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八一”足球冲击波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7日05:28 大江网-江西日报

  1986年,我省专业足球队最后一次出现在全国赛场上。此后,由于“奥运战略”的实施,足球队退出江西体坛。

  虽然没了专业队,但江西的足球情结却没有终结。从省运会上涌动的女足身影到江西省青少年足球运动十年发展规划的出台,从看台上摇旗呐喊的球迷到为足球奔波忙碌的体育界人士……江西足球一直在希冀与重负中前行。

  2004年4月2日,值得江西足球人庆贺的日子,因为这一天江西足球史新的一页被掀开了。在南昌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宣告南昌八一衡源足球俱乐部正式成立。

  那么,江西首支职业足球队的成立,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城市经营的新理念

  北京有国安,上海有申花,大连有实德,中国足球职业化发展到今天,在许多地方,足球就成了城市的象征。大连人甚至把足球作为自己城市的名片。如今,八一衡源足球队落户南昌无疑将给“现代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加了“一把火”。

  “足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应该是我们城市精神的生动体现和载体,那种竞赛中体现出来的集体主义精神、敬业精神、拼搏精神、团结协作精神和胜不骄败不馁的进取精神。一经潜移默化,就会给我们的各项事业注入蓬勃向上的生机和活力。”省足协名誉主席任魁庆对记者说。

  “我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球队,有了自己足球精神的依托,呐喊加油也有了对象。”南昌球迷傅伟璋激动异常。想起自己每次在外面看球时,外省球迷总会很自然地问他:“你是哪里的?”而每次他总是无言以对,因为过去江西从来就没有一支职业球队。

  足球是动态的,有了足球的南昌便添了动态的美。南昌市体育局局长姜波认为,“足球是一种进取精神最富激情的展现,有了足球的城市便呈现出锐意进取的精神。足球展示给世界的是一种生命的活力,有了足球的城市就多了一份生动。”

  不难发现,当南昌插上“八一足球”的翅膀,既向中国足坛真实、形象地展示了自我,又深化了城市内涵、提升了城市品位,从外在建设到内在素质,南昌都与现代化大都市接近了一大步。

  足球运作的新模式

  “江西足球的发展需要外力为它注入新鲜的血液,它需要这种冲击和碰撞。”省球类管理中心主任曹童森对记者说。

  足球的职业化就意味着淘汰旧东西,涌现新事物。新组建的南昌八一衡源足球俱乐部在原有股东的基础上增加了南昌八一体育场、华东交通大学,加上原有股东上海衡源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金贸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和上海闸北体育场,一共5家股东单位。

  这里面,有成功的企业家,他们有商业头脑,懂得职业足球在商业竞争中的价值,知道如何能使俱乐部在足球运作中获得合法合理的好处。有高等院校实力雄厚的科研人员,他们负责和体育运动科学有关的项目。有体育产业的职业经理人,通过各种赛事的运作,探索实践着体育营销。

  “这是一个全新的足球俱乐部运营模式,不用说在乙级联赛,就是放眼中超,也难以找到几家像这样结构合理的俱乐部。”俱乐部总经理魏荣斌如是说。

  体教结合的新篇章

  “不仅仅是双赢,而是多赢。”姜波是如此评价这支队伍所采用的体教结合的全新模式。

  华东交通大学以其品牌资源及相应的训练场地、住宿设施入股,同时,将对俱乐部有条件入学的运动员给予录取优先权,在条件成熟时将联合创办运动技术学院或其他形式的体育学院。据悉,这种体教结合的方式在全国是首创,而职业足球队训练生活在大学校园在全国也是首例。

  据介绍,俱乐部将立足南昌,开发中部地区足球人才资源,同时与上海闸北区体育局合作,在上海和江西架构人才输送渠道,以南昌八一衡源足球俱乐部为人才输送平台,成为连接青少年人才培养及高水平职业球队人才选拔训练的纽带。

  体育产业的新动力

  职业足球队的到来,必然伴随着足球经济的成长,那么,足球经济将怎样在南昌辐射开来呢?

  “最先受益的当属交通业,如果南昌八一体育场每场比赛只坐1万人,每人的交通费平均5元,则每场球赛将有5万元‘客运蛋糕’供各类公交车、出租车分割。”研究体育产业的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徐国根副教授则为记者细算了一笔账。

  人流带动物流,商业将分第二杯羹。小喇叭和小红旗这种小玩意儿,如今看球的观众几乎人手一个,“球迷总要拿件‘武器’进去吆喝吧!”徐国根说。

  徐国根认为,全国性的足球联赛可以带动南昌市的旅游业、宾馆旅店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广告、体育、文化、通讯等各项产业的发展。

  此外,南昌八一体育场作为球队的主赛场,将被重新改造、包装,作为俱乐部产业经营的一部分,投身于体育产业滚滚浪潮之中,通过市场运作来盘活体育场的资源。

  不难想像,未来几年,足球经济将成为我省最具活力和广阔前景的新兴体育产业。

  (本报记者夏晓 大江网-江西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