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应对“10+1”的几点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3日10:43 贵州日报

  2002年9月,贵州组团赴吉隆坡参加“东盟—中国合作论坛”及“中国高新技术及产品成果展”,在马来西亚及东盟各国引起了不小反响。所举办的“贵州优势产业发展及旅游推介新闻发布会”被有关人士评价为在中国参会的15个省市区中是效果最好的,马来西亚华文主流媒体《南洋商报》等配发图片,对此作了较为充分的连续报道;贵州参加论坛所作的《中国西部大开发与贵州优势产业发展》发言,引起了主办方和投资者的关注,全文刊载在马来西亚中国经济贸易总商会的《会讯》刊物上;在参加“中国高新技术及产品成果展”贵州展馆,所携带的上千份资料和展品被索要一空。同时,贵州团先后拜访了马来西亚中国经济贸易总商会、马来西亚中华工商联合会、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总会。在随后的行程中,又拜访了主管对外投资的新加坡国际企业发展局、泰国华人青年商会、泰国中华总商会等有影响的机构和组织,积极宣传推介贵州,达成了一些考察投资意向。但是,在与外界的广泛交往中,也痛感贵州主动宣传不够,外界对贵州普遍感到茫然。作为贵州人,深为贵州到处是宝而未被人识、屡屡错失良机而扼腕叹息。同时,也被一旦稍加宣传推介就有可喜成效的情形所鼓舞。有鉴于此,贵州应该搞好宣传策划,千方百计、持之以恒地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要在做好前期工作和项目对接的基础上,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由省高层领导率队,访问东盟国家,进行投资环境介绍和贸易投资洽谈。

  按照中国和东盟国家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农业、信息通讯、人力资源开发、相互投资、湄公河开发被确定为双方新世纪开展合作的五大重点领域。同时,通过我们了解,东盟国家的商会组织和投资者都对中国正在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有一定认识,认为贵州与东盟国家的资源具有较强的互补性,尤其是贵州的能电优势,在西部大开发中极具竞争力,可以在推进“黔电送粤”的同时,考虑向邻近的东盟国家送电。据了解,在未来20年内,仅中南半岛5国的电力需求缺口就达5268万千瓦。泰国、老挝、缅甸等国现正在为向中国长期购电展开接触。另外,双方在合作开发农业、肥料、中药材种植和加工、食品、纺织与服装、制革与皮革制品、电器与电子产品以及能源交通、城镇化建设、旅游、教育服务、咨询服务等方面,有较多的合作商机。

  旅游先行,贸易相伴,梯次渐进。贵州组团参加“东盟—中国合作论坛”,还就加强马来西亚与贵州的旅游合作,开辟吉隆坡—贵阳直航包机等问题签订了合作协议。这些情况表明,旅游市场、旅游资源的互补互换,受到东盟国家的高度重视,应该作为我们的工作重点,关键在于我们的后续工作必须有头有尾,跟踪发展。同时,贵州的传统工业如轻工、纺织、食品、机械、建材等均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但由于国内消费市场转型,开工不足,企业亏损一直困扰着这些行业。如果我们瞄准地理相近,发展状况、消费水平较低的东盟国家如缅甸、老挝、越南和泰国边远地区,利用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投资便利政策,加强贸易出口,大有可为。关键是要对市场有准确的把握,对出口企业要有扶持政策。当然,贵州技术含量较高的如药品、电子电器产品、挖掘机、汽车、摩托车等也可相应跟进。

  据考察,东盟10国中发展水平较高的都是出口导向型国家,对中国产品打入其市场存有戒心,而对中国投资十分欢迎,制定了许多鼓励政策。从目前情况看,我省以货币资金形式大规模地对外投资时机尚未成熟,但鉴于东盟国家工业配套体系弱,出口工业品以组装性质为多,对贵州传统工业在国内一些因为过饱和而缺乏市场的技术、设备(如机械制造、小水电、燃料酒精、手扶拖拉机、沼气生产等)和技术工人会有相当需求。因此,利用建立10+1自由贸易区后贸易投资便利化和区位相近的地理优势,以传统技术、成套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和劳务输出为重点,促进贵州“走出去”,并在东盟国家取得突破并非梦想。

  为建立10+1自由贸易区,从2004年1月1日起,中国和东盟对500多种产品实行降税,其他有关措施也逐步开始施行。但我省对此机遇的认识还很不充分,对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动态、内容和我省应对措施的研究也尚处于后知后觉状态,与邻省比较,显得十分落后。因此,建立一个协调议事机构,积极做好统筹宣传、推广、研究、规划、协调和对策措施制定等各方面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编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