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引领时尚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19日08:56 南方日报

  今古齐观

  在全国两会上,不少人大代表呼吁:领导干部不要做时尚的领头人。呼吁基于一种我们都习见的现象,有些领导干部对身边的用品热衷于赶时髦,扮演着时尚消费引导者的角色。比如说手机吧,要想知道什么是最新款的,往往留意一下领导干部手上拿的,就能猜个八九不离十了。

  “楚王好高髻,宫中皆一尺;楚王好细腰,宫中皆饿死。”上行下效,前人已有精辟的总结。古时的物质没那么丰富,诱惑没有现在那么多,住房、用“车”等等又都有严格的规定,僭越不得,能引领时尚的,也就是在自己身上打点主意,当然,正式场合的官服又是个例外。

  《万历野获编》载,明朝首辅张居正“性喜华楚,衣必鲜美耀目,膏泽脂香”,于是乎,下面的官员们“一时化其习,多以侈饰相尚”。工部郎徐渔浦,根本没什么家底,但“每客至,必先侦其服何抒何色,然后披衣出对,两人宛然合壁,无少参错”。还有个太守叫金赤城的,“家无儋石,貌亦甚寝”,但只要走近他的家,“则十步之外,香气逆鼻,冰纨雾谷,穷极奢靡”,连尿盆都是银的。记载说他“作吏颇清白”,有点滑稽,他要是不贪不占,支撑得起这种消费吗?

  《柳弧》亦载,清朝某省巡抚极其奢侈,“衣则每日数易,字画则数日一易。其他如翎管、搬指、烟壶、朝珠等,动值银数十金、数百金不等”。有年天旱,要每天三次祈祷老天下雨,“每来一次,易衣一件,其仆亦然”。如果要去检阅军政,更不得了,“署中上自大人,下至隶卒,无不赶办行装,成衣工不计其数”。

  这些记载,是官员奢的一面起到的示范作用。与之相对应,则是俭。当然,这所谓俭只是相对意义上的,对不同的人来说,俭的内涵并不一样。比方对明朝皇帝朱元璋来说,衣服洗过了还肯再穿,就是一些人眼中的俭了。事见《典故纪闻》。“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便在一旁发感慨了:“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是朱元璋头一回如此,还是宋思颜在大拍马屁?且不计较,但宋思颜接下去的话却说得不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这些话让朱元璋听了很受用,他借题发挥地说:“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

  朱元璋的例子实在有些特殊。但作为一个官员,尤其是方面大员,通过自己的以身作则是可能改变一地陋习的。《池北偶谈》里有个刘念台,“居常敝帷穿榻,瓦灶破釜”,结果别人登他的门时,“饰舆骑而来者,多毁衣以入”,好衣服也得弄破几个洞,与他保持同步。刘念台“偶服紫花布衣,士大夫从而效之,布价顿高”。看到这个效果,刘念台也许会很高兴,但实际上别人是被迫而俭,顺着他,做个样子给他看,说到底他还是被蒙了。对官场油子而言,做出这种样子也确实不是什么难事。

  《郎潜纪闻二笔》里另有一位董教增,则是实实在在地影响了地方风气。他刚到四川任上时,那里“俗尚华侈”,乃下决心扭转之。“每公宴,诫不用优伶”,吃饭就是吃饭,不用那些花里胡哨的玩意助兴。有一次总督勒保请他喝酒,“公至门,已通刺矣,闻音乐声,即返去”。总督是当地的一哥,名片都递上了,哪里还有不进去的道理?但董教增仍然掉头就走,待“勒公为之撤乐,乃复至,饮尽欢,风尚为之一变”。董教增当然不是和勒保过不去,而是显示践行自己言出必信的诺言;勒保显然极其认同,那么,“蜀人两贤之”就毫不出人意外了。

  清朝乾隆时的进士、广东海康人陈昌齐说过:“人必须节俭,然后可以立品。”说“人”而不是说官,可见此中的“品”不是官品而是人品。节俭与否的确可以上升到人品的高度,尤其是对待公款消费的态度上。我想,此番人大代表的呼吁,是在说尽快规范干部职务消费行为,莫让少数干部利用职务之便,行奢侈浪费之风吧。

  燕郊 文 赵晓苏 画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