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低龄化留学忧思(热门沙龙)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1日04:07 人民网-华东新闻

  主持人:赵岚嘉宾:孙抱弘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副所长

  梁永安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汪晓鲁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副研究员

  李国内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

  张晓南 杭州居民、留学生家长

  陈洲贝 悉尼大学心理学系一年级学生

  广东有位家长近日将年仅5岁的孩子送到国外上幼儿园,创下留学低龄之最。据统计,申请自费留学人员的平均年龄,上世纪90年代比80年代下降了10岁

  “留学低龄化”这个被认为直接关系到教育成果的问题,不仅为广大家长所关注,也引起了社会人士和教育专家的关心

  被动留学是主要问题

  主持人:电脑留学人员低龄化现象越来越普遍,这些出国的孩子,动机是什么?

  陈洲贝:我是3年前去澳大利亚的,当时在国内读高一。虽然读的是重点中学,但按我的成绩要考入清华、北大还有难度。但到澳大利亚读书,考悉尼大学比考国内最好的大学要容易多了,我和家里人都认为选择出国读一流大学是对的。

  张晓南:我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把孩子送出去的,当时我的孩子还在念初二,他自己不愿意出国,但前途要紧啊,虽然舍不得,但在送他出国这件事上几乎没犹豫。

  主持人:让还未成年的孩子留学,是不是有利于孩子成长?

  孙抱弘:低龄留学现象现在很普遍,但是,其中有“主动留学”与“被动留学”之分。

  我国基础教育基本上围绕应试进行,从这个角度讲,基本功扎实的青少年出国留学,是积极主动的选择,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而对于一些“被动留学”的青少年来说,由于缺乏心理和能力等方面的准备,语言也难以过关,在被迫选择出国后,就容易出现很多状况相似的小留学生聚集在一起的情形,他们心理和人格方面互相影响,一些心理隐患很可能在极端的情况下爆发出来。前不久,在有个国家留学的华人青少年之间发生了拔刀相向的流血事件就是例子。因此,低龄化被动留学应该引起社会、家长、孩子等多方面的反思。

  文化差异引发争议

  主持人:这些出国的孩子,在文化的延续与接受等方面出现的问题,是不是形成他们心理问题的原因?

  陈洲贝:文化延续确实有一定原因。出国时,多数人还没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忽然接受了另一种文化,和原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完全不同。我在很长时间内都接受不了,有空还要找中文书看看,上网也上中文网站。

  梁永安:我倒是觉得,固守本土文化或民族性不是良好的教育方式,毕竟在全球化时代,接受更全面的文化有好处。从这一点看,留学低龄化不必忧虑。中国最早到美国去留学的那批人,在今天看来也是“低龄化”,都在十五六岁左右,基本上都是比较穷困家庭的孩子,但这批人后来对中国的社会进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他们身上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人格气质丝毫不减。

  所以我觉得,讨论当前留学低龄化,应该与历史上中国留学生的情况进行对比,并从中寻找经验。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巴西等南美地区,在19世纪的时候人口很少,巴西政府曾向日本和清政府请求派人去,结果日本派去很多人,而清政府没有派。日本人带去了日本文化,结果对智利、巴西等国影响很大。比如在2004年世界杯足球赛等事件上,这些地区的人就表现出很强的日本文化的民族认同感。

  主持人:家长本来希望孩子出国接受更好的教育,而结果是不少人还不如在国内的成绩好,对这样的现象怎么看?

  李国内:这应该引起家长的反思。孩子的心理出了问题,不是仅仅通过越洋电话能解决的。培养孩子健全的心智是教育的核心目的之一,因此包括海外与本土教育在内的每一种教育都应该重视对孩子健康人格、健全心智的培养,而这往往为社会所忽略。心智不健康,是每个阶段的教育都必须重视的。小留学生单身在外,更可能因为一些细微的心理隐患而引发出极端的社会问题。

  国内教育模式需改进

  主持人:留学低龄化趋势,是不是与国内教育现状的某些不尽如人意有关?

  张晓南:原因有多方面。比如,去国外读书,能学好外语,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有好处。又如,国内读书竞争太激烈,要是上不了好的大学,就难有较理想的职业。能到国外镀镀金,回来情况可能就不一样了。

  汪晓鲁:上世纪80年代,出国留学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学成归国后一般都有待遇优厚的工作职位,社会地位也似乎比较高,这在家长中形成留学有更好人生前景的印象。同时,国内教育市场缺乏丰富的层次性,无法满足千差万别的教育需求,这在客观上也造成留学热。

  李国内:在一些家长看来,国内的基础教育不是“愉快教育”,竞争压力大,考试残酷,孩子处在压抑的环境里,对他们的成长不利。而国外教育资源相对丰富,教育方式也获得广泛认可,学校只管教学,孩子遇到的其他问题由社会各个系统调节,这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所以,如何改革我们的教育模式,使之更符合人们的需要,应该引起大家的重视。

  至于有些人的“洋教育”一定胜于本土教育的片面看法,也从某种程度上助长了留学低龄化。

  《华东新闻》 (2004年04月01日 第三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