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学者新论:“下一代”给中国多少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7日00:12 人民网

  米阿仑

  两年多来,特别是最近“下一代网络”国际研讨会在中国举行,不少报刊媒体造了不少声势,说:下一代网络给互联网带来革命性变化,不但速度快得多、能解决地址分配和安全问题,而且,它将重新洗牌,给中国提供了“抢得先机”的机会,例如路由器的设计和生产等等。笔者观察,如果这些就是发展思路,那么,别说“下一代网络”、就是“下下一代网络”,中国也没有什么“先机”可抢,全局上还是处在“紧跟”或局外人的地位。

  “下一代网络”是进化性发展。

  所谓“下一代网络”,即IPV6,是针对现有IPV4互联网而言。不错,IPV6比IPV4的功能更完善,然而,IPV6不是“革命”性的,而是“进化”性的。就拿地址问题来说吧。假设“人民网”的现有网址用数值表示是123.45.123,那么:

  IPV4地址为:123.45.123,

  IPV6地址为:FFFF:FFFF:FFFF:FFFF:FFFF:007B:002D:007B,

  前者是十进制,32比特;后者是十六进制,128比特。它们的工作原理一样,都是把人可阅读的“人民网”的地址字符转换为地址数值,不同的是容量大小。换句话说,IPV6“下一代网络”允许多得多的地址,在分配方面更灵活(例如分地址的分配),但是,它的地址鉴别等管理运作方式并没有发生革命性变化。

  就安全来说,IPV6“下一代网络”跟现有的IPV4网络大同小异,即:网络本身并不提供任何安全保障,能提供安全保障的是储存技术、防噪音技术、监控技术、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虚拟技术和数据恢复技术,等等。这些年,不管是病毒袭击还是黑客袭击,使用IPV6的用户并没有因为“下一代”而免受其害,相反,因为它速度快等特点,它传播病毒和造成损失的速度也快得多。因此,与其说IPV6网络提供了安全保障,不如说它给信息安全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

  就主机、系统服务、邮件通讯和文件传递、数据控制、数据压缩以及网络的结构、联接与安全等等各方面来说,IPV6和IPV4运作所采用的IETF等标准格式,大部分相同,不同的是速度和容量。换句话说,IPV6并非是完全替代现有互联网IPV4,而是兼容并存。这说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发展必须是开放共享的、而不是封闭捆绑的。

  这一年,美国军队在伊拉克战场的信息作业,是个非常有说服力的例子。最近,负责美军信息系统的前指挥官汤姆·兰特兹透露,在伊拉克战场,美国使用的是以IPV6为主和全面兼容现有IPV4的网络系统的战区信息指挥系统。这个系统,不但是美军和首都华盛顿的联络渠道,而且,也是整个战场所有战事运作的信息渠道;从指挥部署、后勤供应、前线侦察、部队行动,一直到几十万个士兵的每个人的每个战场行动,都是通过这个系统实现的。建立这样一个战场网络系统,等于是在几个月时间里、使一个现代化的中等城市及其居民的全面实现网络化,而这个网络系统的任何故障,都可能造成城市瘫痪和居民大批伤亡。

  兰特兹透露说,为了保障信息系统安全,他们在IPV4的基础上采用了强化技术措施。比如,不仅在路由器的数量方面猛增以便保障信息渠道畅通和有充分余地实行虚拟技术保护,而且,在数据的储存和传递方面也采取了成倍强化的检测技术、以便保证数据的精密准确,在战场上,指令数据的一个极其微小的错误,都可能导致作战失败和人员伤亡,或者是造成整个部署和后勤供应的混乱。IPV6并不保障数据的精密准确和安全,为此,就需要开发和使用新技术。为了保障战场视频会议的安全,也为了保证所有的数据安全,美军还强化了军用NSA加密技术,使之适用于IPV6和IPV4等所有现用网络加密作业。为了每个士兵的安全,也为了一个士兵不幸被俘而避免部队行动机密泄露和各级网络出现被黑客袭击的漏洞,他们还采用了更严格而又更灵活的网络监控技术,而这些技术是在原有基础上开发的、并非是IPV6“下一代网络”自身携带的。

