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勘探理论创新催生的 中国东部百亿吨石油资源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7日07:49 浙江日报

  2004-4-7

  当近日全球油价屡创新高的时候,中国石油勘探却传出好消息,由中国地质科技人员创立的“陆相断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在为胜利油田找到亿吨级隐蔽油气藏勘探目标区的同时,也将对我国“稳定东部”的资源战略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几乎与欧佩克宣布石油减产、全球油价上涨同时,中国两大石油公司先后发布重大新闻:

  一是大庆油田将进行战略性调整,每年减产逾200万吨。

  二是胜利油田宣布,2006年石油产量重新达到3000万吨以上。

  对前者人们表示理解,毕竟大庆长期保持5000万吨产量,长年透支,是该歇歇了。而在担忧大庆减产给中国能源紧张雪上加霜的同时,胜利油田的消息又让人们惊喜。

  此刻,胜利油田副总经理、总地质师李丕龙的心里装着一幅油田地质构造图。李丕龙说,在新创立的寻找隐蔽石油宝藏的理论下,近些年来,这幅图上原来的许多空白点逐渐被证实是上亿、上千万吨的大油田。而整个中国东部地区,可能隐藏石油资源约100亿吨,如果全部开发的潜在效益超过万亿元。

  “资源枯竭”阴影下的绝处求生

  30年前的1974年9月29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在华北建成又一大油田——胜利油田。1987年,胜利油田原油产量冲上3000万吨,并连续9年年产原油保持在3000万吨以上。

  但是随后,胜利油田出现了持续的产量下滑。“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中国东部老油田易采区块资源基本采尽,勘探难度越来越大,”胜利油田副总经理、总地质师李丕龙对当时所感受到的压力和困难记忆犹新。“每年的新增储量赶不上开发的速度,从‘七五’到‘九五’,渤海湾盆地石油年产量下降了1100万吨。‘资源枯竭’的阴影笼罩着整个油田。”

  每一个关心石油的中国人,几乎都在问同样的问题:济阳坳陷,胜利油田,乃至中国东部陆相生油盆地,经过40多年的勘探,资源是不是已经濒于枯竭?如何实现“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国家石油发展战略,进而维护国家石油安全?

  也就是从这时开始,胜利油田的勘探工作由主攻构造油气藏转为寻找隐蔽油气藏。

  从“九五”初期开始,胜利油田的勘探研究中设立了九大基础课题,与十几所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九五”末,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成立之初即开始了重大攻关,2001年,国家科技部下达了国家科技攻关计划,一场针对隐蔽油气藏勘探的理论攻坚战在胜利油田全面打响。

  石油就在地质学家脑海里

  “石油就在地质学家的脑海里。”这是世界著名地质学家华莱士的一句名言。

  石油地质理论的每一次飞跃,都会带来石油工业的大发展。陆相生油理论,使大庆油田脱颖而出,中国“贫油”的帽子从此扔进了太平洋。复式油气聚集区理论,铸就了胜利油田国内第二大油田的地位。

  中国目前开采的石油基本都取自构造油气藏。所谓构造油气藏是指面积大、易于识别的油气藏。经过30多年的勘探,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之后,我国以构造油气藏为主的石油储(产)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而随着国内外陆相断陷盆地勘探步入中后期,国内外众多油田也进入了隐蔽油气藏勘探阶段,隐蔽油气藏勘探成为21世纪世界石油地质学家攻关的前沿。

  隐蔽油气藏很早就在石油教科书中作为一种单独的油藏类型而存在,只是从占整个探明储量的比重来看,它在众多油藏类型中一直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如胜利油田济阳探区在截至1999年底以前探明的地质储量中,地层油藏仅占6%。以地层油气藏和岩性油气藏等为主的隐蔽油气藏,其形成机制、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十分复杂,现有的勘探理论和技术难于发现和预测。更多的时侯,它们属于勘探过程中的“意外”收获。

  也许上帝对胜利人有些偏爱,与其他油田不一样,胜利油田的地质条件十分复杂,有人形容是“一个摔碎的盘子,又被人踢了一脚”。世界上2/3的油藏类型都能在胜利油田找到,这里被称为“石油地质大观园”。正因如此,胜利人有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胜利油田一定存在隐蔽油气藏。这是一种面积小、分散、识别难度大的油气藏。

  世界上一些较高勘探程度的盆地勘探实践表明,一般复杂隐蔽油气藏探明储量占总探明储量的30—40%。如果以探明程度达80%,隐蔽油气藏占50%以上推算,济阳坳陷及滩海地区的隐蔽油气藏可探明资源量为33.24亿吨以上,扣除已发现的13亿吨,则剩余20亿吨以上的储量有待发现。

  胜利人为这一合理推断而欣喜若狂。可是,油在哪里?

