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寻找】分离十二年的兄妹啊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29日10:59 武汉晚报

  武汉晚报社:

  1983年底,我叔父吴礼盛在江夏区湖泗镇浮山村病逝,留下4个孩子:老大吴林华(女,1976年生)、老二吴林富(女,1978年生)、老三吴林强(男,1980年生)、老四吴林胜(男,1982年生)。

  1984年,孩子们随其母庞菊珍落户到崇阳县东堡乡畈上村一户人家。1991年,庞菊珍因故离世。我父亲吴礼茂(孤儿们伯父)赶到崇阳将四个孩子接回。由于我家家境贫困,四个孤儿当年由湖泗镇政府、市民政局及武汉钢花中学英语教师牵线,通过“征母启事”送给了好心人收养。这段感人的爱心故事,武汉晚报、长江日报、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都作了详细报道。

  1993年,我父亲病逝。老人临终前嘱托,希望找到天各一方的四个孩子,有时间回乡祭奠他们的父母。

  近年来,我一直忙于自己的事业,创办了武汉山峰光电技术研究所。我也经常参与助孤扶困活动,希望用传递爱心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思念。

  我从没有忘记对4个亲人的寻找,加之本人已到不惑之年,思亲之情日甚一日。在此,特借武汉晚报一角,希望更多的人提供线索,以解亲人分离之苦,并在清明节来临之际,一同回乡祭奠先人。吴让松 2004年3月26日四个孩子四散飘零

  吴让松记得,叔父吴礼盛1983年病逝那年,他刚刚19岁,参加完当年的高考。叔父留下的4个孩子中,老大名字叫吴林华,是个刚满7岁的女孩,还没有上学;老二叫吴林富,5岁女孩;老三叫吴林强,才3岁的男孩子;老幺叫吴林胜,刚满周岁。

  在江夏区湖泗镇浮山村,吴礼盛家里很穷,一家六口住着两间土坯房,常常吃了上顿没有下顿。当时没有钱购置棺材,吴让松的父亲吴礼茂和村民们就在山上砍了几棵树,粗糙地用钉子钉好,简单地将叔父葬在村后的山头上。

  吴礼盛病逝后,一家人失去了顶梁柱,留下孤儿寡母5人,生活更是艰难。吴让松回忆说:“那时真是太穷了,我当初在汉读书,从没吃饱过肚子,高考的时候还是饿着肚子参加的。就在叔父病逝的第二年春天,婶婶庞菊珍就带着4个堂弟堂妹回到崇阳县东堡乡畈上村老家,在一户人家落户了。”

  可是好景不长。1991年春,婶婶又因故去世,4个孩子一下子变成了没爹娘的孤儿。消息传到吴家,吴礼茂急忙赶到崇阳,把他们带回湖泗镇,4个孩子便暂时住在伯父家里。

  然而一直在江夏农村教书的吴礼茂,家里已是困难重重。5个孩子在读书,自己也正患上胃癌。一时光孩子就有9张嘴吃饭,还要买药治病,吴礼茂实在难以支撑……

  那时,正好武汉市民政局一位干部下放到湖泗镇挂职锻炼,在了解吴家情况后,便将4个孤儿送到武汉钢花中学一位英语教师家里,这里已收养了多位孤儿。

  为了给四个孤儿找新“家”,1991年,一场“征母启事”温暖了江城武汉。在了解孩子凄苦的身世后,好心人纷纷伸出援手,很快5岁的吴林富、3岁的吴林强、1岁的吴林胜被领养。这段佳话一时成为江城的美谈。当年武汉晚报、长江日报、人民日报等新闻媒体都作了详细报道。

  老大吴林华仍留在英语教师家里,顺便帮忙照顾其他的孤儿。吴让松说,自1991年后,他再也没见到老二老三和老幺。吴礼茂临终的嘱托

  1992年,吴礼茂的胃癌已经到了晚期。在武汉养病的一天,吴礼茂出门在中山公园散步时,偶然遇到老二吴林富,吴林富当时已经是14岁的大姑娘了。相遇时,吴林富正跟一个中年妇女在一起,吴礼茂想那可能是孩子的新养母,为了不影响孩子的生活,便没有说话,也不让小林富喊自己一声伯伯。短暂的疑惑后,吴林富似懂非懂告诉身边的“母亲”:只是碰到了一个家乡的熟人。

