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无边新风闹春意 平度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1日07:19 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

  平度以前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农业在平度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正在逐年减少,“但这绝不是要把农业做小,农业的总量一定要做大,质量要做优,效益要做好,竞争力要做强。”这是平度市上上下下达成的共识。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平度市提出了运用企业化思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战略,扶持和引进了一批市场潜力大、企业规模大、带动能力强、多层次深加工的龙头企业。

  当每年的收获季节,人们走进兰底镇,眼前就是一片火辣辣的“海洋”———只因为这里引进的多元食品公司,带动当地农民种植了5万亩辣椒,每年为椒农创造收入8000多万元;马戈庄镇闫村原本有1400亩葡萄,农民每年都要为销路东奔西走,自从来了钿鑫葡萄酿酒有限公司,不仅年年丰产的葡萄有了销路,而且总能卖个好价钱。

  “我们全镇有11万亩耕地,蔬菜种植面积10万多亩,我们的口号是‘以菜生财,以菜招商,以菜富民,以菜兴镇’。”这是仁兆镇的得意之笔。该镇引进和培育的蔬菜加工企业有12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加工企业达到48家,不仅消化了本地的蔬菜,而且辐射带动了周边20多个乡镇。龙头企业的加盟,着实让菜农得到了实惠。

  这就是产业化的魅力,平度市把企业化思维贯穿于农业产业化的全过程,促进了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者向具有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投资意识、科技意识的现代农业生产者的转变。目前,平度市已经形成了八大农业加工体系,农产品加工率达到40%:以三统万福、六和、九联等肉鸡加工为重点的肉鸡加工体系年可加工肉鸡5000万只;以大世界、召德牛奶加工为重点的奶业加工体系带动全市奶牛养殖量1万头,为农民增收5000万元;以汇丰、百信、九联生猪宰杀为重点的生猪加工体系加工能力达20万头,为农民增收近3000万元;以丰夏面粉、统一饲料加工等为重点的粮食加工体系使得平度市的粮食加工率达到30%;以富狮王、凯泰、钿鑫葡萄酿酒等为重点的葡萄加工体系加工能力3000万公斤;以益昌茧丝绸、预谦制丝桑蚕加工为重点的桑蚕加工体系带动农户3万户;以多元食品、兆丰农产、格力食品蔬菜加工为重点的蔬菜加工体系带动全市蔬菜种植面积60多万亩。

  以城市的理念改造农村

  平度人意识到,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进一步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就必须通过城市功能建设与产业集聚,吸引更多的工业企业向城镇集中,通过城市功能建设与产业集聚,加快农村城镇化步伐,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向城镇集聚。

  走出韩国人居住的“3A”生活小区,穿过繁华的中华名小吃一条街,走过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全然忘记了这是在平度下辖的同和办事处。作为全国示范小城镇,几年来同和累计投资1800多万元,实施了绿化工程;总投资8000万元具有苏州园林风格和江南水乡特色的秀水苑贵宾村成为各地游客休闲的好去处;投资600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使得优美的环境锦上添花。

  小城镇建设的日新月异,必然带来经济的腾飞。几年来,同和办事处累计利用外资1亿多美元,内资11亿元,GDP以每年70%的速度蹿升,财政收入以40%的速度激增,所有劳动力得到就地消化,全镇人均纯收入的45%来自进厂务工,外来打工人口达2万人之多……

  农村变城市,村庄变社区,农民变市民,路变平,水变清,灯变亮,村变净,民变富,平度的城乡发展正在这样的协调发展中变奏着。

  以市民的理念提升农民

  城乡统筹发展,不仅是形式上的变迁,更是观念上的转变,是人文素质的提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农民变市民,也不是改个户口那么简单。

  作为平度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鲜明特色,该市针对城乡劳动力开展的职业教育,为城乡经济互动发展提供了大量高素质劳动力;针对农民开展的素质教育,大大提升了农民的文明程度。

  平度市以全市职业中学、市镇两级多处成人教育中心为主,广泛开展了以“绿证”培训为重点的实用技术培训。他们结合农时,利用校内外示范基地,采取办班培训,现场示范、辅导等形式,长短班结合,将那些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项目及时传授给广大农户,使他们普遍掌握致富的一技之长。据统计,目前全市职业学校和成教中心已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5000余期,培训50余万人次,每年为社会输送8000多名专业技术实用人才,有10.1万人获得了农民技术资格证书。

  如果说,职业教育让农民进城变成工人,那么,在广大农村营造文明新风的一系列举措则从根本上实现了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走进村庄,走进社区,一支支“农民秧歌队”、“三八服务队”、“青年文体队”、“家庭志愿文明队”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又传播着社会文明的新风尚;群众文艺广场汇演、文艺大赛等文化活动常年不断,社区文化、村庄文化、楼道文化等群众自己参与、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建设,形成了浓厚的文化意识,冲击着人们的生活。潜移默化中,农民的素质在提高,观念在升华。

  本报记者韩军营本报通讯员邓瑞强赵培聪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