  这一次伊拉克战事,有几十个国家军队参与,他们的网络制式差别和技术差距非常大,既有象美军那样使用全新的信息技术,也有的国家军队使用IPV4中落后20年左右的技术、有的甚至刚进入网络时代。为了使整个联军信息作业统一和畅通无阻,美国方面采用了以“按需供应”和“开放共享”为宗旨的整合措施,即:不管联军各部使用的是什么计算机设备,不管使用的是什么操作系统、应用工具和文件格式,也不管使用的是IPV4还是IPV6的互联网,所有的技术数据都能为所有联军单位共享,储存、传递、阅读、打印和视频等等各种作业不受操作系统种类及其版本的限制。

  “下一代网络”已大体完成“洗牌”。

  经过数年的技术发展,又经过战场的全面考核,2003年9月,美国国防部公布了决定:不光是美国作战部队、而且是美国整个国防系统和全球部署,都将于2008年完成从IPV4到IPV6的全面过渡,形成以IPV6为主和与IPV4并存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美国国防部将其称为“全球信息网格”(GIG)装备计划,并于今年2月初特别说明了这个计划的实施方案,使之成为美国国防系统全面改革的结构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这个框架中,所有的设备都必须遵循“开放共享”和数据结构新模型的原则,所有提供技术产品的厂商都必须开放它们的技术数据、与用户和竞争者共享,否则,就拒绝使用该设备。它的实施方案再次强调了美国发展信息技术的基本原则:所有的技术设备必须以客户为中心、技术设备为数据管理服务,而不是以厂商为中心、让数据管理服从于技术设备。美国政府的其它部门也做出了或正在作出同类决定和实施方案。

  这种“按需供应”和“开放共享”的发展方向,在今年三月举办的AIIM计算机自动化座谈展览会上得到充分体现。数百家大型信息技术企业陈列了他们的产品和宗旨;其主要厂家是来自北美、西欧和日本的IBM、SUN、HP、XEROX、RICOH、CANON、KODAK、PANASONIC、FUJITSU、HTACHI等“老字号”的信息技术设备公司。这数百家公司的共同点是:开放系统,彼此共享。也就是说,不管用户使用LINUX、UNIX、WINDOWS或任何一个市场上使用的操作系统,他们的硬件软件设备都能满足需要,即所谓的“按需供给”(ondemand),以客户和数据管理为中心来提供非常精细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产品和服务;与此同时,他们实行技术数据开放,用户共享、竞争者也共享。

  就战场全面考核、美国国防系统全面改革和美国政府向IPV6过渡来说,这些“老字号”信息技术公司已经成为主要的技术产品供应者。且不说IBM和SUN等公司在继续发挥他们早已形成的技术特长,仅就中国一些部门和媒体津津乐道的“下一代网络”的路由器来说,也已经形成Cisco(思科)、HP(惠普)和Sun(太阳)等公司既彼此竞争又分工协作的发展局面。这些公司都是跨国公司,在它们内部,也大体完成了相关的全球性分工协作。

  值得注意的是,微软公司再次没有参加这个座谈展览。其实,就是微软公司参加了,它的捆绑封闭和以厂家为中心的产品宗旨也难以在开放共享为主流的时候得到共鸣。尽管微软公司还在分享一定市场,但它的发展思路已经成为全球信息产业发展主流的局外人。为了摆脱局外人的处境,微软公司内部网络也开始使用IPV6设备,同时,它设法跻身于IPV6路由器业务。然而,它参与的是有限的对等设备,还没有摆脱以厂商为中心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的捆绑封闭的思路、也还没有摆脱升级吃掉原有技术设备的高成本高消耗的发展思路,因此,它在IPV6网络世界的前景如何,还是个未知数,甚至可以说是前景不妙。

