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制作)他的音乐感染了一代人 刘欢演唱会全景赏(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5日16:49 人民网 | ||||||||
人民网综合 刘欢的音乐历程中拥有的流行指数与质量指标早已突破雅俗共赏的境界,恐怕目前国内流行乐坛无人能出其右。 日前“欢歌2004”演唱会举行在即,那份长长的歌单带给我们无数的回忆、期望与遐想,从《少年壮志不言愁》的“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到《好汉歌》的“天上星星参北斗”,刘欢脍炙人口的歌曲红遍大江南北,流行而不流俗,激情却非滥情……于是,我们想到一个词来形容刘欢:人民歌手,并特别制作了“人民歌手刘欢”专题,全方位各角度来解读这位来自于人民而真正被人民喜爱的歌手,因为他集中了一切平凡可亲的因素,成就了一个欢歌笑语的传奇。 本报讯(记者李志明)“欢歌2004———刘欢个人演唱会”即将在本周末的首都体育馆开锣,本报记者采访了演唱会的总导演甲丁,想方设法让他说出了自己的“秘密”。 这次刘欢开演唱会,绝不仅仅是一个普通流行歌手的演出。凭刘欢多年来在音乐圈的艺术成就和好口碑,能在他的演唱会上出场助阵甚至成为了大牌乐手的光荣。在刘欢身后这支接近100人的伴奏乐团中,不但包括由三宝担任指挥的中国爱乐乐团,还有捞仔、刘效松等国内顶级乐手。不仅如此,国内多支摇滚乐队的乐手也纷纷请战,最后组委会决定,安排内地摇滚乐队的五名顶级鼓手———唐朝乐队的赵年、黑豹乐队的赵明义、轮回乐队的尚巍、子曰乐队的陆勋和二手玫瑰乐队的张越———为“欢歌2004”作开场击鼓表演。届时,这五大鼓手将放下自己最擅长的架子鼓,抄起民族鼓的大槌,敲他个天翻地覆。 全场曲目一共24首,虽有嘉宾助阵,让刘欢一口气唱下来也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再加上乐队的编配变化,这次演唱会中间会有两次换场时间。这两段时间,制作方特别编辑了刘欢的音乐成长历程在大屏幕上播放,让现场歌迷更加了解一个平凡的刘欢,人民的刘欢。此外,一些同样脍炙人口、甚至有些是刘欢本人的偏爱、却因为演唱会容量问题不得不忍痛割爱的歌曲也将在大屏幕上原音重现,也算是对这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优秀作品作一次补偿。 很多人都知道,在内地歌坛有着无可撼动地位的刘欢并没有受过专业的音乐训练,但他凭着对音乐的热爱,自学了钢琴、吉他、小提琴等多种乐器,这次演唱会上,刘欢还要坐在钢琴前,为观众弹唱英文版的《相约如梦》。而演唱会的音乐总监、著名音乐人三宝也将走下指挥台,为多年以来支持内地原创音乐的歌迷们“露上一手”,表演一段小提琴solo,更多的精彩现场自然揭晓。 音乐编排 采用了内地流行乐演唱会上很少见的管弦乐团和电声乐队合作的形式,以配合铺陈刘欢歌曲的恢弘大气,这也是刘欢本人的要求。管弦乐领域,邀请了实力雄厚的中国爱乐乐团,电声乐队则由内地顶级乐手捞仔、张岭、刘效松等人领军。指挥专业出身,能够横跨古典和流行音乐制作的音乐人三宝成为音乐总监和场上指挥的不二人选。 选曲方面,充分尊重歌迷网络票选的结果,《少年壮志不言愁》、《从头再来》、《好汉歌》、《你是这样的人》等经典歌曲将在三宝的重新编配后重现经典。 舞台设计 邀请了内地著名音乐、演出导演甲丁作为总设计。这次演唱会的舞台将用四面台设计,为了保证首体一万多观众的收看效果,这次的舞台打破了很多演唱会传统概念,不但看台没有正面和背面之分,舞台也被大大加宽,充分的平均度设计让每一个角落都是中心表演区。 