  吴让松说,这是父亲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到分离的亲人。

  1992年下半年,已在武汉港务局参加工作的吴让松,悄悄来到钢花中学英语教师办的儿童村里,见到堂妹吴林华。吴让松将自己一年的薪水800元全部交给儿童村村长,作为全村孤儿们的生活所需之用,并没告知自己是吴林华堂兄。

  而这一别之后,4个弟妹,吴让松至今就再也没能再见上一面了。

  1993年春,身体每况愈下的父亲也撒手而去。父亲临终前嘱托吴让松,他作为吴家中的长子,希望能找到天各一方的4个孩子,有时间回乡祭奠他们的父母。

  十多年来,父亲的遗言一直铭记在吴让松心间。为事业打拼多年后,吴让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更是越来越浓烈。如今,最小的堂弟吴林胜今年也22岁了,又到一年清明时分,和久别的亲人一起去悼念离去的先人,还父亲的生前遗愿,成了吴让松最近最急切的心事。

  “我是用传递爱心方式来思念他们。”1998年,吴让松下岗后背负行囊南下打工。2001年,终于创办了武汉山峰光电技术研究所。在自己有些经济能力后,他也经常参与助孤扶困活动。去年,他向市红十字会捐资3万余元,资助抗非一线的白衣天使;随后,又捐助市儿童福利院一万余元的消毒器械;捐助本报报道的病困军属一家2000元;为贫困大学生交学费资助15000元;为新洲的孤儿捐赠2000元口粮款……吴家老大曾在福州

  接到吴让松的求助信后,记者翻出10多年前的晚报,希望能找到一点“踪影”,并在互联网上查阅当年的来龙去脉。

  在不断的检索中,记者发现,一直与本报“扶助行动”联手策划公益活动的武汉爱心事业促进中心徐新和老师,曾经担任过那家儿童村的义务形象顾问。

  徐新和告诉记者,1993年11月,在做义务形象顾问后,曾为儿童村策划过很多活动,诸如有20多家媒体全程跟踪报道的“特别婚礼”、在洪山广场举行的“母亲节向妈妈问好”等等。并发动40多名亲戚朋友为儿童村收养的孤儿捐款。

  徐老师说,当时,他还当过义务父亲,代养了七八个孤儿,每周一两次到儿童村义务照看孩子,周末接孩子到家中一同生活。他是1993年认识吴林华的,知道她的身世。他说,吴林华是个懂事的孩子,比较有主见,人也蛮能干,性格比较倔。她是这帮孤儿中年龄最大的,也是个头最高的。在儿童村,吴林华什么事情都做,像个姐姐又像个保姆,照顾着其他的孩子。在为儿童村包装一些公益宣传活动时,吴林华又担当起孤儿们的队长,徐老师对她的教导和要求就比其他的孩子高。

  随后,徐老师还为记者带来当年吴林华与儿童村孩子们在一起的照片。

  1995年7月,徐老师为儿童村策划“呼唤爱心万里行”活动,第一站被定在福建的涌泉寺。这次爱心活动非常成功,为孤儿们捐助的场面十分感人。吴林华也随全村孤儿全程参加了这场活动。

  其后,儿童村落脚于福州,吴林华随福利院其他30余名孤儿一起,也从武汉迁到福州。再后来,徐老师与儿童村断了联系,也就再也没有见过吴林华,只打听到吴林华后来在福建一佛学院进修了中专,便再无任何其他音讯。

  追寻4名孤儿的线索也暂时停住,清明时节,有谁知道他们的下落?堂哥吴让松正焦急地等待相隔了多年的弟妹们归来。

  (文/记者 喻敏 通讯员 李霞)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