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感受新北京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3日02:44 北京晨报

  苏燕代表:北京“气色”越来越好

  纺织女工出身的全国人大代表苏燕对色彩有着一种特别的敏感。当记者问及她对北京的印象时,她脱口而出:“北京的‘气色’越来越好了。”

  湖北省蒲纺集团三陆公司工会主席苏燕,33岁时就当选为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那时她还在蒲纺集团这个两万多人的大厂里当着一线纺织女工。

  “对北京的第一印象便是新鲜加一丝遗憾,总觉得北京应该比自己想像中的要好很多才对。”苏燕对1998年第一次到北京开人代会时的情形至今记忆犹新,“那时感觉北京的色彩还是比较平。”

  苏燕对今年的北京有一种“鲜亮”的感觉。她说:“今年感觉北京不但高楼有个性了,色彩丰富了,夜景更靓了,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状态更鲜亮了。”

  也可能在企业改制过程中做了太多的职工思想工作的缘故,苏燕对北京人的精气神有一种特别的视角:“北京人绝大多数脚步匆匆,但脸上写满自信,整个北京城飘着一股积极乐观向上的气息,挺感染人的。”在坐出租车时、在北京劳务市场调研时的场景深深触动了这位湖北妹子。

  “一个城市只要人的气色好了,这个城市的‘气色’也就鲜亮生动了。”苏燕以这句话结束了关于北京印象的话题。

  新华社记者 李永升 张先国

  申纪兰代表:北京,说不完的变化

  在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山西代表团中,有一位来自山区的农民代表备受媒体的关注。她是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同时又是长治市的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普通的劳动妇女身份,非同凡响的人生经历,她就是中国惟一一位连续当选一至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申纪兰。

  75岁的申纪兰走过全国很多地方和国外的一些地方,最远到过丹麦。谈起北京的变化,申纪兰说,真是来一次有一次变化,看一次有一次发展,一言难尽,说不完。申纪兰最早一次来北京是在1954年,她是骑着毛驴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那时,这一带都是郊区和农田。”她指着平安大街说,而如今变成了繁华的街道,成了北京市的黄金地段。

  北京的道路越来越宽,建筑越来越高,车越来越多,天越来越蓝,人们的修养也越来越好了,真是面貌一新,发展太快了。申纪兰说,每一次来,许多原来熟悉的地方都变了模样,认不清了。“我曾经参加过国庆十周年和二十周年的观礼。”申纪兰说,那时觉得北京的变化就很大了,现在感觉今天的变化才真是了不起。新华社记者赵承

  蒋民华代表:北京——变化最快的首都

  “学会每年都得编一本手册,方便大家来北京办事。要不,走起路来真麻烦。”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民华眼里,北京是世界上变化最快的首都。

  今年68岁的蒋民华和北京相识已整整半个世纪。还是山东大学一名学生的时候,他第一次来到首都,并在北京学习了一年。那时,厚重的城墙还在,高高的城门依旧威严。首都的古朴、厚重,让年轻的蒋民华体味着历史的悠久。走在狭窄的街巷里,凝望着连绵的四合院,蒋民华领略到的是独特的民族风韵。世事沧桑,星移斗转,当年英姿勃发的青年,如今已是满头华发。北京,在他面前一天天年轻。

  1954年的初识之后,蒋民华每年都要来北京几次。近几年,学术交流、科研活动更为频繁,这位国内外知名的晶体材料研究专家每个月总要从他供职的山东大学来几趟北京。北京变化之快,令这位“老北京”有目眩之感。蒋民华双手夸张地比划着说:“我不是‘老北京’,但对北京熟悉的程度一点不亚于许多‘老北京’。北京变化得让我都跟不上了,真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为方便来京出差,中国材料研究学会每年都要寄给他一本最新版本的《走遍北京》。现在,这手册成了他每次进京必不可缺的“行动指南”。他说:“在全世界各个首都当中,北京是变化最快的了。”

  首都成长之快速,一方面说明建设强度之大,另一方面,对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来说,也意味着众多古迹和古韵消失迅速。对此,蒋民华总有几分伤感,他说:“新有新的风采,旧有旧的味道。如果规划得好,新城建设与旧城保护应该可以兼得,这样北京的建设就不会留有遗憾了。”新华社记者丁锡国

  傅企平代表 北京的“绿”更丰富了

  “今天上午,去我们村在北京的办事处看望工作人员,随便在北京城里转了转。每次来北京都有新感受,北京这几年的变化太大了。我来自生态村,所以对北京城树的变化感触最深。”

  全国人大代表傅企平是浙江宁波奉化滕头村的党委书记。他所在的村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全球生态500佳”。

  “许多人只看到北京城树的数量多了,其实在我们搞生态的人眼里,更关注的是北京城树的品种增加了不少。以前来北京,看到的多是杨树、柳树、松柏、槐树。这几年北京城里冒出了不少银杏、椿树、雪松等新品种。树的品种多了,有利于更好地美化环境,更有利于促进生态循环,有利于树木的生长。”

  “树多了,水也清了,喝起来不那么发苦,空气也比以前好了,衣服穿上一两天也不会脏。环境美了,人的行为举止跟着就会发生变化。”

  傅企平代表说:“北方城市的绿化当然不能同南方城市相比。不过,单纯从技术角度来讲,我对北京城的种树提两点建议:一是要鼓励先在苗圃把树苗培大再移植到市区来。现在北京城里的树要么是树苗太小、成活率不高,要么就是从山里把大树移植过来,这其实是在绿化城市的同时破坏了山里的环境。二是要选择适合北京城生态环境的树种,树种要耐寒、耐旱、耐碱,否则种了也活不长。”

  新华社记者 张建平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