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让民族文化“原汁原味”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6日10:25 贵州日报

  近日记者在某地参加苗族跳花节活动,本是慕当地保存较为完整、独特的民族文化活动而去,当记者驱车数十公里山路赶到目的地,却因县乡安排的节目大跌眼镜。

  跳花节本是当地闻名遐迩的苗族传统节日,内容丰富、风俗独特,是这一苗族支系风俗、服饰、发展演变、精神诉求的元素符号集合。

  然而该地今年的跳花节在完成“祭树神,拜长老”仪式后,第一个节目是县文工团表演的日本舞蹈“拉网小调”,接着是男声独唱……

  作为一种原始的文化形态,保护苗族跳花节首当其冲就是保护文化的原生态。然而却被任意加入也许自认为很精彩的节目,将传承数代的跳花节弄成不伦不类的“综艺节目”,这不仅破坏了民族文化活动的原汁原味,更碾碎了民族仪式中附着的文化精华。

  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民族民间文化宝贵资源的创造主体缺乏自觉的意识,由于经济落后而带来的自卑感,更加速了民族民间文化的消亡。一旦面临诸如此类“热心办坏事”越俎代庖的人为破坏,他们更是毫无抵御之力。

  有媒体报道,从1999年到2001年,某地32个少数民族就有6个不再使用本民族的语言。有大约30多万名年轻人到南方打工,他们对自己的民族服饰、语言文字,甚至民歌都失去了兴趣……一些文明的符号已经不复存在,一些民族记忆已然淡忘。许多珍贵的民族艺术和民间工艺等随着它们生存土壤的破坏和文化生态的变化而日渐式微。

  “保护民族文化不仅是保护几台戏曲,几幅剪纸、几栋古建筑,更是保留民族走过的痕迹,从而唤起民族的文化自觉。希望更多的人加入保护民间文化的队伍。”而现在一些地方为了发展旅游业,搞一些民族歌舞、风土人情之类的活动吸引游客,许多人在表演的时候,只是为了让客人留下更多的钱,他们对自己文化的朴素情感已经荡然无存。

  民族文化发源于人们对于“生于斯,长于斯,衣食于斯”的乡土的一种神圣感情,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将此演绎成一些可感可触的民族民间艺术。正如冯骥才强调的那样,“存在于各个民族、地域、乡村和城市中的原生态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和根基,是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保护民族文化同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一样重要。”

  作者:黄蔚编辑: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