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随着房子走,追着空气跑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3月30日09:34 南方都市报

  随着房子走,追着空气跑

  广州老城区十年间迁出约十万人,多数白领选择郊区,专家认为这是城市发展阶段正常现象

  2004广州两会 关注老城区之人气篇

  近些年,随着广州城市化进程的扩张与深化,新旧城区发展定位的潜移默化,原本繁华拥挤的老城区人口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有人进城了,有人出城了。

  统计显示,近十年广州老城区约10万人选择了出城,而这还不包括那些人户分离、二次置业的人们。有关专家认为,中心城区剥离其居住功能,而还原为单纯的商业功能,不仅不会损失人气,相反还会提高商贸效率,形成另一种大商贸格局的繁华。

  即使不可能人人都做到诗意的栖居,但至少还可以尽可能选择适宜的居住与生活。越往郊区,房子越大、空气越好,这已经成了人们的一个共识。于是,城市白领“随着房子走、追着空气跑”就成了城市人口流动中的一个独特的风景。

  城区白领的南迁路线图

  两个月前,吴小姐一家三口正式将家搬到了番禺的南国奥林匹克花园。新家套内面积160多平方米,是粤式建筑,四房两厅,孩子、保姆均得到了妥善安置。吴小姐开心地说:“最好的是一大早开窗,一眼就可以看到窗外大片大片的绿色高尔夫球场,一天的心情都会很棒!”

  而这是吴小姐在广州居住十多年来的第5次搬家。说起搬家,吴小姐形容自己是“追着空气跑”。据她讲,这些年她家相继住过荔湾区、东山区、海珠区等几个老城区,其搬家路线的总方向是基本向南、向南、再向南。她认真作了一个比较,认为“越往城市郊区走,房子越大,空气和居住环境越好”。于是,为了1岁多的孩子能有一个优美舒适的成长环境,吴小姐又成功实施了自己的第5次搬家计划。

  跟吴小姐相似,原先家住小北路的黎先生最近也有搬家的打算。他在南海雅居乐新买的一套200多平方米的复式结构大屋正在装修之中。黎称,像他这样打算从老城区搬出的人身边就有一大把,只要有条件就搬了。

  据地产界资深人士估计,目前广州新城区兴起的各大楼盘中,其销售对象80%以上是城市白领,包括外来广州就业的第一代移民和从老城区家庭剥离出来的第二代年轻家庭。而这种趋向与世界各大都市城市化的进程基本一致。

  老城区十年迁出十万人

  有人说,这是一个日益开放的社会,也是一个人口日益趋于自由流动的社会。那么,对于那些每天忙忙碌碌、穿梭于楼宇街衢谋生的老城区居民来说,仿佛街市繁华依旧,只是有些老邻居不再为邻。但老城区究竟有多少人走多少人来,他们其实也说不大清楚。五羊新村一位晒太阳的老人说:“经常都看到有人搬出,具体人数就不知道了。”

  为了弄明白老城区人口究竟以一种怎样的态势在变化,记者逐一采访了荔湾、越秀、东山、海珠等老区相关政府部门,但都承认这是一个个人可以感受的现象,却没有相关统计数据。在广州市统计局,最新出来的各城区人口密度调查,成为唯一的可考证数据(详细数据见附表)。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增减变化,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这主要与老城区的建设拆迁和新城区的开发相关。比如近几年随着内环建设、地铁一二号线的建设、老城区危破房改造等,老城区迁移出了相当人口。同时,功能日趋完善的新城区新楼盘不断涌现,也自动吸引了一部分追求生活质量的人离开老城区,去享受郊区宽敞舒适的生活。另外,老城区的人口自然老化和长期以来人户分离现象的逐步理顺,也导致部分老城区人口自然减少。

  对于同样作为老城区的东山区和海珠区却出现了人口增长,专家分析,前者因为是教育强区,一直对市民具有极强的吸引力,海珠区则是因为广州城市中心南移带来了大量的发展契机。但在老城区人口的疏离与城市环境的改善方面,无论政府引导还是自由流动,从老城区出去的人都应是主流。

  居住改变城市。据统计,广州老城区这几年人口疏散的步伐明显加快,在并不包括大量存在的人户分离、二次置业的情形下,仍平均一年减少1万,在十年间人口约减少了10万。

  市场规律指挥楼盘开发

  人跟着房子走,房子又跟着市场走。“老城区人口近些年之所以发生大规模迁移,一个最直观、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老城区居民的家迁移了”,日前,市房管局市场处一负责人对记者解释。

  毋庸置疑,广州的各大地产商在引导老城区居民疏离和新移民安居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早期的这种引导,又往往是地产商自发的、受强烈市场规律支配的”。相关专家表示。比如广州地产界最先南拓崛起的华南板块,都与开发商敏锐地捕捉市场商机、抓住市政利好不无关系。而开发商之所以青睐新城区,相关人士分析,主要是土地供应和地价两个因素使然。跟寸土寸金的老城区相比,只有新城区才可以一划就是上百亩的土地供开发商规划,而地价与老城区更是天壤之别。