64人编制的中国爱乐乐团将位于舞台中心区域,15人的电声乐队处于交响乐团后区。刘欢本人则可以在舞台四周的宽广区域自由地和歌迷进行交流。四面大投影将位于舞台上方,为座位偏远的歌迷播放清晰的现场画面。 音响效果 由去年最佳录音师奖得主、内地大名鼎鼎的录音师金少刚(少爷)担任演唱会录音总监。由于这场演唱会前无古人的近百人编制,现场将运用超过100个通道,七个调音台和四个专业的音响师进行操纵。 为保证现场收听效果,金少刚精确测试了首都体育馆每个角落的数据,设计音响装置,以保证全场每个角落都能听到一样完美的音响效果。 此外,本场演唱会还将进行同期录影录音,并在一个月内推出现场的DVD和VCD。 演唱会曲目 本场演唱会的曲目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集中展示歌迷网上票选出来的歌曲,以大气豪迈的作品为主,充分展示刘欢的过人唱功和这些流行金曲的魅力。第二部分相对比较温情,艺术化的成分多一些。第三部分较为多元化和个性化,《好汉歌》和《少年壮志不言愁》是开场曲目,结束曲目依次是《亚洲雄风》、《千万次的问》、《今夜无人入睡》、《弯弯的月亮》。 “欢歌2004”曲目单《绿叶对根的情意》、《少年壮志不言愁》、《得民心者得天下》、《蒙古姑娘》、《怀念战友》、《爱之无奈》(沙宝亮)、《从头再来》、《相约如梦》(那英)、《相约如梦》(英文版那英、刘欢)、《好汉歌》、《你是这样的人》、《爱情》(莫华伦)、《情怨》、《糊涂的爱》(嘉宾至今保密)、《落叶》(法语)、《弯弯的月亮》、《今夜无人入睡》(意大利语莫华伦、刘欢)、《千万次的问》、《SOMEONE》(英文)、《天地在我心》(孙楠、刘欢)、《心中的太阳》、《璐璐》(刘欢献给妻子的歌)、《亚洲雄风》(孙楠、沙宝亮、刘欢)、《过把瘾》 四大嘉宾解密 那英:作为四位嘉宾中惟一的女性,那英在歌迷中的影响力号召力毫不逊色,内地一姐的名头也曾叫得响当当。此番上阵,定然要和刘欢老师一起“过上一把瘾”。孙楠:早在1988年的时候,作曲家谷建芬就评价孙楠说:“将来他是刘欢的对手。”这次刘欢邀请孙楠助阵,孙楠在演唱会上将为大家呈现“孙楠版”的《心中的太阳》。沙宝亮:他那得天独厚的嗓音应该是被邀请的最大原因,也许刘欢在沙宝亮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样子。莫华伦:在第五届北京国际音乐节上,刘欢与莫华伦曾联袂演唱《今夜无人入睡》,流行与古典的碰撞引起强烈反响,这次将重现当晚的激昂场面,由莫华伦用美声唱法重新演绎的《爱情》也将赋予这首歌曲全新的含义。本版撰文/李志明本版摄影/康亚峰 我不需要别人帮我思考音乐 在西方,唱片公司是保姆;在亚洲,唱片公司则是老板。在音乐上,我不需要别人帮我思考。 我没有刻意反对过卡拉OK,但这种情况是客观存在的,就是有些歌是“只能听不能唱”的。 我赶上的时候好,要说走红,恐怕只能说是我的运气好。 我的演唱会绝不是“明星秀”,我要做的演唱会一定要跟音乐有关系,所以我要有一个大乐队。 关于个唱:我其实一直被朋友推着走 新京报:谷建芬老师说过,其实刘欢早几年就可以开个人演唱会了。为什么会酝酿这么多年才开? 刘欢:我原来对这件事一直不是很感冒,可以说完全是被朋友一路怂恿着过来的。因为个唱和音乐会还是不一样,音乐会是在剧院里,不用考虑票选歌曲什么的,我喜欢唱什么就唱什么。但是大型演唱会是一个商业运作,必须与观众有某种互动,这就变成另外一种东西了。像一些港台歌星的演唱会,两个半小时,说话占去40分钟,换多少套衣服,完全变成了“明星秀”,大家去“看”演唱会多于去“听”他唱,是喜欢和明星呆在一起。