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期待的“广东读本”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1日08:36 南方日报

  建设文化大省

  钟晓毅

  老一辈担心年轻人成为无根一代,总是谆谆教导要去发掘历史与人文的精髓;惭愧的是我们的记忆中,对老一辈的见解大多时间是排斥的。我们看了许多时尚之书,接受了很多全新的思想,有时候是冲击者,有时候是被冲击者,许多时候我们都乐意做个冲击者,一路上不断地呼唤:解构、解构、解构;我们对世界的回答是耳熟能详的四个字:“我不相信。”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与阅历的拓展,竟然会惊讶地发现:我们不相信的东西,它们大多都是对的。是的,世界变了,电子、纳米技术、克隆,世界正一日千里。然而,历史人文领域、道德伦理范畴的东西,这些支撑着我们活下去的规则,这些世界上最基本的东西,并没有随着瞬息万变的当代生活而发生根本改变,它们没有随着流逝的时间大幅度摇摆,顶多只有少许的调整,甚至其中的绝大部分压根就没变,原来它们比我们想象的坚硬得多。

  把这些都搜集记录塑形下来,还原在广东这片结出了累累的精神硕果的土地上,遂成为创新的“广东读本”,这将是多么好的事情:让广东的思想家们、广东人的精神,闪耀在世界文明的天空里。

  迤逦而溯,我们曾有过不少写在纸上的和不是纸上的“广东读本”:欧阳山的《三家巷》、陈残云的《香飘四季》、岭南画派、广东音乐、岭南建筑、粤剧、粤菜、“敢为天下先”的诸位仁人志士……地处五岭以南的广东,是中华文明历史风云中的一朵美丽的奇葩,明清以来中国文化商业精神的最高代表,也是中国极富特色的地区之一。这些于少数的专家来说,或许已烂熟于胸,即便尚无“读本”,也能逐次一路讲去,如数家珍,但于大众来说,有多少人能耳聆手记,从而化育着淹博通达的人文精神?

  广东要建设文化大省,人文的教养和传承需要一点一滴去做。广东作为“四地”(近现代革命的策源地、岭南文化的中心地、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海上丝绸之路的起始地)的中心,其文献意义不可低估,特别是在近代以降一个多世纪以来所凸显的历史文化价值,它所承载的岭南区域文化的惟一性和中华文明的传承性,它所传导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家园意识和文化先进实践,它所引发的心灵直觉和理性思考,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在传统文化的断裂层面上,将显示出独特的地位和经久不衰的魅力。然而,广东的历史人文在它自身强大的优势照耀下,弱势也显得非常明显。所以,在新春伊始召开的全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张德江书记才一针见血地指出:广东人不仅要会煲汤,会喝汤,还要挖掘自己的人文故事,用自己的优良传统、优良文化来陶冶广东人。他说,广东的历史人文资源太丰富了,甚至比江浙的还丰富,它是广东历史人文深厚底蕴的具体体现,问题是如何充分发掘、保护和开发,以增强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信心,弘扬民族(广东)精神,拓展广东新时期文化发展的空间,塑制广东的文化形象。他还提倡要大力宣传好两个人,一个是冼太夫人,一个是包拯。包公在肇庆曾做过三年“市长”,但在中国老百姓的记忆中,一提起包公,想起的大多是其在开封府时的断案如神,铁面无私,对他治端的种种以民为本、为民办事的事迹却不甚了解。一个很好的“广东读本”,面临的是“失传”的可能。“山高皇帝远”的传统心理一脉贯通下来,造成了广东人“小富即安”、“小康自满”的人文弱势。自然,文化观念和行为方式根植在久远的传统当中,没有社会经济的整体变动,希图凭渺小的个人力量遽然改变之,难度会很大。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个体的努力是互动的,在今天的广东,政策法规的进一步完善和政府意识的由想象到现实的贯通,已经营造了一种开明、开放、开拓的突出、强大而特殊的人文氛围。加上美丽的山水和沉淀已久的廓大而又雅致的历史人文景观——那些散落在各地的村落、民居、祠堂、牌坊、老桥、书院、戏曲、绘画、医学、工艺、市井民俗,享誉全国乃至国际的伟人、名人、人文思想的精髓等等,历史文化星光璀璨。这些都为我们塑制“广东读本”,丰富广东文化大省建设的内涵,奠定了良好而坚实的基础,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关键的是要“纲举目张”,以“文化大省”的建设为支点,扬长避短,以崭新的目光重新审视和评估广东文化,整合丰富多彩的历史人文资源,塑造和培育全新的广东人文精神,形成和增强核心竞争力,从而撬动全省整个的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耸立一座座辉煌而壮观的“广东读本”。

  作者系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哲文所所长、研究员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