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奖励接收本地生源也是一种地方保护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4日01:31 新京报 |
据4月2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厦门市人事局近日出台政策,设立“招收厦门生源毕业生专项鼓励奖”,用奖金奖励积极接收厦门生源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该奖项将在每年年底进行一次评奖,计划试行至2006年底。 虽说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政策力促大学毕业生工作,但大学生就业之路并非坦途。当年龄歧视、性别歧视、籍贯歧视、相貌歧视、身高歧视等纷纷被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取消的今天,部分城市却又采取这样或那样政策,以地域身份为界限,来优先安排本地的大学生就业。这些做法实质上是根深蒂固的地方保护主义的直接体现。这种客观上限制引进人才的“框框”,实质上给数以百万计的高校毕业生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并由此形成了以排斥外地人为主要内容的一些带有地域性的歧视政策。厦门市出台的设立“招收厦门生源毕业生专项鼓励奖”就是典型的一种,尽管这种政策歧视相对隐蔽。从短期看,这种就业的地方保护可减轻当地一定的社会就业压力,当地人因此可能得到眼前的蝇头小利;但这种做法有可能阻碍当地经济的长远发展,而且它也破坏了经济发展和人才流动的市场规则。无论什么样的地方保护主义,所带来的必然是市场竞争约束力量的消失,人才地方保护也是如此,这种保护由于人才选择面相对狭隘,往往使得受保护的地方经济利益实体逐渐失去最基本的人力优势,其结果就可能导致这些经济实体从管理角度讲走下坡路。因此这种人才地方保护主义是以破坏一个区域的长远发展和协调发展为代价的。 人才地方保护主义制造的当地高就业率,是一种不真实的就业率,同时也是对市场竞争游戏规则的破坏。而虚假的高就业率也会使当地的居民产生不思进取的惰性思想。其实,只有放开就业地域的限制,让大学生们在市场自由流动,才会消除本地居民的优越感,激发他们不断创造新财富的主动性。而早一天取消保护本地生源的就业政策,也就早一天形成人才竞争的健康局面,早一天营造平等的就业氛围,这个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必将因此受益匪浅。 目前,无论地方经济实力如何,地方政府均被要求“保一方平安”,包括保就业增长、保社会安定、保义务教育投入等。由此一来,采取一些措施促进本地人员就业似乎就有其理由,并且很多地方保护主义政策,从目前的情况看,也是符合逻辑的,因为地方政府领导班子也有个考核问题。你如果考核他的社会责任,他是一种做法;你如果考核他的就业指标,他必然那么做。但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政府的责任问题,政府的责任是为整个社会公平服务的。这就要求各级政府有责任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看待大学生就业工作这个问题,这个“宏观”应是放眼全国,出台各种促进、保障大学生就业措施,而不是仅给予当地的大学生优惠措施。李坚(辽宁公务员)(来源:新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