所以我坚持,我要做的话一定要更像音乐会一点,得有大乐队,于是就找到余隆(中国爱乐乐团音乐总监-编者注),余隆说没问题啊,全力支持!我又说一定要找一个既懂得流行乐又懂得管弦乐的音乐总监,这个人只能是三宝,三宝那时忙得不得了,又是电影又是电视剧,又是唱片又是舞剧,可找到他时他也说没问题,结果这事就这样做成了。 关于“不签约”:不需要别人帮我思考 新京报:国内主流文化对流行音乐一直存在着某种歧视。但是你作为一名流行歌手,却获得了一流歌唱家的艺术声望,你自己怎么看这种现象? 刘欢:传统艺术与通俗艺术之间的地位落差是我们国家一直存在的观念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一方面我很感谢大家对我的尊重,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也不应该人为的制造某些差异,比方说“歌手”在西方只有一个词就是singer,帕瓦罗第是singer,斯汀也是singer,就是歌手吗,意大利语里maestro“大师”这个词也可以称呼理发师、厨师,在中国就不行了,其实这都是观念传统上的问题,流行音乐作为通俗艺术只不过是比传统艺术更商业化一些,这不能作为被歧视的理由,至于这个“家”的名分,我本人并不太看重这个。 新京报:据我所知,其实你当初还是有改变自己,主动融入音乐的商业化大潮。 刘欢:那当然!我当年是内地头一号和索尼签约的歌手,还出了一张唱片!我从来不拒绝现代化的商业方式,我只是希望在音乐的创作方面更自主一些。 关于走红:我承认自己的确比较幸运 新京报:刘欢之所以取得今天这样家喻户晓的影响力,应该说,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国内影视剧刚刚兴起的时候,你占了一个先机,演唱了大量红遍全国的影视歌曲。 刘欢:是的。这也和我们传播媒介的发展有关。其实我们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完全解决传播媒介之间互相衔接的问题。倒退个十年,那时很有限的几个媒介都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电视是一块,它的晚会歌曲和别人都不发生关系;唱片业则瞧不起电视歌曲,认为它根本不是音乐;广播里又有排行榜,但很多上榜的歌曲却见不到唱片;纸媒上的“文字音乐”更是和谁都不沾边。所以最后出来的结果都是偶然性很大:不知道哪个地方爆出个热门电视剧,里头主题歌也跟着“咣”一下火了;要不就是哪个排行榜里的歌突然一下唱得铺天盖地,和别的媒介也没什么关系。我赶上的就是十几年以前那个时候。不过我想以后这样的情况就不太可能发生了。 新京报:你曾经说到过,自己很反对卡拉OK。但是对很多有年龄感的人来说,刘欢也是一“K歌之王”;19号演唱会当天,不出意外的话,也一定会出现“万人卡拉OK”的盛况。你怎么看这种矛盾? 刘欢:我不是反对卡拉OK这种娱乐方式,客观地将它对流行音乐的普及也功不可没,但它也对我们的流行音乐带来了一个负面影响,那就是他把歌曲的鉴别标准降低到了“是个人就能唱”的水平,如果一首歌比较“难”,大家在k厅里学唱不了,它即便再好听也很难流行,我想这就是我们中国出不了玛丽娅·凯莉,出不了惠特妮·休斯顿的原因,确实有好些歌是“只能听不能唱”的。这不光是个嗓子好坏,还有很多技术问题,是靠音乐家的天赋和训练得来的,假如谁都能唱,那还要歌唱家干吗,要音乐家干吗? 新京报:现在也有这样的情况,就是在艺术上追求过头了,老百姓往往不太容易接受。