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博馆迁同里是战略转移还是退避三舍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1日06:11 人民网-江南时报 |
昨天,中国古代性文化博物馆(下文简称性博馆)的最后5车性文物自上海运抵新馆址同里。迁馆前,馆长刘达临说这是一次战略转移。 历经10年漂泊却无处安身,经过3次搬迁后,最后却在千年古镇苏州同里觅到了一席之地。性博馆迁到同里在当地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有人说好,有人质疑。由于“性”字当头,性博馆遇到了众多拦路虎,这只拦路虎就是传统观念中的保守、固执和刚愎自用的理念。对这只拦路虎不打的话,所谓的战略转移很容易被看做是一种退避三舍之举。 漂泊10年“性路”艰险 目前,性博馆的3000多件性文物已经全部到位,只等本月19日正式开馆。 据了解,中国第一个古代性文化博物馆是“中国性学大师”刘达临在1995年春建成的。落成于上海市青浦区途泾镇一座小楼。由于地点离市区路途较远,因此前来参观的人并不多,到1999年5月,刘教授和上海新世界百货有限公司签订了合同,由新世界投资80万元与刘达临合作,在上海南京路上一条小路开办新的性文化博物馆。新的问题出现了,想参观的人找不到地址,刘达临考虑在醒目位置设立一个标志牌,并申办一个涉外参观的景点,但有关部门因为有一个“性”字而坚决不答应。 据透露,性博馆在上海遭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但在有关部门那里却遭到了冷遇,这是性博馆在上海一直处于窘境中的原因之一。由于游客寥寥无几,门票费只够支付水电费、人员的工资,连房租都无法还清,更不用提获得利润,投资方就取消了合作协议,2001年4月,性博馆被迫关门,2001年5月,性博馆在上海武定路再次开张,但由于地段因素,仍然入不敷出,连连亏损。 在同里阻击拦路虎? 据介绍,同里古镇和性博馆的结缘始于去年5月同里镇领导对性博馆的一次考察,在这次考察中,同里镇的主要领导萌发了拯救性博馆的愿望。镇领导向刘达临发出邀请,希望能够把性博馆搬迁到古镇同里。刘达临教授考察同里后,认为同里是一个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古镇。双方在去年11月正式签订了合作协议。从今年3月29日起开始搬迁总共3000多件性文物。吴江市同里镇党委项后复委员告诉记者,性博馆和同里实现了一次文化的联姻。刘达临教授是研究性文化的学者,不是一个商人,如果把性博馆长期安家同里,对刘达临教授的学术研究不无帮助。 据称,同里方面对性博馆的支持态度颇为明朗。项后复称,在合作把性博馆搬迁到同里的过程中,同里镇未收取性博馆的任何费用,并免费提供5200平方米的馆址,投资300多万元,兴建了面积达1800平方米的陈列场所。此外,性博馆在扣除人员工资、水电费等费用之后,所得利润将与同里镇对半分成。据了解,性博馆开放后将限制未成年人入内参观。 以退为进不能回避打虎 在外界看来,迁址同里是离开大都市上海,来到农村,是一种“退”,但是,联想到刘教授雄心勃勃的计划,这又似乎是一种以退为进的计谋。刘教授认为,中国性文化历史悠久,有6000多年的历史,性甚至可以说早于人类的诞生。尽管中国的性文化历史悠久,但是并没有进行学术意义上的研究。唐代可以说是封建社会性文化发展的顶峰,而到清代就禁锢了。刘教授涉及性研究这个领域,迄今已经20多年。平时,刘教授有意收集关于性文化方面的文物,并建立了交流古代性文物的网络。同时,也有不少支持他的热心人无偿捐献性文物。至今20多年,他花费了将近400万元,全部用在购买性文物上。 现在,在刘教授的计划里,性学研究急待开展,而迁址新馆只是一个开始的标志,但是,刘教授面临着众多难题,首要的一点就是关于迁址地点的选择,性博馆迎着人们层次不同的性观念艰难推进。它之所以难,是因为冲破文化传统的禁锢太难,但是它不能回避,回避则意味着把曾经取得的成果拱手让给那些拦路虎。 对性博馆迁同里,专家们发出了审慎的声音。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苏州科技学院历史与社会学系的叶文宪教授指出,性文化博物馆能够搜罗到如此众多的古代性器可谓不易,但性文化、性教育与淫秽一词之间的分界线很难分清。该系另一位殷伟仁副教授则认为,性文化博物馆落户同里颇有意思,中国古代的性文化一向比较发达,但一向为国人所隐讳,以至于性文化在中国一直处于神秘的地步。而且,中国虽然博物馆众多,但古代的性用品一般都不在这些博物馆搜罗的视线之内,同里性文化博物馆在这方面可以说是补了个缺。但该人士同时指出,同里古镇是一个水乡风情浓厚、民间风俗淳厚的千年古镇,苏州文化又素以雅文化著称,性文化博物馆落户同里稍有和古镇总体不够协调之嫌。 苏州大学从事旅游文化研究的硕士生导师陈来生副教授则分析认为,性文化博物馆落户同里对该镇的旅游业会有较大帮助。该人士认为性文化博物馆在商业气息过重的地方一般难以施展身手,但在同里却可以起到丰富该地的旅游结构的作用,况且性文化又确实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是一直未能登上大雅之堂,故同里性文化博物馆的落户可以大大提升该地的旅游吸引力。 记者认为,这些观点见仁见智,各具侧重点,但是迁址同里作为一种商业和文化双轨并举的探索之举,理应受到更多宽容与理解。性不是洪水猛兽,性博馆迁址某地也不会让天都塌下来。当然,对此提出一些建议乃至批评也可以理解,因为作为一种惊俗之举,它势必给当地带来不小的震动,合理的建议和批评可以让这种震动的作用力“软着陆”,但是应当看到,性文化已经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认可,性文化总需要一个合适的落脚之处,至少,我们应容忍其寻找生存的机会,而不能一味质疑。否则,我们的文化生态环境会因为性文化的处处受气甚至缺席而变得不完整。作为国人性文化生态的一个缩影,性博馆的命运与同里有关,与你我有关。 本报记者贾东海 沈华 《江南时报》 (2004年04月01日 第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