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国人添“忧患”意识 两会增“安全”字眼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3日19:16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社北京三月十三日电 题:国人添“忧患”意识两会增“安全”字眼 中新社记者 邹辉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中国现虽经济快速发展,但过去一年发生的系列“安全”问题令国人平添不少“忧患”意识。今年“两会”上,“安全”话题尤热,议案、提案、建议涉及“安全”者比重较大,代表、委员发言中“安全”字眼被频频提及。 公共安全首当其冲 非典、禽流感引发的恐慌、重庆开县井喷二百余个生命永远逝去、密云灯展踩踏事件、电影明星被绑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的大火……公共安全引起了代表委员们前所未有的关注。 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也高度关注当前可能影响稳定的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把关心群众利益,保持社会稳定放在突出的位置。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尹继佐说,近年中国出现不少重大公共安全事件。除了天灾人祸外,中国社会还面临失业、贫富差距、生产事故、劳资冲突和刑事犯罪等各种社会风险。此外,每年因各种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国内生产总值损失高达百分之六,夺去二十万人的宝贵生命。 据悉,中国正在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已设有“公共安全”专项。而本次修宪内容中有一条是将“戒严”修改为“紧急状态”。代表委员说,这些都是利好之举,反映中国对公共安全的新思考。 粮食安全关乎社稷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问题尤重,连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今年也在“两会”疾呼应高度重视。因为中国粮食已经连续四年减产,出现了播种面积、总产、单产与人均占有量“四个下降”。 时至今日,视土地为命根子的中国农民不少弃粮而去,袁隆平解释原因说,“谷”贱伤农,税费成本过高,种粮无利可图。 代表委员们普遍认为,中国应坚持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粮食短缺不仅仅只是经济意义,很容易上升到政治层面。如果中国需要大量进口外国的粮食,就很难不受制于人。 政府工作报告中指五年内取消农业税,财政部长称预算支出将向“三农”倾斜,这对农民种粮来说都是“强心剂”。愿国人不必为“米缸”的安全忧虑。 能源安全远虑近忧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分公司总经理王永春说,中国石油远虑与近忧同在。去年中国石油净进口近一亿吨,石油供应捉襟见肘,此乃近忧。照此下去,不出二十年,中国石油需求将超过四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百分之五十,国人每用两吨石油,就有一吨来自国外,此乃远虑。 事实上中国面临的能源紧缺远不止如此,中国各地去年频频拉闸限电可见一斑。代表委员们分析说,中国面临的能源问题有:自然禀赋不足,能源严重缺乏;能源依赖度大,利用效率偏低;污染排放过多,造成环境污染不一而足。 代表委员“两会”期间也在积极寻求对策,“开源节流”被视为有效之举。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副省长王儒林认为,应大力发展车用乙醇汽油,解汽车用油“燃眉之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马启智则期望能早日在该区实施“煤变油”项目。 金融安全未雨绸缪 从粤国投的破产,到海发行的接管,金融安全风险的阴霾挥之不去。 代表委员们认为,金融是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最敏感,也是最脆弱的神经。国内金融业整体竞争力还不强,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大,维护金融安全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耀先委员分析说,目前银行已有和已剥离尚未处理的不良资产、证券和非证券资产损失、保险业的投资损失和利差损失等积累的数额巨大,很难消化。如果不是中国高储蓄率的支撑,金融的运行和平衡就难以为继。“高储蓄-高信贷-高投资-高增长”的机制,掩盖了中国金融业的高风险。 对此,代表们认为,中国一定要有忧患意识:金融安全未雨绸缪;金融风险严加防范;金融问题积极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