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宏观调控难度不亚于非典考验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1日08:36 南方日报

  经济时评

  林文俏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中,回答记者就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提问时说:中国政府目前面临的考验不亚于去年非典的考验。

  中国经济增长去年虽然达到了9.1%的高速度,效益明显提高,活力有所增强,但经济的许多深层次矛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用传统经济学理论难以解释的新矛盾新问题。这些大大增加了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难度。

  投资规模过大、增速过快困扰着中国经济。200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为26.7%,这是近几年来少有的高速度。今年投资进一步加速。1-2月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又增长53%。投资规模过大、增速过快牵动了部分重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去年国内铁矿石的价格上涨了3倍,焦碳价格翻了一番,普通钢材价格上涨了15%,原油价格上涨了近20%。进口的投资品价格在去年3季度平均上涨了近30%。今年初钢材、有色金属等原材料价格又进一步上涨。投资规模过大、增速过快反映部分行业和地方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低效率乃至无效率投资严重。一般来说,我国投资每增长1%,应当能使GDP增长达到0.8%左右。但是,2003年我国投资每增长1%,GDP的增长却只有0.4%左右。过去多年投资而积累起来的资产每年所剩余的收益达不到GDP的30%,但我们却在消耗40%的GDP来进行投资。投资规模过大、增速过快会产生大量过剩的生产能力,形成今后通货紧缩的压力。去年钢铁行业投资同比增长100%以上,预计到2005年底形成的钢生产能力将超过4亿吨,大大超过该年2.7亿吨钢的市场预期需求。电解铝的生产能力按照目前的投资趋势,2005年将形成1000万吨的生产能力,而市场需求预计只有600万吨左右。投资规模过大、增速过快对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构成了极大冲击。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造成资金、资源浪费。去年我国钢材消耗量已达到世界总消耗量的1/4,水泥约占50%,煤约占30%,发电量约占13%,而国内生产总值折合成美元还不足世界的1/30。投资规模过大、增速过快增大了通货膨胀和金融风险的压力。由于投资需求的拉动,主要生产资料价格全面上涨。受减产和国际市场行情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粮棉油等生活资料的价格也呈现出快速上涨趋势。2003年底居民消费品价格上涨加速,10月、11月、12月三个月分别上涨1.8%、3%和3.2%。通货膨胀的压力在逐步加大。由于有不少贷款支持了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后,势必造成生产能力的闲置、浪费,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甚至使一些企业破产倒闭,形成新的银行呆坏账,金融风险的压力增大。目前的投资偏热一方面是中国经济进入“重化工业主导,消费结构升级”的新时期难以避免的;另一方面也有行政主导的因素,即一些地方政府运用手中的权力,调动财政、银行甚至企业的资金,投入一些效率低下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对后者,治理有一定难度。

  经济是否过热难以定论增加了宏观调控决策难度。物体是否过热,只要拿温度计测量一下就可以判断。但是测量经济发展是否过热却没有这样的温度计。传统经济学对经济过热一直没有一个公认权威的衡量标准,只是根据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对比来进行分析。由于中国经济目前是投资需求旺盛,但消费需求不旺,很难对总需求和总供给进行对比,这在以往从未碰到过。因此经济学界对经济是否过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认为已过热的一方根据的是投资、贷款增长过快和部分生产资料价格涨幅过大。而认为不热的另一方则提出失业率高居不下、商品零售物价下降、消费需求仍然不旺等另一些重要数据。中国高层决策已走向民主化和科学化,专家的看法成为高层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经济学界对经济是否过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增加了高层宏观经济决策的难度。

  金融政策面临两难选择。金融政策是宏观调控的有力工具。目前的经济形势使金融政策面临是治理通货膨胀还是治理通货紧缩的两难选择。中国目前经济是否过热还难以定论,通货膨胀走势扑朔迷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去年12月和今年1月同比均上涨3.2%,但今年2月又回落到2.1%,涨幅突然回软1.1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是超前指标,其效应滞后半年。如不提前收缩银根,万一以后通胀发展是加速,对治理通货膨胀显然不利。如采取收紧银根的政策,万一以后通胀发展是减速,很有可能破坏市场经济正常的进程而导致有效需求回落,重新导致通货紧缩出现。而通货紧缩必然导致失业人数上升和更多的银行呆坏账。对经济生活影响最直接的要数利率。2003年底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加速上涨,令通胀率处于6年半以来的最高位。我国已出现负的实际利率。如果通胀得不到抑制又不提高利率,会引起货币从银行体系流出,进到流通领域,从而进一步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然而,中国经济目前在面临通胀压力的同时也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巨大压力。如果提高利率,会使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影响出口。从2003年来看,国内消费需求明显不足。增加消费,逐步改变投资率偏高、消费率偏低的状况,这是今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2004年主要任务之一。提高利率显然不利于增加消费。

  另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也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上述问题解决得好,就能保持中国经济这艘大船平稳较快航行。解决得不好,难免会使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波折。

  作者系广东商学院金融学院教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