  8个春秋磨一剑

  8个酷暑严冬,1200多位科研人员协作攻关,通过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无数个循环,使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日臻成熟,解决了隐蔽油气藏的形成、分布以及勘探等一系列关键问题。

  2003年10月,第三届隐蔽油气藏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胜利油田副总经理、总地质师李丕龙向大会报告,一个全新的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体系构建而成。

  这套理论包括三大基础理论及其勘探技术。三大基础理论是断坡控砂、复式输导、相势控制。通俗地说,运用这三大基础理论可以做三件事。首先,判断地下哪些岩体是可以储油的仓库;然后再找把油送入仓库的高速公路;最后是判断仓库的好坏,以及驱动油气进仓库的动力的大小。如果在地下存在仓库,且找到了高速公路,就基本有戏了,剩下就看仓库的好坏与动力大小的匹配了。在此基础上,胜利人还建立了河道砂体、砂砾岩体、浊积岩体、滩坝砂体等四大配套勘探技术。

  寻求这一理论突破需要多少劳动呢?

  举一组枯燥的数字来说明吧:这一研究过程,共处理三维地震资料1.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210万个标准足球场;解释三维地震资料5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710万个标准足球场;测试分析样品3万余块次;进行模拟实验300余次·项;钻探探井882口,测试1500余井·次……

  采油禁区找到大油田

  “油田又要在王庄—宁海地区打井了!”

  “过去那儿可是打过几口空井的啊。

  不是痴人说梦吧?”

  2002年,当胜利油田的决策者们做出打井新决定后,老胜利人私下里为他们捏了一把汗。但是,喜讯很快就传来了,郑36井、郑41井等17口探井获得工业油流,一个亿吨级的整装稠油油田闪亮登场。

  王庄—宁海油田不是一个例外。近期发现的储量5000万吨的陈家庄油田,储量3000万吨的老河口油田,还有还没有命名的莱64号井区,都是在周围已打过好几口空井的情况下,准确下钻找到了油。

  胜利人为何能在曾经打过空井的采油禁区找到了油?是瞎猫碰上了死老鼠?一个也许是,但两个、三个、四个就不是了。是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创新了找油技术,使不可能的事硬是成为了可能。

  地质理论的突破确实带来了石油勘探的新突破。在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指导下,胜利油田的隐蔽油气藏勘探实现了由“盲目的偶然性”到“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规律性”,由“定性预测”到“定量评价”的质的飞跃,勘探成果出现“井喷”行情。下面是1996年至今胜利油田运用这一创新理论鏖战渤海湾的战果清单:

  累计钻探隐蔽油气藏探井882口,探井成功率达75.0%,比“九五”以前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千万别小瞧这个百分点,其分量可不一般。它意味着每打100口井,可少出20口空井,而每打一口井花钱少则上千万,多则几千万,甚至上亿元。

  明确了两个亿吨级勘探目标区、发现并落实五个5000万吨级目标区、五个3000万吨级目标区和多个千万吨级勘探目标区。累计探明隐蔽油气藏石油地质储量6.46亿吨,占同期探明储量的65.5%以上,相当于又找到了一个中原油田,价值近2000亿元。

  累计建成隐蔽油气藏原油生产能力932万吨,占同期新建原油生产能力的73.7%;新建产能区块累计生产原油3306万吨,已实现收入492亿元。

  让东部为中国能源“解渴”

  伊朗卡山地区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曾被认为是无油区,此前法国、意大利的勘探人员已勘探了好几年,都无功而返。但是今年1月,胜利油田在伊朗卡山风险勘探项目部署实施的第一口预探井,已取得了日产700多吨的工业油流,伊朗政要纷纷前来祝贺,当地媒体评价,这口井的成功有可能改变伊朗石油工业的历史。

  这两年,胜利油田应用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和技术,大胆实施“跳出胜利发展胜利”战略,走出渤海湾,征战海内外,在新疆、安徽、浙江、宁夏等省区,以及伊朗、阿尔及利亚等国登记勘探面积达12.4万平方公里,勘探战果也不俗。

  从1993年起,我国就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2003年原油进口量约9000万吨,净进口量达到8000万吨左右。专家预测,在石油需求上,我国今后新增的石油需求量几乎要全部依靠进口,到2020年前后,我国的石油进口量有可能超过3亿吨,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油品进口国。

  中国是世界第5大产油国,但是目前中国石油的采油量和可采储量是1∶12,而世界石油的采储量是1∶45,中国石油的资源储量严重不足。权威专家认为,胜利油田隐蔽油气藏勘探理论,将对实现我国“稳定东部”的资源战略产生重大而积极的影响。应用这一理论成果和勘探技术,预测中国东部松辽、渤海湾、南襄、江汉、苏北等盆地,隐蔽油气资源量约100亿吨,勘探和开发这些油气资源的潜在效益将超过万亿元。在全球能源短缺的今天,这一预测是多么诱人!本版稿件均据《经济日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