  美国是提出IPV6新一代网络的国家,可美国实施IPV6的进度远低于日本和西欧国家,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因素:一个是实用程度,一个是成本效益。比如,再好的系统,如果内容空虚和应用技术跟不上,那也就只能保留在实验室里,没有普及价值。再比如,如果一个作业能在现有IPV4完成,就没有必要兴师动众搞升级、非要用IPV6去做,否则,那就是不管成本效益地摆样子了。2003年,美国在伊拉克战场的信息作业全面考核了IPV6网络系统,更清楚地证明:网络世界不是那种不断升级吃掉原有技术的世界,而是一个各种技术和各种水平混合并存发展的世界;要在这个混合世界幸存,就必须走开放共享和按需供给的道路、在技术方面则是继续以精细专业分工协作的多种类和多水平的竞争局面;目前,为IPV6网络提供的技术及其设备,不但具备这些特点,而且,战场全面考核证明是成功的。这一年左右,美国政府把IPV6过渡提上日程,是有充分全面的实用考核作基础的,是有充分全面的成本效益考虑的。

  换句话说,如果说是“洗牌”,那么,在西方发达国家,IPV6“下一代网络”的“洗牌”已经大体完成,牌局的大致情景是:IPV6是“进化”性的而不是“革命”性的进步,因而,这个“洗牌”不是重新打鼓另开张,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进一步完善和精细专业化;这个“洗牌”并非是技术上你死我活的角斗,而是彼此开放共享技术数据的激烈竞争的局面。如果能做个比方,那就可以说,从电报和打字等方式到IPV4现有计算机网络方式是从步行小路到水泥公路,经历了大约一百年时间,是“革命”性质的变化;而从1981年IPV4完成到1994年IPV6出笼,则是从单行公路到并行高速公路,大约经历了15年时间,是“进化”性质的变化。在这个“进化”过程中,那些“老字号”的信息技术设备公司大体完成了新的精细专业化,它们彼此之间既竞争、又协作的主题,就是如何以用户和数据管理为中心的按需供给和开放共享,以尽可能的最佳成本效益从IPV4向IPV6过渡。

  中国的机会是什么?

  相关报道说,1996年,美国出台下一代互联网计划;而1998年,中国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网络体系的变革,给了大家共同的机会。下一代互联网,从IPv4到Ipv6,所有配套的软硬件都将逐渐面临一个挑战,产业面临新一轮洗牌,这给很多企业以新的机会,有可能打破现有网络经济的格局。”这好象是中美之间只有两年的差距,然而,这个差距却是技术实力和时代背景的巨大差别。

  美国的信息技术历史已有150年左右,经历了几个技术阶段、更经历了几次世界范围冲突的考验。第一个阶段:电报电话技术开始,其主要特点是机械作业自动化,标志着工业革命进入信息技术时代。第二个阶段:经过几十年的市场实践、社会建设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到1948年,美国的信息技术进入了以闪农学说为标志的成熟阶段,即计算机网络雏形和现代信息学基础理论的完成。第三个阶段:又经过大约30年的专题努力,美国进入了以数据管理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发展阶段,其主要标志是数据结构理论、算法理论和各种程序语言的成型与普遍应用。第四个阶段:1970年代,美国大体完成了信息技术时代各个方面的基础建设,并于1980年代开始进入全面普及提高的阶段,其主要特征就是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提高;所谓“下一代网络”IPV6,是第四阶段发展的一部分。在这150年左右的发展过程中,美国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即所谓从工业革命时代进入信息时代、从现代化社会进入后现代化时代,其技术思想发展的主要特征,就是越来越走向开放共享。

  对比看,中国在百多年前(清朝末年)就使用电报技术了,然而,从那以来的一百多年时间里,中国采取了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拿来主义”等实用、功利和封闭为主的发展思路,结果,中国一直处在用户市场、而不是信息技术发明生产国的地位,看看信息技术时代150年左右的历史,哪个主要技术来自中国?打开当前使用的计算机网络设备,有哪些主要技术设计来自中国?可以说,几乎没有。中国经常以自己是个信息技术的大市场而感到自豪,美国则经常以自己是个信息技术的发明国而感到危机。这两种发展意识的时代差距,岂能用两年时间来衡量!

