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广东发展需要大学园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6日02:25 人民网-华南新闻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使城市之间竞争的焦点转向对高层次人才的竞争,而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及拥有知识的人才成为经济增长的战略资源。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东省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快速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和高新技术发展引起社会对人才需求结构的改变,社会对知识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了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在新的国家和城市分工体系中谋求新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对广东特别是广州来说,尤显迫切。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东的经济、科技、教育等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而广东、尤其是广州地区的高校在迅速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了用地不足的问题。为此,广州市政府和广东省教育厅提出了建设广州大学城的建议,并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开始了选址工作。建设广州大学城既是推动广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百年大计,也是解决全省高等教育发展一系列问题的当务之急。

  高教事业发展寻求新的空间

  广东省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广东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开发人才资源,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把培养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来抓。

  广州历来是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高等教育的中心。广东省现有普通高校53所中的32所在广州,占60%;26个研究生培养单位中的21个在广州,占81%;54所成人高校中的31所在广州市区,占57%;1999年,全省普通高校在校生23.9万,其中约72.6%在广州,招生比例更是高达全省的85.5%。而根据广东“十五”计划的安排,2005年,全省高校适龄人口入学率要达到16%,全省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60万,其中40万安排在广州,比现状的15万增加166.7%,广州华南地区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将更为突出。

  经过连年扩招,广州地区现有高校的空间发展潜力已经得到了充分挖掘,各种物质资源匮乏。目前广州市中心城区用地已远远不能支持高校再发展的需要,高教发展与用地紧张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

  广州市若要进一步扩大高校在校生人数,就必须解决用地问题。而由于城市的急速发展,原来处于城市郊区的高校用地目前已成为繁华的市区,高校不太可能在其周围扩大用地。

  为寻找办学出路,广州地区的高校纷纷到空间开阔、地价便宜、政策优惠的其它城市办分校。如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已在珠海市成立分校;广东商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等学校也拟在其它城市成立分校区,这无形之中造成了广州市高校资源和高校产业的流失。

  80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五山地区选址约15000亩建设高教园区,这是广州第一个大规模的、集中的高教园区。这个“70年不落后”的超前规划,保证了广州市大学园区70年的发展用地和广州作为华南地区文化教育和科研中心的地位。为了解决广州高教发展空间的供需矛盾,使广州市现有大学形成集约优势,巩固广州市作为华南地区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广州必须谋求高教发展新空间。

  大学园区在我国是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产物,是一种创新的办学形式。为了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我国近年对高等教育体制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其中重要的政策措施就是扩大招生规模和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在高等教育改革浪潮的推动下,各地大学园区的建设拉开了序幕。据统计,仅在近一两年时间内,各地投入运作或已进入建设阶段的大学城和大学园区就达十多处。

  建设大学城符合高等教育办学规律的要求。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要求高校宜集中而不宜分散。大学城与传统的独立大学相比,在教学模式、管理结构等方面都有新的突破:相对集中的校区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成长较为有利;能促进园区内各高校的教育资源共享,各高校之间学科可以优势互补,资料可以互通,实验室、电影院、图书馆等硬件设施可以对各高校所有成员开放,这大大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并提高了整体供给能力;也可改变分散办学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状况,将高校后勤服务推向社会,实现企业化运作。

  有助提升城市竞争力

  高等教育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作用,最突出地表现在高等教育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贡献上。高等院校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动机,如著名的美国“硅谷”就是由斯坦福大学孵化的。现在,由高校合作为孵化器孕育的高新技术企业在我国已出现并迅速壮大,北大方正、清华紫光都已经是中关村产业圈里的龙头老大。

  高等院校作为当今知识最密集、科研水平处于最前沿的机构,其作用价值体现在它向社会培养人才、辐射技术,将知识与技术转化成生产力的能力。有效地把大学园区与科技产业园结合起来,可以获得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等综合效益的最优,可以极大地提升城市的竞争力。

  根据《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十五”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讨论稿)确定的精神,将北京“中关村”发展成为能够代表中国水平、国际一流的科技工业园区。同时,中央和地方政府将共同推进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代表性的高新区建设,使它们在一定区域或某些区域内发挥“领头羊”的作用。

  广州市的综合经济实力多年来一直在国内大城市中名列前茅,但广州市和广东省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现状却无法与其作为一个经济大户的地位相匹配。据2000年统计数据,全省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11.3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每万人口拥有的普通高校在校生仅排全国第13位。因此,广州必须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实施“科教兴市”的战略。

  广州大学城将成为这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致力于在区域和地方经济中发挥领军作用,成为华南地区最重要的教育产业集中地。

  有助实现城市发展战略

  各城市建设大学园区的目标主要有三:一是满足“扩招”的需要和发展高等教育。这是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建设大学园区的首要任务。二是通过大学城的建设带动卫星城的发展,如北京希望通过良乡高教园区的建设,带动房山区的发展,通过沙河高教园区的建设,带动昌平区的发展;上海希望通过松江大学城的建设,带动松江卫星城的发展,并规划在浦东、宝山、南汇、奉贤等地建设大学园区;三是将大学园区的建设作为城市总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如深圳把发展高科技、高智力产业、兴建大学园区作为城市的重要发展方向,并已成功吸引到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北京大学医学院等一批知名院校和国内外30多所各地院校成为网络大学成员单位。

  目标的不同,直接导致发展取向的差异。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大学园区在城市中均为分散布局,建设的动力多来自于区政府“自下而上”的推力。

  广州建设大学城和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建设大学城的目标在于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普及化和通过大学城的建设带动卫星城的发展。广州大学城的重要使命是不仅要解决由于“扩招”带来的高校用地困难问题,还要通过大学城的建设实现对“北优南拓、东进西联”城市发展战略的实质推进。

  广州的中心城区在珠江以北,全市59所高校绝大部分也在珠江以北,特别是中山大学、五山大学区等重要的教育区域都在珠江以北,珠江以北的丰富人才资源和大量生源是广州大学城赖以发展的最主要的基础;另一方面,珠江以南虽然发展空间广阔,却缺少启动契机(南拓方向是一种基于知识经济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广州大学城正好为开启南拓发展之闸提供了动力。大学城的建设必然会带动周边的土地开发和科技产业的发展,为“南拓”提供启动的契机,并实现对珠江的跨越;从长远来看,大学城的人才储备可为今后南拓的发展提供必需的人才资源并推进学、研、产一体化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总之,大学城对于引导广州市城市空间及产业布局结构的优化都将产生重要作用。

  《华南新闻》 (2004年03月16日 第二版)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