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人民时评:教育基地仅仅免费还不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5日00:23 人民网

  马龙生

  据《人民日报》2004年03月29日报道,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自3月1日免费向社会开放以来,巨大的观众流令纪念馆有点难以“消化”——随地吐痰、乱扔纸屑、随地便溺、大声喧哗、破坏展品……免费开放,使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效益实现了最大化,但也考验着每一位进入纪念馆的参观者的文明素质与修养。

  坦白地说,刚看到这条消息时,笔者也是本能地感慨:好端端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竟成了种种不文明行为的集中展示区,我们的一些国人素质为什么这么低?但是,在笔者对此事做了一番的“事理判断”之后,又觉得这样的尴尬不能全部归咎于群众。

  首先,我觉得纪念馆似乎应该强化自身应有的“主题意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顾名思义,其最大的主题应该是“纪念”,而不是一提免费,就像一般旅游景点那样,开着门只管往里放人就行了。主题是“纪念”,而主题对象又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这就首先决定了馆内必须要注意庄严、肃穆气氛的营造,馆内的一切工作围绕着这一主题来展开。但是从报道所反映的情况来看,该馆的主题意识显然没有被刻意强化。

  第二,该馆的策划、管理意识是否还有不到位的地方?庄严、肃穆的气氛如何营造?如何让观众到了这里甚至未来之前就能沉下心来,进入一种对遇难同胞的追思怀念,以那一段难堪历史来鞭策自己的境界之中?这需要工作人员付出极大的心血,更需要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倾力支持。比如,观者过多会影响秩序,对入馆参观者是否应该实行分批进入?比如,对观者的着装是否可以有所要求,禁止衣冠不整者进入?比如,观展是否应该由专业的引导人员带领,以避免秩序混乱、不够严肃、毁坏展品、破坏气氛等现象的发生?比如,能否在进入正式展区前,设立一个情绪、气氛的“缓冲区”,营造一系列“不文明观展可悲”的心理暗示……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遭遇的不文明尴尬,尽管表面看问题出在部分不文明群众身上,但根子还在于相关人员的工作思路是否“与时俱进”上。对于此类现象,我们不能过多指责群众,而应以教育、引导为主。当然,教育、引导并不都是苦口婆心地说教。能以群众普遍接受的方式,求得“润物无声”的效果,我想这应该是遇到类似问题时的应有态度。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