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遭遇流行文化“沙尘暴” 冯骥才:民族文化被稀释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7日07:1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杭州四月六日电 (林露露)西子湖畔落英缤纷,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冯骥才近日在此接受了记者采访。

  有记者问:您在呼吁挽救民间文化遗产,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的文化正在濒临绝境?

  冯骥才表示,现有的民族文化不乐观,流行文化“沙尘暴”的冲击下,民族文化在逐渐地被稀释,而我们的年轻一代也对文化失去了应有的信心。其次,节日开始假日化对文化缺失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凝固,能增加民族的情感,而我们现在的节日被商家利用成了“黄金周”,也让我们失去了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冯骥才说,现在风行的文化是表浅的,而无言的、无形的记忆存在才是最深刻的。中华的文明毕竟承传千年,积累的厚度非任何一个外来文化能够比拟。而今,中国内地在办各式各样的文化节,却把许多原来地史、生态的东西完全解构了,然后还津津乐道的以为自己发扬了什么文明。这样的现状让很多珍惜文化的文人感到心痛。

  他指出,“挽救民族文化,我们要做的是抓两头,一面要抓高层理论方面的研讨,另一面要关注传承,保护先辈的创造,防止产生大量的破坏便是传承。”面对一群年轻记者,他笑道:“不过,我现在也看到很多年轻人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近十年来,冯骥才一直致力于民族文化的抢救工作,《收获》杂志为他开设了《田野档案》专栏,他用散文、随笔以及其它文字形式为民间文化做着一份纪录。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