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上万渔民生活日见艰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4月07日09:00 南方日报

  上万渔民生活日见艰辛

  有关部门考虑全免渔业规费

  人们也许不知,目前佛山还有3404户、13449多名水上居民,生活相当艰难,渔业资源的日见匮乏,迫使他们考虑改变祖辈相传的生计。

  今年佛山市两会期间,一些政协委员把佛山万余渔民的生存困难的解决措施写成《切实解决渔民生产生活困难》的提案提交,渔民问题一时间成为了政府部门关注的又一重点,成为“三农”问题中的又一个焦点问题。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了佛山渔民和政府部门,对此开始了全方位的调查。

  愿望

  “不能让孩子再捕鱼”

  细滑的河沙漏过脚指缝,略带腥味的江风吹拂面庞。登上北江大堤,只觉眼前豁然开朗,二三十艘渔船,有木头船也有铁壳船,或大或小,正安静地拴在岸边。黄塘的渔民历代聚居北江边上,现在仍有500多人。另一个渔民群落更大,有2000多人,名为大塘水上社区,也位于北江边。为了了解他们的生活,本报记者走进两个社区,开始了采访调查。

  远渡捕鱼

  “现在的鱼只有10年前的1/6。”黄塘渔民慨叹。据黄塘的渔民说,上世纪80年代,黄塘的渔获比现在好多了。矜贵的龙利鱼、三泥鱼、鲈鱼、嘉鱼等等。但10年前,这些名贵河鲜已渐渐绝迹。渔民们如今只能捕到鲤鱼、鲮鱼等。以市价计算,龙利鱼和嘉鱼分别是120元/500克和40元/500克,而鲤鱼和鲮鱼则分别只值2元/500克和1元/500克。无论渔获数量还是质量,现在和10年前已不能同日而语。

  江河捕捞业是一个对生态环境依存度极高的行业。渔民们说,近年来工业和生活废水排入江河,污染水质,使鱼类赖以生存的水环境已严重恶化。另外,基础建设、水利建设和大量的采沙,也严重破坏了鱼类和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物摄食、产卵、栖息的河床河滩以及传统渔场。

  据政府有关部门统计,佛山市渔民捕鱼量仅相当于上世纪80年代的10%至20%。由于内河渔业资源贫乏,佛山渔民中的八至九成都已远渡到肇庆、清远、东莞、中山和江门等地打鱼。去年佛山市渔民的年均收入只有2698元,大大低于农民人均收入6603元的水平。

  家在何方

  清明节是拜祭先人的节日,也是渔民难得的回家团聚之日。

  这几天,在黄塘北江的边上,停泊着一条20来吨的水泥船,在旁边破旧的渔船中间,正是一庞然大物。

  缕缕炊烟从水泥船中冒出,船上男人正在拉家常,4个小孩在追逐打闹,女人则忙着做午饭。这家人姓陈,8口人住在20来平方米的船舱中,爷爷、奶奶、2个儿子、2个媳妇和4个孙子。陈爸爸说,这艘船只用于居住,平时儿子和媳妇都出去打鱼,剩下爷爷、奶奶带孙子。只有重要节日,一家人才可共聚天伦。

  这里不少的渔民都羡慕陈家,可以拥有一条大水泥船来安家。这条船是在四五年前买的,买时值四五千元。这笔钱不是谁都出得起的。大多数渔民拥有两条船,一条是“家庭船”,一条是生产船。渔民一般吃住都在家庭船,家庭船装有发动机。渔民到外地捕鱼时,就用家庭船把没有发动机的生产船拉出去。

  三水区另一个渔民聚居点大塘,人们的日子似乎幸福很多。1/6渔民已在岸上安家。但是他们并不满意居住环境,很多人都住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老房子里,这些房子有些已是危房。

  去年,三水区政府将渔民的住房问题纳入到全民安居工程,并投入一笔资金改善贫困村民包括渔民的居住环境。三水芦苞镇的贫困渔民梁清一家就是其中受惠的一个。由于他们不愿意上岸居住,三水区政府就为他们打了一条新船。新船比旧船结实、宽敞很多。

  “我要读书”

  4月3日凌晨6时,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北江边一老一小两个身影渐渐清晰了。来的是一条由两块大塑料泡沫板拼凑成的小舢板,载着一老一小向岸边靠近。

  小男孩的红色上衣在晨雾之中特别鲜艳,他静静地蹲在舢板上。而老婆婆的背已经驼了,她不停挥动手中竹竿,吃力地把舢板撑到岸边。船刚泊岸,小男孩就跳上岸向小伙伴们奔去,老人在后大声叮嘱小男孩要小心。

  小男孩和他的伙伴们感兴趣的是一种“波子”游戏,胜利者可以将别人的“波子”占为己有。这个城里孩子早已不玩的游戏,还在这里延续。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渔民的孩子年纪轻轻就学会为家里分担家务。黄塘陈家的4个孩子中,2个大姐在上小学4年级,而且已学会帮着照顾弟妹、洗衣服、烧饭、洗碗筷等等。

