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气候变化,人类安全新威胁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5日09:08 浙江日报

  罗勇 2004-3-5

  人类的安全观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化的。自人类告别“童年”以后,国家间的战争成为威胁人类的大敌。然而,进入新世纪后,这种传统的安全观已经遇到了新的挑战。恐怖袭击、疫病蔓延、网络攻击、灾难性气候、环境恶化等都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安全的新因素。这些威胁不仅具有超国界性,而且有可能取代战争成为威胁人类安全的首要敌人。

  据报道,最近美国五角大楼在一份机密报告中称,未来20年气候变化将造成无数人在战争和自然灾害中丧生,其对全球稳定的威胁将大大超过恐怖主义。此言一出,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再次成为科学家、政治家和普通百姓关注、讨论的话题——

  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

  现有的证据显示,近50年的气候变化很可能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

  世界气象组织最近的消息说,1976年以来的气温变化速度大约是过去100年的3倍。2003年全球地表温度比上世纪60至90年代年平均高0.45摄氏度,是排在2002年之后的第三个最暖年。2003年,欧洲部分地区持续高温,导致2万多人死亡,并在一些地区造成森林火灾,阿尔卑斯山脉冰川厚度减少3米。欧洲中部和东部都出现了低温天气,造成畜牧业灾难性损失,并在南半球的秘鲁高原地区造成寒潮,导致200多人死亡。飓风、台风和热带气旋数量超过常年;南极臭氧空洞异常大;北极海冰范围缩小。

  据我国科学家的研究,近百年我国的气候也在变暖,气温上升了0.4-0.5℃,以冬季和西北、华北、东北最为明显。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已连续出现了4个全国大范围暖冬。降水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逐渐减少,特别是华北地区出现了明显的暖干化趋势。

  让大家记忆犹新的是,2003年夏季,我国南方地区,特别是江南和华南北部出现了持续高温(日最高气温≥35℃)天气,历时一个多月,局部地区近2个月的罕见高温热浪天气。

  对未来的气候变化,国内外的科学家们采用复杂的气候模式进行了预估。计算的结果表明:全球和中国气候将继续变暖,增暖的速率将比过去100年更快:

  (1)全球平均地表气温到2100年时将比1990年上升1.4-5.8℃。这一增温值将是20世纪内增温值(0.6℃左右)的2-10倍,可能是近10,000年中增温最显著的速率。21世纪全球平均降水将会增加,北半球雪盖和海冰范围将进一步缩小。全球平均海平面到2100年时将比1990年上升0.09-0.88米。一些极端事件(如高温天气、强降水、热带气旋强风等)发生的频率会增加。

  (2)我国气候将继续变暖。到2020—2030年,全国平均气温将上升1.7℃;到2050年,全国平均气温将上升2.2℃。我国气候变暖的幅度由南向北增加。不少地区降水出现增加趋势,但华北和东北南部等一些地区将出现继续变干的趋势。

  严重破坏全球自然生态

  气候变暖对全球自然生态系统已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如海平面升高、冰川退缩、冻土融化、河(湖)冰迟冻与早融、中高纬生长季节延长、动植物分布范围向极区和高海拔区扩展、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有些变化甚至是不可恢复的。脆弱性的系统包括冰川、珊瑚礁岛、红树林、热带林、极地和高山生态系统、草原湿地、残余天然草地和海岸带生态系统等。随着未来气候变化幅度的增加,遭受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地理范围上都将增加。

  气候变化将改变植被的组成、结构及生物量,使森林分布格局发生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例如在我国,除云南松和红松分布面积有所增加(约12%和3%)外,其它树种的面积均有所减少,减少幅度为2%~57%。

  冰川和冻土面积可能减少。高山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一些冰川出现了减少和退缩现象。如非洲乞里马扎罗山的冰川面积在1912~2000年间减少了81%。

  据我国学者的研究,我国西北冰川面积自“小冰期”以来减少了24.7%。预计到2050年,我国西部冰川面积将继续减少27.2%。冻土面积继续缩小。未来50年,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空间分布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80%~90%的岛状冻土发生退化,季节融化深度增加;表层冻土面积减少10%~15%,冻土下界明显抬升。亚稳定及稳定冻土温度将升高0.5℃~0.7℃。

  湖泊水位下降,面积萎缩。以我国为例,除天山西段赛里木湖外,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北各大湖泊水量平衡均处于入不敷出状态,有的甚至干涸消亡。

  海平面升高对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影响。近百年来,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了10-20厘米。我国海平面近50年呈明显上升趋势,上升的平均速率为每年2.6毫米。我国未来海平面还将继续上升,到2050年上升幅度预计为6~26厘米;到21世纪末将达到30~70厘米。许多海岸区遭受洪水泛滥的机会增大、遭受风暴潮影响的程度和严重性加大,尤其是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渤海湾这些经济发达地区。

  一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能增加,如干旱发生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将加重草地土壤侵蚀,因而将增大荒漠化或沙漠化的趋势。

  全面影响人类经济生活

  气候变化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影响可能以不利影响为主。

  农业可能是对气候变化最为脆弱的经济部门之一。气候变化将使我国未来农业生产面临以下三个突出问题:(1)农业产量的年际波动增大。(2)农业生产布局和结构将出现变动。据估计,到2050年,气候变暖将使我国三熟制的北界从长江流域移至黄河流域,北移500公里;而两熟制地区将北移至目前一熟制地区的中部,一熟制地区的面积将减少23.1%。华北目前推广的冬小麦品种(强冬性),将不得不被其它类型的冬小麦品种(如半冬性)所取代。(3)农业生产成本和投资大幅度增加。这是由于气候变暖后,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地力下降。由此导致的施肥量和农药的施用量将增大,农业生产的成本增加。据估算,到2030年,我国种植业产量在总体上因全球变暖可能会减少5%~10%左右,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作物均以减产为主。如果能够对不利影响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的话,未来30~50年(2020~2050年)的气候变化还不会对全球乃至中国的粮食安全、重要基础设施和自然资源产生重大影响。

  气候变暖将导致水资源供需矛盾更为突出。我国七大流域天然年径流量整体上呈减少趋势。其中,长江及其以南地区年径流量变幅较少;淮河及其以北地区变幅较大,以辽河流域变幅最大,黄河上游次之,松花江最小。另一方面,我国各流域年平均蒸发量将增大,其中黄河及内陆河地区的蒸发量将可能增大15%左右。

  气候变化将影响人类的居住环境,最直接的威胁是洪涝和滑坡。目前大中型城市所面临的水和能源短缺、垃圾处理和交通等环境问题,也可能因高温、多雨而加剧。对气候变化敏感的传染性疾病,如疟疾和登革热的传播范围可能增加;与高温热浪天气有关的疾病和死亡率增加。

  本版稿件均据《文汇报》(本文作者为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