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第一观察:车贷险为何遭遇冷淡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7日01:14 新京报

  新京报自从两个多月前的1月15日,当时巨额亏损的车贷险被保监会紧急叫停之后,新的车贷险千呼万唤始出来,结果却大出保监会的意料———市场反应极为冷淡。

  到保监会预定推出新车贷险的4月1日止,向保监会报备新开发的车贷险产品仅有四家保险公司,总共6种产品。这6种产品在4月1日正式进入北京市场。而在浙江10家经营财保的公司有9家按兵不动,在陕西、福建等地,车贷险仍然“缺位”。与此相应的是,平安、华泰等几家规模较大的保险公司还在观望之中。

  这种局面可能是保监会不曾预计到的。保险公司是企业,对于如何开展保险业务有自己的选择权;保监会有权用政策规范车贷险,但却不是强制命令。但保险公司何至于对新的车贷险如此冷淡,恐怕还与其他一些因素有关。

  首先每个保险公司不得不想到的是以前的经历。有不少保险公司早在几年前就退出了车贷险领域,而更多的保险公司可能还对此前在车贷险领域的“黑色经历”心有余悸。车贷险属于管理型产品,从管理角度看涉及保险公司、银行和中介机构等。在此前保监会下发的《关于规范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指出,废止原来的车贷险条款费率,其主要原因是在当前信用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车贷险产品设计不合理,责任范围过大,导致该业务赔付率过高。具体高到何种程度?截至2004年初,我国个人汽车信贷余额达945亿多元。但是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银行不良信贷率接近30%,也就是说,按照这个比例估算,保险公司以近似担保的形式承担了大约283亿元风险。以北京地区为例,各财产保险公司车贷险的平均赔付率达到135.57%,个别公司达到400%。

  而新的车贷险规定的出台,似乎完全是本着降低风险这一目标而来的。保监会在强化对保险公司的监管,防范和化解车贷险风险方面,该考虑到的似乎全考虑到了,但欠考虑的,一个是利润问题,另一个是银行和保险公司关系的问题。

  一个可能的结果是,由于新车贷险产品要求贷款车辆首付款不得低于30%,购车人在担保公司实行担保的过程中,还将向保险公司缴纳保证保险,贷款买车的消费者将意识到贷款的成本越来越高,这样将导致分期付款购车用户比例下降,而购车一次性付款的人数日益增加。目前95%的购车人都采取一次性付款。而政策出台后,一次性付款购车比例人数的进一步增加,将使担保公司的利润遭受损失。之前保险公司曾有一个将车贷险和车险捆绑销售的要求,这样的捆绑销售有助于降低风险提高收益,但保监会没有同意。

  而另一个问题,可能出现在保险公司和银行的关系上。在旧的车贷险风险分担模式下,银行的积极性都很高。在停止相关业务之前,农行以车贷险作为担保的车贷超过50%,有的省市甚至达到80%到90%,而招行的比例大约是70%到80%,工行也有50%左右。

  但要以此推论银行对新车贷险的热情,可就大错特错了。保险公司和银行间的过分强调风险分担和相互推诿,导致银行积极性不高。北京工行个人金融部门的负责人表示,新车贷险条款的出台不会对目前各家银行惜贷的现状有完全缓解作用,因为车贷还要受车市价格波动、个人信用体系建立情况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出台新的车贷险,当然存在有利于银行和消费者的一面,并且增加了抵御风险的选择。但是银行和消费者是不是接受并选择这个险种,却不是简单的风险问题。

  一家银行的有关人士表示:“任何一项贷款业务都是有风险的,也总要有机构来承担,如果保险条款把风险都规避了,风险还要由银行和担保公司来扛,那把四五千元,甚至更高的保费交给保险公司,就没有什么道理了。”这个意思明摆着,你保险公司万无一失,坐收渔利,那还要你干什么?

  保监会的意图无疑是要规范市场秩序,建立风险预防和化解机制。但制度的设计无疑还要由市场来检验。车贷险的冷热,也还要留待市场来决定。从这一点看来,只有利润的导向性永远不会出错。吴敏(来源:新京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