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诗乡春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5日10:37 贵州日报

  我选择去年5月7日这天来完成《诗乡新世纪文艺作品选》一书的“序”,是为了不忘54年前的那天,我出生在美丽富饶的诗乡——绥阳。

  冬去春来,日月如梭。如今的绥阳,早就没有了我儿时所见的模样。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剪裁与洗礼,绥阳换上了年轻漂亮的新装,诗乡的美名也一天天的远扬。

  我十分庆幸,我的家乡叫诗乡。我曾走遍整个中国,可我还没有发现有那一个地方敢与她同名。

  我不是史学家,我无法考究为什么几百年了,最终人们还是把诗乡的桂冠戴在绥阳的头上。我只知道绥阳人爱诗,能写诗。从古至今,绥阳处处留有诗人神秘的遗迹。

  从东汉时开始,文学家尹珍就在绥阳讲学、办学,建起了“尹珍学堂”。唐朝三百余年,绥阳作为古播州的所在地,黔北文化中心,诗的传播在这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绥阳城西的“白氏庙”,相传为白居易的后人所建。绥阳城东的“杜家院子”,明代建有“钟鼓楼”,这里居住的是与杜甫、杜牧同一家族的移民,有《杜氏族谱》为证。绥阳旺草的“怀白堂”,据说为李白流放夜郎时的寓所,县境内的“太白镇”更是与李太白之名有关。大溪源中的“儒溪书院”(原名“柳公书院”),据传也是柳宗元在播州任职时所建。另外还有陈子昂之后修建的“陈子昂祠堂”,一直保存至大清。

  由于唐代诗歌的影响,绥阳在宋、元、明、清都有诗人辈出。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今天,绥阳新老诗人、文艺人才更是济济一堂,有300人之多,他们在全国众多报刊、广播、电视上创作发表文艺作品数万件。现在看来,绥阳被冠名“中国诗乡”是当之无愧的。

  绥阳新诗的发展,我认为应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五十年代绥阳写诗的人较少,在外发表诗的只有几人。廖公弦的代表作《山中月》等一批好诗也是从六十年代初发表的,曾在省内外产生过一定影响。之后,郑德明、黄定才等成为绥阳新诗界的活跃分子。

  我和李发模是在中学时代开始创作发表诗歌的,我俩在绥中同年级,同年龄,是最好的朋友。记得有一年《新绥阳报》同时发表了我俩的诗。那时的“文艺主编”是赵宋永,他非常能写,我们都很羡慕他。在后来的日子里,郑德明、黄定才看中了我和李发模,并主动找到了我们各自的家,约我们加入他们大人的行列,一同写组诗,帮我们修改作品。那时,绥阳一批新人成了真正的工农兵作者。

  1969年春夏,以李发模、田天威(上海下乡知青)和我为主,在绥阳成立了一个以知识青年为代表的“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创作组。当时的叶桂林(女)、王素芳(女遵义下乡知青)、张亚尔(女上海下乡知青)、江世明等都是创作组的成员,我们常常相聚,集体写诗。

  1969年冬,我参军到了贵阳。七十年代的那些日子,每每我回乡探亲,绥阳文艺圈就要组织“吃转转饭”,特别是当省里来人组稿时,大家定要集中。那时,贵州人民出版社还专门为绥阳一个县出了两本诗集————《喷泉集》、《娄山新花》。为了“吃转转饭”,我们一群人走东家,串西家。记忆中走得最远的一次是去李发模家,好几十里路,好几十号人,大家边走边谈,谈的净是些诗话。在我印象中,“吃转转饭”的主要人物有:郑德明、黄定才、李发模、吴仲华、韩述华、崔笛扬、董佳佳、刘萍,还有我。这些人都是诗乡早期的骨干。应该说,“吃转转饭”发现了诗乡的人才,推动了诗乡的形成,提高了诗乡的凝聚力,激发了诗乡的进取精神。在“吃转转饭”的人群当中,涌现出了几颗耀眼的“诗乡之星”,他们的作品走向了全国,震动了诗坛,也影响了整个文艺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有两件,一件是李发模的叙事诗《呼声》(原载《诗刊》1979年2月号),一件是我作曲的歌曲《战友之歌》(原载《解放军歌曲》1979年1月号)。后来,这两件作品都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的大奖。

  记得那时,贵州诗坛有两位红得发紫的农民诗人,他们的作品屡屡在报刊出现,影响很大。恰恰,这两位诗人都出自绥阳,他们是吴仲华和韩述华。

  在绥阳写诗的人群中,后来又涌现出一大批卓有才华的青年诗人,如:卜宗学、何居华、李长远、黄明仲、张思良、万登学、陈钰、刘志模、徐驰、秦永刚、蒲雪儿等。他们均为诗乡的发扬光大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我细读《诗乡新世纪文艺作品选》这本集子时,我为书中许许多多的诗作所感动,这些作品清新流畅,富有哲理,落笔大气,情动心灵。

  绥阳虽叫诗乡,但不光光是写诗的人,其实各类名士比比皆是。

  我们再说说散文吧。散文家族在绥阳兴起的时间并不长,但一经出现,便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在这本《诗乡新世纪文艺作品选》中,有的散文短小精悍,有的散文故事动人,有的散文犹如匕首,有的散文浓笔抒情,读后都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我想,它们基本代表了目前绥阳散文的现状与水平。

  绥阳人写小说的历史比较长,年岁大一点的有李泽民、赵宋永、郑继禄,后来的有吴继忠、刘涌、万登学、吕金华、田野等。前些年兴起写小小说,这方面张思良开了一个好头。早年赵宋永、李发模也写过不少剧本,后来吕金华、田野是这方面的骨干。在音乐创作方面,莫厚平、郑一君是绥阳在外发表歌曲最早的,之后又有了更多的音乐、舞蹈人才,如:彭燕修、笪斯勇、王华礼、陈正常、魏元强、李若影、王元萍等。其中彭燕修是绥阳音乐界的佼佼者。

  诗乡同样汇集了一大批书法家、画家、摄影家。在外工作的有著名国画家祝焘,著名摄影家金德明。在县内耕耘的书法家有杨守智、张启常、冯承章等。画家有兰盛茂、游江、游山等。摄影家有杨进、罗麟、白光华等。

  另外,绥阳还成立了“诗词楹联学会”,有张贵禄、汪德仲、杨守智、何世俊、汪太昕、韩达山、杨秉昌等一批老文艺家,他们长年累月聚集在一起,为诗乡的文化建设默默奉献。

  作者:杜兴成编辑: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