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方兴未艾稳步发展的西藏水产养殖业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8日10:09 华声报

  华声报讯: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垂,青藏高原的南部,平均海拔高度在4000米以上,长期以来是中国水产养殖业难以攀登的“禁区”。

  西藏自治区虽地处高原,但水域辽阔,共有自然江河13条,以横贯全区东西的雅鲁藏布江及其两大支流——拉萨河、年楚河最为有名。此外,区内还有大小高原封闭型湖泊1500多个,在这些水域里孕育着比较丰富而独特的鱼类资源,为全区的渔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受历史、地理以及风俗习惯、传统观念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这里丰富的渔业资源却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致使全区的渔业生产长期处于停滞或发展缓慢的状态。

  据中国海洋报报道,自上个世纪末以来,自治区政府努力加强对渔业工作的领导,在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同时,积极发展渔业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其中渔业捕捞生产继1994年全区首次突破千吨大关后,到上个世纪末捕捞产量已接近两千吨,提高了近一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全区在发展捕捞渔业的同时,还积极稳妥地开展了鱼类增养殖的试点工作,从而带动了全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使全区的渔业经济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据统计:目前全区已有池塘养殖面积30公顷,年养殖产量25吨~30吨,分别是发展初期的1994年的15倍和5倍。水产养殖区域从拉萨市逐步扩展到日喀则、林芝等地区;养殖品种由鲤鱼、鲫鱼、草鱼等大宗品种向虹鳟鱼、美国大口胭脂鱼等名、特、优、新种类发展,养殖方式也在单一池塘养殖的基础上发展了流水养殖和大水面增养殖等。

  尽管目前全区水产养殖生产的发展规模不大,也不够普及,但对海拔高、水温低、水质贫脊、鱼类生长期短、性成熟期晚、生产力不高、交通闭塞、渔业科技人才短缺以及养殖苗种不能自给的西藏自治区来说,能取得现在的成绩,已是来之不易。虽然目前全区水产养殖的产量不多,在全国水产养殖总产量中的比重甚微,但是它却标志着中国从此结束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惟西藏自治区没有水产养殖生产”的历史,同时也把中国的内陆水产养殖地域的最高海拔高度由原来的3000米,提升到了4000米。特别是水产养殖生产的发展对以农牧业为主,更没有水产养殖生产传统的西藏自治区来说,无疑也是在其文明发展史上描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推动全区社会文明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在推动全区水产养殖生产的稳步发展中,西藏自治区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对渔业工作的领导,制定政策措施,鼓励发展渔业生产自治区政府在调整和理顺全区渔业行政管理机构的同时,出台了《关于加快渔业发展的决定》,将“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实现可持续发展;捕捞与养殖并重,加快养殖业发展步伐;捕捞与加工结合,提高整体效益”作为全区“十五”期间渔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为鼓励发展水产养殖业,除积极开展对“三荒”的承包、拍卖、租赁和转让试点,推进水面使用权流转制度改革外,还对各类水产养殖业实施农业减免税政策。为坚持“以法治渔、以法兴渔”,使渔业的发展和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还先后制定了一些有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方面的渔业法规及规章、制度等,使全区的渔业在发展伊始,就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

  二是积极开展渔业科学调查、研究工作,坚持走科技兴渔的道路,为合理利用渔业资源,持续健康发展渔业经济提供科学依据几年来,在国家及相关省科研单位的协作下,先后完成了西藏鱼类资源调查和西藏典型湖泊鱼类资源持续利用及对策的研究等课题,不仅对全区渔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且还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特别是在近期内还完成了对西藏特有鱼类--亚东鲑的生态习性及人工饲养、繁殖的科学研究并获得成功,这必将对西藏发展特种鱼类的养殖,产生重要作用。

  三是狠抓养殖生产的基础建设为加快全区水产养殖生产的发展步伐,全区计划建设亚东鲑养殖实验基地、日喀则市美国大口胭脂鱼养殖生产示范基地、泰港虹鳟鱼养殖基地以及达孜县渔业综合养殖基地等四个养殖渔业基地,使之设施完善、配套、技术先进,成为全区水产养殖的主产区。目前,大口胭脂鱼养殖生产示范基地在兄弟省、市的协助下,已顺利建成投产;亚东鲑养殖实验基地也已完成扩建任务并投入使用。此外,还在自治区的中南部三个适合大银鱼移植条件的高原湖泊投入了2000万粒大银鱼受精卵,并建立了羊卓雍湖鱼粉加工厂等,为全区渔业的增、养殖生产发展打下了基础。

  西藏自治区水产养殖业方兴未艾,大有可为。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