它是不是也反映了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我们的听众由于长期缺乏音乐教育,导致某种接受上的障碍或者趣味肤浅化? 刘欢:我想水涨船高吗,水高了,船才会更高。假如说有一部很好的电影老百姓就是完全看不懂,我从来不相信这个事。可能是那部电影做得真的不够好,或者技术上还有问题。水涨船高,船在高也不可能高到离开水面升到天上去,所以我们做一个东西不可能超过老百姓接受能力很远很远,充其量也就是领先一步而已。你的水平和大家也就是相当的,我们所作的是通俗音乐,好的通俗音乐就是好听的音乐,先甭预设那么多的这“主义”那“技术”的,如果你写一首歌大家完全听不懂,那一定是你技术上还有问题。 关于音乐:下一代要比我们幸运 新京报:有一个平庸的问题,在音乐方面,谁对你的影响比较大些? 刘欢:真说不清哪一个,要说比较大,可能和我最早喜欢古典音乐有关系。古典音乐我沉迷了大概有3年之久,以前我的唱片全是古典的,一直到最近十几年我才开始大量买流行音乐的唱片。 新京报:为什么会这样?这么长时间古典音乐的自学训练对你来说有什么样的意义?它对你的影响主要是技术方面还是艺术趣味方面的? 刘欢:都有。现代音乐再发展,从技术上来讲还是来源于古典的。因为西方音乐这几百年来没有断流,几百年前从巴洛克开始,一直到20世纪初开始的流行音乐、都市音乐,都是这么一脉相承走过来的。50年代后大家开始反叛,但并没有和过去决裂,我们对西方的东西很多时候都是从中间半截起开始接受的,要不就是从支流上截半段接受,最后的结果往往变成搞古典的看不起搞摇滚的,搞摇滚的看不起搞古典的,好像彼此没什么关系,其实不是。我前段时候在网上看到一个报道,有人调查了现在最热门的一些西方电子乐队乐手们喜欢听什么样的唱片,结果发现他们好多人都喜欢德彪西、拉赫马尼诺夫,勃拉姆斯什么的,他们的源泉都是他们的传统的东西,西方的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它的源流没有断过。倒是我们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文化上有几次“断流”,可能也造成了我饿们接受西方的东西也是断断续续的,进而造成是我们把它割裂开来看了。再有可能就是目光短浅的原因了。新京报:你觉得你的音乐之所以比别人更容易被各个文化背景的人所接受,是不是也与你对古典音乐的偏爱、对西方音乐史的长期研究有着比较直接的关系? 刘欢:非常有关系。可能再往下一代就好了。现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是听着西方现代音乐长大的,不像我们有一个“扬弃”的过程,我们是不得不丢弃很多东西,再把很多断了的珠子接起来,而现在20岁左右的人都是跟着潮流直接顺过来的,他们的东西就反而能做得很自然。所以从做音乐上来讲,他们要比我们幸运得多。本报记者杨彬彬 他们眼中的刘欢 雷蕾 (著名作曲家《少年壮志不言愁》曲作者) 1987年,我为《便衣警察》主题曲《少年壮志不言愁》寻找录音人选。我曾经听到过一次刘欢的演唱,认为他的音色非常合适。过了不久,我和副导演赵宝刚瞒着林导,一起坐车去国际关系学院找刘欢。当时20多岁还患着感冒的刘欢拿着吉他为我们试唱了歌曲。刘欢非常喜欢《少年壮志不言愁》这首歌,我和赵宝刚也觉得他的声音比美声更具亲和力,后来便正式录音。录音时,刘欢与20多人的合唱队以及管弦乐队一气呵成。他果然不负众望,演唱得极其投入、激动,达到了很高的境界。乐队演奏结束后全场都安静下来,过了一会儿,全体人员一起鼓掌,乐队也敲起了琴板。