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关注未来的“光棍”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5日04:52 深圳商报

  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李伟雄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大会上,作了题为《采取果断措施遏止出生性别比严重失调》的发言,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有人甚至认为,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到2020年,将会有3000万男人无女可娶。情况到底有多严重?反映出什么社会问题?果真如此,应该如何解决?且听北京专家的声音———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

  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室刘德中:

  不一定会有那么多“光棍”

  有人推算若干年后将有几千万光棍,其实,将来的情况未必如是。

  出生性别比不等于婚配性别比,所谓多少人要打光棍的错误在于,它假设结婚发生在相同年龄的男女之间,而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我国第三次与第四次人口普查的结果都显示,同龄夫妇不到15%,夫妇年龄差一般多在2至4岁之间。这说明,人们一般是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选择自己配偶。所以,出生性别比偏高并不必然造成男人找不到对象,只是夫妇年龄差别可能扩大。

  而且,如果扣除女婴漏报的因素,出生性别比未必有那么高。再者,男女之间存在死亡率差别,一般是男性死亡率高于相同年龄的女性。所以,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性别比会逐渐下降,出生性别比对婚姻的影响会减少。

  在这样一个日益全球化的时代,如果我们开放地看待自己的人口系统,能够与其他的人口系统交流,跨出国门寻找配偶,性别比的影响就更不重要了。有些邻国存在女性择偶难,我国的飞速发展又增加了吸引力,将来跨国婚姻的空间也不可忽视。

  影响婚姻的因素不只有性别比,还有经济文化因素与择偶者本身的条件等因素。以前在性别比没有这么高的情况下,有些贫困落后的农村仍然有很多人打光棍。即使性别比高到对婚姻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这种现象的积极意义。这对于改变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对于提高初婚初育年龄以保持人口低增长,对于强迫男同胞提高自身素质,都具有一定的作用。

  对于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当然,我们也不能对于过高的出生性别比视若无睹。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人口研究部主任刘鸿雁:

  解决“三农”问题是关键

  出现男女比例失衡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妇女仍处于明显弱势地位,自尚未出生之日起,其生存环境就明显低于男性。

  如果出生性别比持续上升,将对男性择偶造成重要影响,特别是受男高女低择偶梯度的影响,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男性影响会更大。这可能导致拐卖妇女增加、性罪错增加、卖淫嫖娼和性病难以控制、家庭不稳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从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看,出生婴儿男多女少现象广泛发生在全国各地。导致出生性别比失衡直接原因是性别鉴定技术的出现,根本原因却是由于许多农村地区经济落后,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机制及利益补偿机制,没有解决农村人口老有所养问题。

  解决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包括“治本”和“治标”两种途径。治标的方法就是从控制胎儿性别鉴别入手;治本的方法就是从改变女孩生存环境,加快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建立必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养儿防老”的后顾之忧入手。

  从目前状况来看,同时采取“治标”与“治本”方法,既可以解决现实问题,又可以从长远角度解决出生性别比失衡的问题。

  国家人口计生委把“关爱女孩行动”作为2004年工作重点,作为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问题的重要措施。这有助于保障女孩的权益,解决男女不平等问题,从而促进出生性别比问题的解决。

  如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这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新一届政府正着力解决“三农”问题,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农业发展了,农村经济发达了,农民收入提高了,会有助于出生婴儿男多女少问题的解决。

  中国社科院人口所

  人口统计分析研究室郑真真:

  深刻反思男女平等问题

  没有必要过分渲染和强调有几千万男人将找不到配偶,这种提法出发点还是考虑妇女的配偶角色而不是将妇女作为主体。

  出生性别比偏高是社会现实迫使父母(主要是农村夫妇)做出的选择,要改变这种现象应当深刻反思社会中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计划生育”问题。

  我国出生性别比偏高和女婴死亡率偏高的现象由来已久,这是上千年传统文化和观念的积淀。虽然社会在向前发展,经济条件在不断改善,但是仍然难以消除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男孩偏好。虽然在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上妇女和男性有同等地位,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和各种不成文的社会实践中,妇女的权益往往不能得到保障。无论在个人发展方面如教育、就业、晋升等还是在家庭方面如婚姻、家庭角色和职责、土地分配、财产继承等各个方面,妇女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

  长期的出生性别比偏高会对我国人口结构的失衡造成严重影响,其后果不可忽视。但是,新生女婴的减少并不仅仅意味着成年男性将找不到配偶。对这方面刻意夸大宣传给我们的警示是: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努力,走向男女平等的目标仍然路途艰难;而且,重男轻女的现象和观念并不是农村特有的,是在各种社会和各个阶层中以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随处可见。

  要真正实现全社会来关爱女童,首先要从改善妇女地位入手,关键在于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和全社会对男女平等问题的深刻反思和重新认识,在于政策制定和措施落实上对妇女权益的保护和关注。如果现实社会和生活中的问题不能真正解决,人们的观念仍然难以转变,那么这些问题还将会长期存在下去。

  作者:本报驻京记者徐香梅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