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法国 科研机制改革路在何方(新闻脉络)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4日05:37 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驻法国记者 王芳

  日前,法国2000多名科研项目主管和实验室负责人宣布集体辞职,抗议政府压缩科研岗位和对科研预算投入不足。

  事实上,这场风波始于去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就先后有成千上万的法国科研人员因政府冻结科研基金而走上街头,但并没有引起政府的重视。2004年国家财政预算中的科研经费在连续两年下降的基础上又减少了1%,550个长期工作合同也要被改为短期。科研界于是发起更大的抗议行动。今年1月,有5000多名科学家署名的一封公开信发表,仅仅两个月就征集了6万多人签字,约1/3法国科研人员参与声援。由于左翼的推波助澜,这场风波的政治色彩越来越浓。

  恰逢3月21日法国地方选举前夕,这场风波对右翼政府和执政的右翼政党构成的压力越来越大。政府被迫同科研界多次谈判,试图通过将2002年冻结的近5亿欧元基金“解冻”和增加补贴、提高临时合同工资的方式平息风波,但都未成功。3月6日,总理拉法兰亲自出马,承诺将在未来3年内追加30亿欧元科研投资,到2010年实现科研投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例达到3%的目标,但他同时表示拒绝“无休止的讹诈”和“讨价还价”。恼怒的科学家们转而致函希拉克总统,请他出面调解,并且向政府发出“最后通牒”:若10天内无满意答复,他们将在地方选举拉开帷幕前发动有各界人士参加的大规模抗议示威。

  面对增加经费的要求,法国政府的处境十分尴尬。近年来,法国经济增长缓慢,去年国家债务攀升至9800亿欧元,公共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4.1%,已成为欧盟国家中“最坏的学生”。而法国的科研机构又与英美不同,主要是靠公共资金支持,法国投入科研和科技发展的经费总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3%,私营投资只占其中的0.1%。在囊中羞涩的情况下,政府又要兑现当年竞选时许下的减税诺言,因此,在增加科研经费方面政府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法国历史上出过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当今仍算得上是个科技大国。然而近10年来,国际科研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且不说美、日的科研大国地位尚难挑战,中国、印度、韩国等亚洲国家的崛起,瑞典、芬兰等北欧国家的后来者居上,都令法国不无危机感和紧迫感。数月来,法国各大媒体相继就国家现有科研机制的利弊及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大量探讨。有评论指出,这场争论的焦点是如何改革的问题,亦即将来的法国应采取什么样的科研模式,才能有效应对国际竞争,从而不至于沦为“科技界的发展中国家”。

  目前,法国科研基本是沿袭以大科研机构为中心的体制,已显得有些老化,存在一些弊端。比如,行政机构庞大导致财政负担沉重;拨款多集中在大实验室,有创造力的一些中小实验室资金拮据;大学的科研能力发挥不足。又如,人员机制僵化,有不少岗位是“铁饭碗”;税务高,待遇低,论资排辈的做法制约了年轻人,致使法国年轻人才大量流失。尤其令人担忧的是,一方面法国选学理科的大学生大幅度下降,一方面上世纪70年代就业潮时上岗的科研人员将进入退休年龄。有预测指出,照此下去,七八年后法国在物理、数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领域将会出现严重的人才匮乏。

  在改革的问题上,法国政府与科研界的立场尚有不小差距,前者主张改变终身制,提倡像美国那样吸收更多的私营资本办科研,后者却对此持保留立场。3月10日,法国科研领域的“旗舰”———全国科研中心提出一份机构改革方案,大体勾勒了法国科研战略的发展方向。除提高私营成份外,还要加强人员的流动性以及科研、教学和企业间的接触与交流,创建年轻人才鼓励机制,优先发展生命科学、信息、环境、毫微和天体粒子学,进一步依托欧洲向国际人才市场开放。拉法兰也责成组建了一个26人委员会,就今后几年的法国科研规划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意见后制定草案。

  (本报巴黎3月12日电)

  《人民日报》 (2004年03月14日 第三版)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