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守卫文化阵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4日07:12 大江网-江西日报

  一个县级剧团用50年的时光,一个地方政府用远见卓识———

  “泰和县采茶剧团新增了一部舞台车,最近要下乡演出,你去看一看吧。”省文化厅艺术处副处长熊林宝对记者说。

  泰和县采茶剧团?就是那个演出了《远山》、《狗肉飘香》等剧目的剧团?就是那个坚守艺术殿堂达50年之久的剧团?记者决定前去探个究竟。

  3月9日中午,记者刚下火车,泰和县采茶剧团团长肖斗南就迎上前来。他告诉记者,剧团现正在马市镇准备晚上的演出。“走,去看看。”没有多少寒暄,我们坐上面包车一路颠簸来到马市镇。

  演出安排在马市镇中学的操场上。舞台车停在一棵大樟树下,车身上蓝底白字地漆上了“送戏下乡”、“代表先进文化”等字样,非常显眼。舞台车是肖斗南自己设计的,车厢三面摊开,就变成了一个有20平方米的舞台。化妆、换服装、换道具等都只能在车头前的空地上。没有椅子、凳子,演员就去向乡亲们借,实在没有,就站着化妆、换装。“现在条件算好的。我们到山里演出,大家都是自带被子去。没有舞台,站在较开阔的地方就唱开了。”演员把这些困难看得很淡。

  附近的村民听说有演出,骑车的,步行的,呼朋唤友,成群结队地涌向马市镇中学操场。学校的学生也早早地将舞台车围得水泄不通。明月当空,晚风习习,大樟树下舞台流光溢彩,观众密密麻麻,这种演出场景让记者开了眼界。当晚演出的是一出古装戏《福寿图》。这是剧团的一个老剧目,讲述的是一则孝敬老人的故事,演出十几年了仍然广受观众欢迎。舞台上演员演得专业,舞台下观众看得投入。笑声和掌声汇成欢乐的海洋。

  演出结束后,拆台、装车,回到县城已是零点时分。辛苦不辛苦?演职人员有两种回答。一个是:习惯了,不觉得;另一个是:听到观众的笑声,我们感到快乐,就不觉得辛苦。像这样的下乡演出,剧团每年有近200场,难怪大家会“习惯”;像这样备受观众欢迎的演出场景,难怪演员们内心如蜜般甜。

  3月10日早上,记者来到泰和县采茶剧团。一个干净、整洁的大院子,两排宿舍楼和一栋办公楼,办公楼前面是县文化礼堂。办公楼里除了办公室外,还有一个练功房。练功房虽然小,也谈不上豪华,但看上去显得整洁、美观。也许是看惯了剧团建筑破败、设施陈旧的缘故,泰和县采茶剧团总给记者一种好奇的感觉。

  肖斗南猜出了记者的心思。他解释说,一个县级剧团的生存没有当地政府的支持,谈何容易,泰和县采茶剧团就有幸成为这样一个宠儿,这是剧团事业得于发展的根源。肖斗南列举了县委、县政府关心剧团的事实:县政府去年底决定把剧团列为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从今年1月开始,全团演职人员开始领到100%的工资,县政府规定剧团每年下乡演出的场次不少于60场,每场补助500元……

  在剧团的艺术档案室里,挂满了各种荣誉证书、匾牌,“优秀剧目赴农村演出超百场奖”、“江西省玉茗花戏剧节优秀剧目奖”、“井冈艺术节特等奖”,从省里到市里的应有尽有。一本《泰和县戏曲志资料续编》,记载着县采茶剧团的辉煌历史。从上世纪50年代的现代戏《红色风暴在泰和》、《葫芦江》,到60年代的大型古装戏《闯王进京》、70年代大型现代戏《红松乡》、80年代的大型现代戏《小河湾湾》,到如今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远山》,50年来的一个个成就,既体现了泰和剧团对艺术的追求,也凝聚着全县人民对艺术的挚爱。是县采茶剧团有幸扎根在全国社会文化先进县泰和,还是泰和有幸拥有县采茶剧团?短短两天时间的采访,记者无法得出一个结论,但是脑海里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想法:不管是兢兢业业送戏下乡的泰和县采茶剧团,还是视文化如珍宝的县委、县政府以及这方土地和人民,都在守卫着这块先进文化的阵地。

  (本报记者徐锦忠 大江网-江西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