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视文物保护 将实施“多学科考古”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1日07:14 大江网-江西日报 |
据新华社武汉3月31日电(记者李延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从开始规划时就强调气象学、环境学、建筑学、遥感、物探等多学科参与,能够极大地丰富古代文化遗存的信息量,避免传统的单纯的考古造成的大量历史信息丢失,如当时气候、周围环境、自然资源、岩石土壤等相关信息。”湖北省考古所副所长李桃元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以往的考古实践中,文物考古工作者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文物古迹本身,而忽略了文化遗存形成发展的外部环境。近两年来,遥感考古、生物遗传学考古、音乐考古纷纷出现,众多不同学科的工作者开始参与考古发掘,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多学科参与文物考古工作成为趋势,而在配合大型工程建设的文物保护工作中,从一开始在规划和学术课题设置时就重视多学科参与还很少见。 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淹没区湖北省文物保护规划》上,记者看到,“旧石器时代以来汉水中游地区环境变迁”“丹江口库区文物管理信息系统”“重要遗迹遗物的保护技术研究”等被作为预先设置的课题提了出来。各种科技手段的进入,有利于促进文物管理与研究的现代化。 在丹江口水库淹没区湖北省文物保护规划组的成员里,除了大量文物考古工作者外,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葛修润是规划组顾问,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余柏椿是规划组副组长,此外,规划组还有来自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湖北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教授们。 (大江网-江西日报) 相关专题:关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