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地荒”:如同“电荒”的警钟(华东时评)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6日04:05 人民网-华东新闻

  郝洪

  竞相“建设制造业高地”,“地荒”就会如同“电荒”一样成为必然。发展高科技产业,不仅是长三角地区的优势,也符合其资源紧缺的实际

  今春,已很难在沪宁、沪杭铁路、公路沿线看到大片夺目的油菜花了。在富庶的江南,只能走得更远,才能感受到从田野上飘来的春的气息。

  尽管,越来越多的田地变成了工业区,但“地荒”问题还是越来越严重。加之今年国土资源部收紧建设用地,使土地资源原本就很紧张的长三角地区深感如同“电荒”一样的“地荒”之痛。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是否可以考虑降低长三角地区的基本农田保护率。如果把农业用地都用来发展工业,不但可解“地荒”,还能提高土地的价值。

  问题是,“地荒”仅仅是工农用地的冲突吗?

  在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县市到欠发达地区购买土地指标,已是通行的办法。但即使通过政策变通,将计划中的农业用地变成工业用地,也只是暂解燃眉之急。以江苏苏州为例,到2003年底,实有耕地421万亩。根据该市经济的发展速度,每年需新增项目用地10万亩。以此标准衡量,即使将苏州所有的耕地都拿来搞工业开发,也不够支撑50年。况且,这420万亩耕地中的380万亩是一级基本农田,是苏州583万人的“饭碗田”。

  与“电荒”一样,“地荒”背后暴露的仍然是长三角地区粗放型产业结构的硬伤。在土地资源稀缺的情况下,产业的选择应该与当地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但是,近年来,“建设制造业高地”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不少地区以重化工、冶金、装备制造等为产业发展方向。这些产业不仅能耗高,对土地资源占有量也很大。就资源竞争力而言,这类产业东部地区不及中西部,东部地区的竞争力更多地体现在政府效率、人力资源、市场经营秩序等方面。当中西部的投资软环境迎头赶上时,东部靠什么来支撑这些高消耗产业?或者说,以什么样的优势抵消土地资源的高成本?

  在这方面,深圳的科技产业发展之路,或许值得包括土地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紧缺地区学习。在深圳湾畔面积仅为11.5平方公里的小开发区内,居然云集了310家高新技术企业。2002年,深圳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达719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690亿元。

  发展高科技产业,不仅是长三角地区的优势,也符合其资源紧缺的实际。希望“地荒”的警钟能够促使长三角地区重新思考自己的产业方向。

  《华东新闻》 (2004年04月06日 第二版)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