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通缉犯我会这样办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5日00:39 青年时讯 |
邵小姐(女,26岁,银行职员) 我看到通缉令并没有恐惧的感觉,因为觉得它离我很远,要是发生在我身边的案件可能就会感到恐惧了。如果我在生活中碰到了通缉犯,我会感到很害怕。我不会直接去报警,而是会找一个胆子大一点的人,让他去报警。 我不敢直接去是因为得到悬赏就意味着成为焦点,我不希望成为焦点。我觉得有时正义也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我胆子比较小,需要一个胆子大的人陪我一起去。 如果能像香港电影里演的那样,对于证人有足够的保护措施,比如24小时监护等等,我想大家就会更愿意挺身而出了。此外,我觉得社会舆论对人们的行为也有很大影响。比如过去社会中对自私的行为都会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可是现在大家更加关心自己,不少人觉得爱自己是天经地义的。我们没有community(社区)意识,如果一个人自己都没有安全感,他哪有心思去关心别人关心社会呢?如果在社会中我需要用百分之百的精力去support(支持)我自己,我就无法support别人了。 亚明(男,27岁,公司职员) 我如果遇到了通缉犯,当然会马上报案。但是这种几率挺低的,因为通缉犯的照片不太清楚,我看完了也没太记住他的具体长相,要是彩照就好了。但我不会为了奖金而特别留意周围的人。 我觉得发通缉令这种方法应该挺有效的,有心人看见了就能帮得上忙了。张贴通缉令并没有打乱我们的生活,因为首先是案犯先扰乱了大家的生活,抓到他才是最重要的。 梅子(女,33岁,自由职业) 我要是遇到了通缉犯,首先想到的肯定不是悬赏,而是不能让他跑了。因为这和每个人都有关系,如果让他逍遥法外,大家都不得安宁。但是我也不会张扬,我肯定会先躲到角落里,让通缉犯发现不了我,因为保护自己是最重要的嘛,然后马上给110打电话。 苏先生(男,32岁,经商,曾在法院工作过) 有人说我国的警群关系不紧密,我不同意。因为我曾在法院工作过,事实上我们国家有人民陪审员制度,人民有参与到法制工作的渠道。此外我们的户口制度大概是全世界管理最严格的,而且连租房子都要登记。警群关系不紧密只是一般百姓的误解。 许先生(男,28岁,公务员) 我认为政府早就应该这么做了,重大案件首先应该及时披露,人们才不会产生无谓的恐惧,因为最可怕的事情在于你不知道它是什么。这让我想起了毛主席说过的“人民战争”,发动全社会力量来抓捕案犯的做法对社会是有益的,因为警力很有限,比如我看电视介绍过我国缉毒的警力就很不够。 警察制度当然需要改革,但是应该是渐进的也会有个过程,与其等待内部改革,不如及早采取能解决问题的措施。公民配合警方抓捕案犯也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社会是大家的,大家应该共同维护社会的秩序。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人应该有这种意识。同时,从政府的角度说,对见义勇为的人应该给予物质上的奖励,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另外,我认为这种方式有助于同仇敌忾氛围的形成,大家觉得有了共同的敌人,而过去就比较缺乏这样的纽带。仓廪实而后知礼节,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参政意识正在逐步提高,对公共事务的热情也不断增加,慢慢发现这些事和自己的利益有联系了,这是一个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