林导演听完后竟然流下了眼泪,我们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冯小刚 (导演) 刘欢是不可复制的人才,内功很强。当年拍摄《北京人在纽约》时,我还没什么钱,刘欢为该剧作曲几乎分文不挣。但是他仍然非常认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我们当时在一个饭店住一个房间,他把所有的器材都搬到了房间里,每天和我一起聊制作,甚至通宵进行创作。他的心里流淌着很多优美的旋律,他是真正热爱音乐,并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 李海鹰 (著名音乐人,《弯弯的月亮》词曲作者) 和刘欢因《弯弯的月亮》有很好的合作。作为歌手,他极具创造性,他不只是用嗓子在演唱,而且用心去演绎,所以他能够出色地传达出歌曲的情感,获得歌迷的喜爱。同时,刘欢对音乐的理解和造诣又超过了歌手的水平,实际上他是集创作、电脑编曲等于一身的全面的音乐人。与其他歌手不同的是,刘欢作为颇有成就的艺术家,面临的是如何超越已有的艺术水准,从而更大限度地发挥其艺术能量的问题。 徐沛东 (著名音乐人) 与刘欢合作20多年,他在中国歌坛的地位始终未曾动摇是一个奇迹。刘欢具有极高的音乐天赋,是我合作过的歌手中最机灵的一个,创作性极强,能够赋予音乐一种活力,与他合作是一种享受。为了艺术、为了他认为值得的事情,刘欢会不顾一切去追求、去实现。但是如果他认为不适合自己的事情,钱再多也不会去做。他对名利都处之泰然,拿得起放得下。赵璐苹 也许很多人和我一样,自从开始听中国的流行音乐的那天起,刘欢这个名字就挥之不去般的萦绕在耳畔。从黑白电视机到等离子数码电视、从书信时代到网络时代、从录音棚的同步录音到家庭的数码录音、从走穴演出到签约国际唱片公司,刘欢不仅作为当事人经历了这所有的过程,而更让人尊敬的是他还在以一种平和的生命方式延续着自己对音乐不变的挚爱与坚持。 在刘欢的身上具有上世纪八十年代歌手典型的特征:“晚会歌手”、“电视歌手”、“走穴歌手”……这些名头也是刘欢与同时代歌手的共性特征,而在一次次的赶场、追名、逐利的竞争游戏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原本具有灵气的歌手渐渐被磨平个性,最终堕落到平庸的境地。但相反的是,刘欢却在这一次次可能未必全是自我随兴的表演中摸索出许多音乐的质与核,并在一次次的实践中凝练成一种属于自我的、独特的音乐风格。 在刘欢的身上也具有九十年代歌手典型的特征:这就是对于形式风格的不断开拓与探索。听一听美国开放式自由的《北京人在纽约》的配乐、听一听法国式小资情调的《东边日出西边雨》的配乐,还有纯东方化的《胡雪岩》的配乐,你就会感慨刘欢在这条融合的道路上走得有多从容和洒脱。在刘欢身上同样也具有新世纪歌手典型的特征:在电子音效的纷飞翻涌中折射出一种永恒的怀旧情调。《六十年代生人》这张唱片就是这种电音与怀旧碰撞最好的明证。 在刘欢身上也有中国特定历史时期歌手的“恶习”特征:想像一下他的歌曲,不管你是二十岁还是七十岁,肯定都能如数家珍报上一大串歌名,但是如果要你说出他究竟出过哪些优秀的专辑,那么在脑子里空白一片的人肯定也是大有人在。 不过,刘欢的流行与被接受却是不争的事实,一个非科班出身的校园歌手似的人物,最终成长为横跨中国歌坛二十年的歌手兼音乐人,他感染了社会各个阶层、各种年龄跨度的听者,但是他的音乐却并没有滥俗。从他的歌声里、音乐中,我们一次次地感受到他把音乐当作文化高度来对待的艺术态度,以及隐藏于这种态度背后的澎湃的艺术激情。从雅俗共赏的角度上来讲,刘欢已经做到了真正的统一,而且是前所未有的统一。 