  《2003-2004年广州经济社会形势与展望白皮书》透露:2003年全市商品房竣工面积1125.88万平方米,其中竣工商品住宅902.08万平方米,商品住宅占到80%以上,而主要的商品住宅又集中在新城区。一位房产专家估算了一下:“老城区一年的房屋开发总量,有时甚至比不上郊区一个楼盘的量”。从越秀、荔湾两区公布的房地产投资开发额度来看,从去年3月至今,也一直呈负增长状态。

  城市规划引导人口流动

  城市是人的城市。一个城市新、老城区间人口的流动,同时必不可少地受到这个城市发展规划的强烈影响。

  自2001年“广州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通过以来,广州市就已从传统的“云山珠水”格局变为了“山、城、田、海”的大山大海自然格局,并相继实施了“南拓、北优、东进、西联”的城市发展战略。这一系列城市规划的引导和施行,对城市及居民的影响不言而喻。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梁国昭教授称,按照新的城市规划,广州市的城市中轴线已从原先的越秀山—中山纪念堂—市府—人民公园—起义路—海珠桥,移到了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海心沙—赤岗等一带,整整东移6公里多。

  城市新规划的南拓东进,同时意味着给了老城区一定的改造空间,而老城区改造首先要迁移的便是一部分密度过高的老城区人口。城市规划中新出现的未来城市架构,又无疑将引导和决定着城市发展中的资金、物力和人流的聚散及流向。按照“广州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型的城市空间构架”,原先交通不便的老城区海珠区也趁机打出了建“环岛经济”和依托区内万亩果林建“生态城区”的目标,这显然跟整个广州新城市规划中,海珠位于新城市中轴线的最南端不无关系。海珠南的地块更是一时成为开发商争相觊觎的热手蛋糕。打头炮的珠江罗马家园项目总经理彭湛铁曾对媒体表示:投资这个项目,就是紧跟政府南拓的步伐而来的。

  “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间房”的广州老话,在整个变动着的大的城市规划面前,显然已成为历史。目前,就因为新的城市发展规划,原先的工业区海珠区目前进行房地产开发的楼盘已达500多个,广州排名前十位的房地产公司均相继圈地海珠,形成了工业大道、南洲路、滨江东、赤岗、江南大道、江燕路等几个集约式的地产板块。

  除海珠外,番禺、南沙近年的动作都是明证。“城市规划就是一根指挥棒”,梁国昭教授认为因城市规划而导致的城区间人口流动迁移是城市发展阶段的一种正常社会景观。

  专家分析

  人口流动是好事能带动城市繁荣

  广东省财政厅理论研究所所长黎旭东认为,由于城市发展扩张,其必然要向郊区延展,因为只有郊区才会有更多更大的建设用地,才会提供更适于居住的优美环境。而与此同时,原本繁华热闹的老城区的地价、人口密度、交通等随着城市膨胀,也变得越来越紧张,需要向外疏散,扩张经济的内核力。“远离市中心住大屋、有汽车、生活便利”可以说是国外发达城市居民的普遍生存状态。

  老城区常住人口的递减,会不会对商贸旅游等带来“人气”的损失呢?黎旭东认为,按照工业化国家城市发展的轨迹来看,中心城区日益剥离其居住功能,而还原为单纯的商业功能,不仅不会损失人气,相反还会提高商贸效率、汇聚可能来自世界范围内的大量的资金人员,形成另一种大商贸格局的繁华。像纽约曼哈顿,也就那么50多平方公里的一个岛,其商贸的繁华堪称一流。所以说,老城区的人口流动和新城区住宅热,其实都是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功能的一种调整与进化,其带来的人口流动是好事,而且流动得越畅通越表明这个城市的开放和活力,越能带动城市的繁荣。同时,老城区人口减少后,对旧城改造的成本也会相应大大下降,会更方便其原先城市功能的提升和改进。

  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梁国昭教授也表示,由于城市迅猛扩张,老城区人口外流是一种正常现象。以前广州有“东山出少爷,西关出小姐,越秀出商贾”之说,如今城市发展了,城区相应有了新的功能定位,减少人口密度,让城区变得安全、舒适、美观,同时充满文化意味,那何尝不好呢?梁教授强调,广州历史上是水相文化,历史上曾有“六脉皆入海,青山半入城”之美誉,城市化过程中一定要充分注意对传统文化和自然山水的保护。

  广州部分老城区人口密度变化表

  部分2003年区人口密度2002年区人口密度 增减人数 年增(减)

  老城区 (每平方公里人口数) (每平方公里人口数) (每平方公里人口数) 人数

  越秀区4738947944 555(-)5083(-)

  荔湾区4409144213 122(-)1976(-)

  东山区3716436505 659(+)11203(+)

  海珠区9288 9186 102(+)9225(+)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杨晓红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许冰

  图:

  虽然许多人向往搬到新城区居住,但老城区仍洋溢着生活的气息。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