  互联网刚刚在中国兴起的时候,许多人士和媒体鼓噪说,在互联网时代,中国与美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结果如何?“DOT-COM”热潮退却,泡沫破裂、真相大白,人们看到,那些说法不过是圈钱的概念炒作,两国之间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实力差远了。现在,值IPV6下一代网络普及高潮即将到来的时候,又有人和又有媒体出来,说中美两国相关技术差距只有两年。在中国和世界范围的计算机网络市场,绝大部分技术设计来自美国和西方发达国家、中国还处在“紧跟”都跟不上的地位,面对如此巨大的实力差距,有的人和媒体却说“在下一代互联网开发中,我国的科研水平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这是文化方面“夜郎自大”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反映。

  随着过去20多年的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西方公司到中国做生意,自然,就给中国带来了一些贸易和产品加工的机会。然而,那些机会并没有在实质上改变中国以用户市场为主的地位。拿中国的信息技术基础建设来说吧,电话网、电视网、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等得到令人瞩目的普及发展。不过,那些都是“硬技术”普及。在“软技术”方面,且不说中国还没有建立适合中文数据全面管理的数据结构理论和算法理论,而仅就中文数据使用的书写符号来说,连汉字字符数据库还没有完成一半;更要命的是,这个汉字数据库的建立,是迁就英文制式技术设备的产物,它仅能用来做汉字输入输出和简单检索、并不适合中文数据全面管理的需要,也就是说,就长期和全面发展的角度看,中国信息产业的“软技术”基础建设还处在“零”状态,或者说,连地基还没有打好。从发展思路方面看,中国的做法还是让数据管理服从技术设备、而不是让技术设备为数据管理服务,可是,说到底,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就是为了更高效率地管理数据;失去了以数据管理为中心的信息技术发展,就难免盲目跟随、就难免总是处在战略被动的地位,也就难免除了贸易加工赚钱机会之外、国家信息技术实力并没有获得实质性和战略性的提高。

  为了国家安全、也为了争取战略主动,中国终于下定决心,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然而,由于思路受微软公司的捆绑封闭式的影响很大,结果,不少努力至今实效不大。例如,前些年,中国开发了类似Unix的Cosix操作系统,然而,它的工作路子跟微软公司的路子大体相同,再加上没有应用支持和没有考虑到成本效益,结果是基本上等于白做。这是个捆绑封闭路子导致失利的典型案例,它说明,中国信息产业界的许多人还没有充分理解互联网在全球带来的“开放共享”的发展主流及其主要内容,走的还是微软公司的捆绑封闭式发展道路、是在按照微软的思路搞核心技术;这样走下去,就是搞出一些东西来,不是白做、就是依然处在“紧跟”或全球发展主流局外人的地位。正如前不久举行的自动化座谈展览会上许多厂商代表所说的:在开放共享已经在全球范围形成发展主流的时候,若继续走过去的捆绑封闭式的路子,那就无异于自我淘汰、甚至无异于自杀。

  在IPV6“下一代网络”普及过程中,中国或许能赢得一些加工贸易的机会,但若发展思路不变,那么,中国可能又将错过一个历史阶段;如果还不抓紧相关基础建设(特别是符合中文数据全面管理需要的基础建设),那么,以后的问题,就很可能跟错过工业革命一样:中国需要的是如何“补课”、而不是如何“抢得先机”。总而言之,如果一定要说IPV6下一代网络给中国提供了什么机会的话,那么,笔者认为,那个机会就是发展意识和发展思路的实质性改变,就是如何摆脱微软公司的捆绑封闭思路的影响、树立起开放共享的思路,舍此,就是中国技术人才和加工贸易机会再多,整个国家的信息技术发展也难以取得战略主动权。

  :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