刘欢六大金曲回顾 《心中的太阳》1987年6月 《心中的太阳》是刘欢录制的第一首电视剧歌曲,也许即使是这部电视剧的导演何继营在当时也不会想到,正是因为他的“大胆”尝试精神,让这个时任北京国际关系学院团委老师的“楞头青”以此为楔机真正走上歌坛,并在日后成为中国歌坛属一属二的顶尖歌手。当然何导最大的尴尬或许还在于多年以后的今天,可能已经没有多少人能回忆起这部电视剧的有关画面了,但是“下雪了,天晴了,下雪别忘穿棉袄(戴草帽)”的旋律却至今仍然被传唱着,即使有些古旧的气息迎风扑面,但那种怀旧的味道却总能轻拨起所有经历过那个年代人的心弦,让人久久陶醉于时光的旧桌椅里。但是,你千万别以为刘欢是那种商业化歌坛一夜成名的投机歌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如果没有对音乐的炽热之爱和后天不断劳其筋骨的磨炼,也就不可能有现在的刘欢。而也正是在1985年至1986年自愿随中央讲师团赴宁夏石咀山支教的一年间,让本来就抱有采风和写生目的的刘欢更近距离地体会了西北的民风和民俗,这也让他在演绎徐沛东所作的《心中的太阳》这样具有浓郁大西北风情的歌曲时奠定了一个很好的根基。在歌曲里刘欢不仅在副歌部分很好的把握了西北人那种豪放、爽朗和洒脱的民风,同时在主歌部分还适度地加入了文人化的内敛,将简单的问句营造得具有诗化的效果,所以在今天听来,虽然歌曲的合成器和节奏音色已经是那么那么的落伍,但刘欢的嗓音却依然让人觉得无可挑剔。 《少年壮志不言愁》1987年12月 星期一、三、五播《雪城》,星期二、四、六播《便衣警察》,这是1988年中央电视台的电视剧播出按排,对于八十年代以后出生、习惯以每天两集的速度在一大堆零食的咀嚼和十五分钟插播广告的缓冲中欣赏电视剧的人们来说,这种隔天跳跃式的节目编排,会否让你觉得非常的奇怪呢?而这确实是在多年前真真切切发生过的事。当然,让现在的人们无法想像得到的还包括当时播出《便衣警察》时所造成的万人空巷的轰动效应,而每次电视剧开播前从黑白电视机劣质音箱里传出的“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那段“不惧风流”的歌声时,我们还总是能听到于小巷深处某些角落传出的深情附和,音与画不仅在电视剧里完美的统一,甚至在电视剧以外也统一到了一起,这样的日子又怎么能不让人怀念。与《心中的太阳》相比,《少年壮志不言愁》显然又是刘欢一个新的尝试,如果说多年前与擅长西北风格的徐沛东合作还有点心有灵犀的默契的话,那么有着粗犷嗓音的刘欢与以擅长女性柔美作曲风格见长的雷蕾合作至少听起来就有点隔阂的感觉了。但是这一次刘欢的演唱还是同样获得了认可和成功,那深情款款的主歌不仅唱出了岁月苦涩中的甘甜,还将少年的心气唱出了一种生命永恒的隽永。而在副歌部分刘欢更将热血奔流的速度和温度很好地用自己的歌喉传递了出来,一种洒脱的气概也就此感染了整整一代人。 《弯弯的月亮》1989年4月 这首刘欢演唱的《弯弯的月亮》,曾经风靡了整个神州大地,歌曲的优美曲调和丰富的内涵表达人们的思乡之情、依恋之情,感动着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感源,它也被认为是中国流行音乐界从港台翻唱、西北风等等热度流行过后走向沉静和内敛时期的代表作品。即使你没有去过江南水乡,但只要这首《弯弯的月亮》的前奏响起,你就禁不住会在脑海里浮现出一片明月印照小桥的淡淡写意画面,那种属于江南特有的山水气质几乎充塞了每一个乐符,甚至连乐符与乐符之间的丝许缝隙也被它们牢牢的填满了。在笛声的悠扬声中,分明是乌篷船轻轻地摇晃,又或者是化碟的梁祝重又扑翅而来。