觉得时间不等人。冯骥才说:“我感到,眼下的中国,几乎每一分钟就有一种民族文化在灭亡。”

  “我急呀,我到哪都呼吁!”冯骥才激动地说。几年来,冯骥才就象一列宣传车,到处奔走呼吁。在政协会上,他向中共高层呼吁,到省里,他向省里高官呼吁,到地方,他向地方官员呼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就曾认真倾听过他反映,并对他的抢救工作表示支持。冯骥才一直在和时间赛跑。他去年一年跑了七个省,在甘肃采访时,冯骥才遇到一个唱民歌的七旬老太太,因为没有准备器材,工作人员只得返回驻地。当再度赶到那里时,老太太已经没有了。临死前,老太太还说了一句话:“他们怎么还没有来呀?”。“也许这样的老太太就是民间的瞎子阿炳!”冯骥才说。

  踏访勘察 打造世纪工程

  以冯骥才为首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一年来的工作影响到了港澳台,并在国际上引起不少学者的关注。国际上的学者已注意到,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越来越注意保护自己的本土文化。

  本月底,冯骥才领衔的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开展第二批民间文化普查,包括港澳台在内一共涉及九个省份。国内部分由国内学者完成普查,而港澳台部分则分别由当地的学者完成普查。

  冯骥才说:“我正在进行两个工程,一个是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是对全民族的民间文化进行拉网式的普查和梳理,一方面是用传统方式采风和文字记录,另一方面是用视觉人类学的方式,对民间文学进行调查,记录文学、歌谣、谚语,把它们拍成照片,用当地口音记录,这样我们的后代才有可能知道民间文化原本是什么样。另一个工程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在做的‘中国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我们做得很艰难,没有钱,这两个工程预计要花十多年才能完成。”

  惜时如金 呼吁减少会议

  普查民间文化非常复杂,要耗费太多的时间。每天上午和晚上冯骥才还都要坚持写作,另外还有许多事情要处理。“我哪拿得出那么多时间开会呀?”

  冯骥才透露,有时实在憋不住,就在会上写起文章来。“我相信不光是我感觉到时间宝贵参加两会的人都是社会精英,他们的时间肯定都很宝贵”。

  所以,冯骥才对此次两会会期缩短大加赞赏,他同时呼吁,会议应该更少一些,更短一点,更实在有效。

  冯骥才是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他一九八二年开始任全国政协委员,至今已连任五届,这一身份在抢救民族文化遗产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冯骥才说,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可以直接将建议传到高层,这些年来,有关于抢救民族文化的讨论所行成的影响都来自政协这方面的声音。

  与此同时,冯骥才还任职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天津市文联主席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所以,他一年中要开很多会。

  冯骥才说,没有实际意义的就不要在会上说了,套话空话更不应该说。听着有些空话套话,想起那些正在加速消亡的民族文化,真是心有不安。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