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图:牵动政协委员心的两件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08日16:02 人民网 | |||||||||||||
人民网记者 刘海梅 “一次我前往家政公司,正好遇上家政公司经理在召集员工开会,那个所谓的经理当着众多员工的面在训斥一位保姆,一看就知道是一位农村进城务工人员。那位经理所用的语言恶毒到在座的各位简直不能想象,并且大声的告诉其他人,‘我昨晚打了他两个耳光,当时没有人看见,但我今天就是要告诉你们,让你们都知道。’” 刘委员心里装着的第二件事是一位被无牌驾驶车辆撞成重伤的农民工的悲惨遭遇。由于这名民工没钱打官司,所以得不到多少赔偿,甚至连治病的费用都无法保障。 “为什么他们会遭遇这些问题?就是因为农民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无法保障,所以人格尊严常受侵犯。加上农民在生产经营等方面缺乏组织,没有组织依托是农民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护的重要原因。” 当刘委员的话音刚落,立刻引起了在座所有委员的愤慨。原本平静的会场气氛立刻变得热烈起来。 早已按捺不住的叶廷芳委员首先接过话茬,“改革开放改变了农村面貌,但农村的问题也日益增多。农民仅靠双手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只能往城里跑。但到了城里,一般只能从事地位低下、条件艰苦的工作,经常受到不公正待遇!拖欠工资更是家常便饭!” 高宗泽委员则坦言,解决农民的问题关键是政府应该率先尊重农民。 王瑞璞委员指出,农民仍是最大的弱势群体,就说“农民工”这个称谓,既不科学还含有对农民的歧视,应该取消。 其它热心的委员,有的要对这名农民工法律援助,有的则痛心疾首的为农民大声疾呼。许多委员一致提出,应该建立一个固定的组织来保护农民的各种权利。
相关专题:2004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