而刘欢的演唱同样是恰到好处的,那样深情款款地,有一种像是饮过数杯江南绿茶后的清爽,不是那种柔若无骨的颓废和靡靡之音,却是一种在乡村田园风光里随兴踏步时,由追忆引出的一段哲思和与自然的对话。而在“你那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的歌声里,你又可以清晰的感受到血流的肆意和奔放,于是,在一片水乡的柔美情调里,人性与自然、传统与现代、人文与反思也就最大程度的合谐与统一了。 《千万次的问》1993年8月 在此之前的刘欢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具有男儿气概的歌手,而从《千万次的问》开始,刘欢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歌手了,借着《北京人在纽约》这部当年热播的电视剧,刘欢已经在人们的不经意间转换成一个能够真正驾驭音乐的音乐人。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从一个演唱他人创作的电视剧音乐而走上歌坛到这一次电视剧导演亲自让他完成《北京人在纽约》这部电视剧的所有歌曲和配乐创作,刘欢终于开始可以更细致地用音乐表达自己了。而一个月写下七首歌和80多段配乐的创作能力,不仅让很多人奇怪此前一直以歌手面目示人的刘欢怎么会有如此强大的创作欲望和能力。而在《北京人在纽约》给了他这么一个机会时,一切终于爆发了,这其中就包括了那首被千万次传唱的《千万次的问》。为了配合电视剧的效果营造,刘欢在创作《千万次的问》时也运用了许多美国化的音乐原素,这也让这首作品在电视剧里出现时更变得恰如其分,不过,虽然在编曲时刘欢运用了百老汇式的管乐,也唱起了“Timeandtime again,youaskme”的英文歌词,但是从音乐里你依然能感受到那种浓浓的东方情结,那种属于古长城一样的一览无遗的洒脱与气概,颇有种梁山好汉踏上美利坚土地并仰视自由女神像时的奇妙感觉。而这种融合性却不是每个音乐人都做得来的。 《从头再来》1997年 在刘欢的歌唱生涯里,电视剧主题歌或插曲无疑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他的名字也因此总是和许多的电视剧名有着丝丝缕缕的关联。当然刘欢也有完全和电视剧没有关系却同样被人传唱的佳作,除了1989年的那首《弯弯的月亮》外,1997年的《从头再来》也是这样一首被内地各个阶层熟知并赢得好评的歌曲。不过,其实《从头再来》的作曲者王晓峰倒也是一个以创作影视音乐闻名的音乐,因此他的许多非影视歌曲也总是会多多少少带上点影视的画面质感。《从头再来》是他为中央电视台配合下岗再就业的主题宣传的公益歌曲。歌曲摆脱了以往同类作品中华而不实,空洞说教更或者虚情假意的固有调调,取而代之以一种朴实无华的简单和质朴,合上啷啷上口的旋律轻易地就直指人心,而这种人性化的公益歌曲也终于为公益这个标牌证了一下名。当然,你也很难想像如果不是刘欢来演唱这首歌曲的话,这首歌曲还会不会取得成功。请一个卖弄高音的炫技者当然不行,请一个柔情似水的发嗲者也不行,而请一个愤世忌俗的点火者当然更不行,千思万想下,也确实只有刘欢这样一位有着古典内蕴却又不失工装气质的平民化歌手来演绎才能赢得更多劳苦大众的认同与共鸣,而在那段让人豪迈的副歌里洋溢出的可触的人性则无疑更拉近了唱者与听者的距离。