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警惕不负责任的“打造”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1日02:22 人民网

  网友:范立夫 谷红

  作为汉语里的新成员,“打造”已经成为公众话语中的热门词语。在大众媒体上,它的出镜频率也很高。常与它做搭挡的名词常常身价不菲,比如“航母”、“精品”、“基地”、“中心”、“龙头”等。

  它们与“打造”这个词汇的结合无一例外都能产生振奋人心、指引方向、高屋建瓴的效果,其气势不可谓不宏大,目标不可谓不远大,我们的听觉和视觉神经也经常被充斥着这些词汇的报道所吸引和冲击。

  一个时尚词汇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变化的一种体现,但是,当太多的重大事物、重要工程都被“打造”时,人们也许就会担心“打造”的动机和质量。那么,我们能从“打造”这个词汇的流行中审视到一些什么呢?

  “造”本来就有人为的策划、计划的意思。再加上一个“打”字,更增加了其气势,也表达了一种“人定胜天”的自信。但是,如果,策划或计划本身缺乏可行性的分析与论证,恐怕,“打造”的不是灾难,也是浪费。

  廊坊大学城在经过一番轰轰烈烈的“打造”后,现在,却变成了“大学坑”;中国的汽车工业近年来给人一种当年“大炼钢铁”的感觉,各地纷纷提出要建设“汽车城”,并提出了诸如打造“中国底特律”等雄心勃勃的口号。如今,中国的高新技术软件园区遍地开花,光是名为“硅谷”的就多达数十家,在地域并不开阔的长江三角洲,就挤满了“中国硅谷”、“天堂硅谷”和“长三角硅谷”……更有意思的是,一家企业提出要在全国打造26个软件园的宏伟计划,建软件园似乎比开连锁店还容易!看来,在建设热情背后,还真有些事情让人担心。

  有条件的上,没有条件的,不等条件具备,也要上,一些行政领导者和企业决策者急功近利,总以为一天之内“打造”出一个罗马城才是政绩。更可笑的是,有一则报道说“国内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很小,亟须打造国际品牌”。一个“国际品牌”的形成决不是一日之功,一砖一石的踏实积累才能经得住历史考验。良好的想法不一定能有好结果。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在树立目标之前是否为此做出科学的论证;树立目标之后是否以实干的精神去创造。如果仅仅把“打造”作为一种装扮语言的时髦词汇,那么,“打造”的就不是对财富的创造,而仅仅是对民众精神美好的鼓励,除了带来短暂的振奋,也许只是人们日后的谈资而已。“打造”决不可成为一个美好的梦,犹如人们对永动机的追求。

  很多“打造”决策都隐藏着浓厚的行政色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承担的职能,更多的应是与市场经济规则相适应的服务职能,而不应有意无意地把行政意志混同于市场规则。政府制定符合实际的战略规划是行政职能的体现,但是,有些地方政府为了使“打造”的目标早日实现,采取了过多的行政干预,不按市场规则办事,拔苗助长,越俎代庖。政府的某些“打造”甚至带有强烈的人治色彩,民主决策在一定程度上缺失。这样的“打造”也许能够实现人们想要“打造”出的结果,同时,也“打造”出了政府职能的膨胀,“打造”出了替代市场规则的行政意志,“打造”出了决策失误的风险。

  不负责任的“打造”还容易引发出资源配置和投资效率的问题。一些城市和一些行业所树立的打造目标何其相似。太多的城市向往着把自己的城市建成“××中心”,太多的企业不惜血本,要成为行业龙头、产业基地。用笨办法琢磨,你要打造的也是他要打造的,大批资金的投入,何谈保障投资效率?还有,为了“打造”出规模,不切实际的合并、联合自然难以避免。表面上,规模上去了,“航母”诞生了,但不能优势互补,只能互相拖累。中国高校合并之风劲吹,都要打造世界一流学府,可是结果却难遂人愿。国有企业改革中强调兼并重组,但并未真正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反而出现“拉郎配”现象,不仅不能做大做强,反而使原来的优势企业经营状况恶化。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原因就在于这种非市场化而行政化的合并、兼并重组方式的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并未实现资源的优化组合,“强强”联合并未真正增强其运营效率和竞争实力,反而可能是彼此之间的内耗和对原有资源的浪费。这样打造出的“航母”出海之前就会漏水,打造出的精品也只能成为脆弱的花瓶。

  不可否认,庞大的参与“打造”的队伍里会产生“打造”成功者,但对于整个国家来说这种盲目打造更可能导致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甚至打造出一些投资黑洞。在这样的全民“打造”过程中经济粗放式发展,社会资源被低效率地使用,甚至浪费,我们的经济建设恐怕也会重蹈原来“出口号、出典型”见长,而出业绩、出效益见拙的覆辙。

  我们必须警惕不负责任的“打造”,因为它们映射出我们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计划和行政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只会南辕北辙,欲速而不达。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一系列与“打造”组合在一起的豪言壮语固然可以鼓舞人心,但我们更需要的恐怕还是一种求真务实、塌实工作的精神和在这一精神指引下的实践,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应充分重视市场经济的基础建设,高度重视和尊重经济规律,让市场化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恐怕惟有如此,我们才能更早地看到这些“打造”目标成为现实。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