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道德教育要“落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3日02:44 北京晨报

  十六七岁的年龄,正是心中憧憬理想的时候。出席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北京团代表、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葛晓音在发言中指出,目前,一些青少年中却弥漫着看破红尘的消极情绪,因此她特意提出道德教育要“落地”。

  收到一篇作文叫《悟空》

  这位著名大学的语文教授日前收到过一篇中学生写的文言文,题目是《悟空》。文章主题就是“四大皆空”,认为社会竞争激烈,自己既不能去当官,又不能去发财,觉得人生没有任何意义。“这不是个别现象。”葛代表告诉记者,有一家文学组织搞中学生征文比赛,结果大多数征文都流露出了一种看破红尘的情绪。孩子们对人生有很多思考,但有时情绪却很悲观,尤其一些学习成绩不错的孩子。这种现象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急功近利导致道德“真空”

  葛代表认为,中学生这种消极情绪的弥漫,与家庭和社会强调的“尖子教育”不无关系。她举例说,现在中学生的语文课比以前难得多,连《史记》里最深奥难懂的《孔子世家》都让中学生去学。现有的精英教育理念,鼓励孩子们去做金字塔的塔尖。从家长到学校都拼命地向孩子灌输书本知识,却偏偏忽视了对孩子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在这种急功近利中道德教育“真空”就悄然出现。

  “还有,我们现在设置的一些德育课程,常常流于空洞的说教,偏重讲大道理,很难融入到学生们的思想之中。现在30多岁的官员犯罪率比例高,他们多数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大学毕业生。我认为这就是道德教育的薄弱结出的恶果。”

  家长、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

  针对中学生的这种“灰色心态”,葛代表建议,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道德教育,包括教育学生要有廉耻感,要敬畏生命,有责任心,积极面对人生。更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孩子们知道,人生一个最基本的目标是“做一个诚实的劳动者”。同时,她指出,公德教育从来都不是虚无缥缈的,但是要使这种道德教育“落地”,首先是家长、学校和社会要转变教育观念。

  首席记者 崔红 杨玉峰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