当这种距离感被歌声消融,一首作品自然也就获得了成功,而这对于刘欢来说似乎已经成为一种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好汉歌》1999年 当年刘欢演唱过的《少年壮志不言愁》其中有一句原为“金色盾牌热血铸就,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歌词最终让“危难之处显身手”取代了“该出手时就出手”,当时的刘欢肯定不会想到,他今生与“该出手时就出手”的缘份却并没有因此而划上句话,在将近十二年后,又是一次阴差阳错的误会中,刘欢宿命般地与这句歌词重逢了,而此时歌词出现的地方也由雷蕾老师的《少年壮志不言愁》换成了赵季平老师的《好汉歌》。虽然在这首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歌《好汉歌》之前刘欢本人也并没少唱那些让人血脉张扬的豪放歌曲,但是这一次显然刘欢已经根据这本电视剧特定的要求而放下了所有的内敛效果,代之以一种纯粹的、脱缰野马般的原始激情。在歌曲里那种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梁山气质被无限地放大和呈递出来,而随着音乐的延伸,在刘欢那种收放自如的喊唱声中,我们更可以感到一种高梁酒浓郁的醇香和由这种醇香所散发出的“天地之间,舍我其谁”的英雄气概,到了这里,你已经很难将那个传授“西方音乐史”,在课堂上一遍遍不厌讲述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的人民教师联系到一起了,在这里你所感受到的分明是一个打家劫舍、劫富济贫的英雄好汉在高宅房顶狂饮狂唱的画面。而《好汉歌》的流行,不仅让刘欢再次获得歌路拓展上的成功,也给了受尽港台式娇媚却缺少气节与风骨的歌迷终于可以在蓝天白云下重重舒一口气,并找回一些久违的男儿气概和本色。 刘欢演唱会曲目敲定 流行歌手上邮票开先河 记者了解到,为了把本次刘欢个唱举办得尽善尽美,主办方中国国际文化艺术公司特别为广大观众制作了6000册精美的纪念册,并将在演出现场销售。该纪念册包含了刘欢有史以来最精美的大幅照片、全部演唱会曲目和两枚面值80分的邮票。刘欢因此成为中国内地首位被印上邮票的流行歌手。有关方面介绍说,很少发行数量如此之少的邮票,因此刘欢个唱的纪念册将具有收藏价值并将在未来的邮市上升值。 令人惊讶的是,纪念册中的刘欢酷似贝多芬。记者了解到,这张主打照片拍摄于1997年,出自于新华社摄影记者陈晓伟之手。陈晓伟的这张照片曾经获得第五届“亚洲风采”华人摄影比赛三等奖和1998年中国新闻摄影年赛铜奖。陈晓伟介绍说,这张照片拍摄于1997年在首体举行的一次“老三届演唱会”上,当天刘欢演唱的歌曲是《好汉歌》。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刘欢个唱创下了近期演唱会的“售票纪录”。2月18日刘欢个唱正式开始售票,仅在这一天就销售了全部门票的20%。随后,最高票价1280元和最低票价120元的门票以最快的速度销售一空。截止到3月8日,刘欢个唱的门票已经全部售罄。 现在,刘欢对媒体的态度十分低调。为了保证排练质量,他几乎不接受记者的采访。记者从他的朋友处了解到,为了保证个唱的质量,“夜猫子”刘欢已经改变了生活习惯,每天早起后还要下楼跑步,以增加自己的肺活量。不过,简朴的刘欢坚决拒绝在形象上做任何的改变。尽管主办方一再要求找名牌服装制造商为他订制演出服装,但他“宁死不屈”,坚持穿便服、不化妆。看来刘欢这回要“本色上场”,花钱买票的观众将能欣赏到一个货真价实的刘欢。 本次刘欢个唱曲目已经正式对外公布。已经选定的24首歌曲,除了刘欢献给妻子的情歌《璐璐》外,全部是脍炙人口而且曲调激昂的歌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