  说起女儿,陈父禁不住流露出温柔的笑容。陈爸爸告诉记者,他的女儿很喜欢读书,成绩一点都不比岸上的同学差。但是陈爸爸不知道,女儿还能读几年的书。他说,现在的鱼越捕越少,越捕越小,以后无论如何是不能让女儿走捕鱼这条路了。他希望让女儿多读书,以便改行。但是每年每人500多元的书本费和杂费,对一个渔民家庭来说负担十分重。每当陈爸爸听到女儿跟他说:“爸爸你尽量供我读书吧!”他心里都会一酸。

  见习记者 李卓华

  自助

  自创的“渔民社保”

  渔业资源在萎缩,渔民生活日见艰难。而且,大多数渔民都住在河边简陋的船上,这些船只风吹雨打,大都已破烂不堪。所以,如何上岸改行,以及就业和社保问题如何解决,是渔民们所关心的。

  渔民“自办福利”

  三水区大塘镇水上社区居委会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应付未来不可预知的灾祸,渔民们自己办起了福利,以达到自助的目的,并最终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固定下来。

  记者来到北江大塘段的时候,现年60岁的林森玲老人正在岸边劈柴。他告诉记者,他从10多岁起就在江上捕鱼,现在鱼少了,年纪大了,渐渐感到力不从心。现在的福利制度可以让他60岁退休后可每月领取养老金“不再那么担心身后事了。”

  据说,这种自发的福利基金,最初设立的目的是应付突发事故。渔民终日漂泊江上,天灾人祸在所难免,前年9月22日,渔民陈桂文一家去东莞企石镇附近的江面捞鱼时,遭遇台风翻船,陈桂文不幸身亡。社区居委会派人赶往出事地点,帮忙打捞尸体并妥善安葬了死者,前后共花2000多元。2000多元虽然不多,足以让那些以捕鱼为生的家庭险入困境。陈桂文的妻子在记者面前,千恩万谢地说,是居委会的福利基金救了他们全家。

  林森玲老人回忆说,整日漂泊江上的渔民一般都乐善好施。一家遭难,人人支援。几年前,大伙商议,让成年渔民每月定期拿出一定的钱,救济受灾的家庭,让在江上漂泊了一辈子的渔民可以养老。“大家都说这主意好,于是这种传统就慢慢形成了。”

  村规民约能走多远?

  在水上社区居委会,记者看到了自200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社区福利制度条文。这一制度规定:社区凡年满16周岁未足60周岁的男社员、未足58周岁的女社员,都要承担福利上缴任务,每人每月为人民币10元。而参保社员享受的福利待遇范围有相当具体的规定:家庭因病致困、天灾人祸、五保户、考取正规大学等都可得到一定的福利待遇。另外,男居民60周岁、女居民58周岁后,每人每月均可领取一定的福利补助金。

  水上社区居委会书记林国恩说,这种福利制度起初全靠渔民自觉。直到去年初才将这项制度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固定下来,实施一年多来,大部分渔民反映良好。

  三水大塘水上社区居委会一位负责人说,渔民们这种自主探索在保障渔民生活方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经验,但是,因为渔民每个月只是象征性地缴纳10元的福利金,要是连续碰到几宗灾害事故,光靠渔民的这些辛苦钱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壮大这笔福利基金,已是保障渔民生活方面的一道难题。

  “我们最希望社会上能有一个渔民慈善基金会这样的组织,由社会各方筹集资金共同开辟渔民的出路。”这位负责人说。

  见习记者 苏汉华 通讯员 高瑞文

  出路

  政协提案要求减负

  就在记者到达三水大塘镇水上社区采访前的一个小时,佛山市农业局的有关负责人刚刚结束了对该社区渔民生存状况的调查。

  “农业局很关心我们,近段时间经常下来进行调查。他们也说政府正在考虑我们的出路问题。”一些渔民满怀希望地私下对我们说。

  渔民负担可以更轻

  据了解,这里的农业特产税几年前已免掉了,但是每年的捕捞费和资源费加起来还有300多元。据佛山市农业局调查,目前佛山每艘渔船需要交费200元至500余元不等,负担并不算重,但对每户渔民每年5000元至6000元的收入来说也不算轻。而且由于渔民们多数要到外地打鱼,需要向当地有关部门缴纳资源费,双重交费,负担就更重了。

  佛山市农业局对渔民的生存状态非常重视,今年一份政协提案中建议政府拨款,将渔业规费纳入农业税收改革减免项目,免收渔民的渔业规费。在解决渔民负担的同时,该提案还提出要建立补偿机制,政府和企业进行水利建设工程、沿江工程建设、采沙等破坏传统渔场的活动,要对渔民给予适当的补偿。

  上岸面临生存挑战

  “我们的孩子以后肯定不捕鱼了,我们也想上岸,但我们除了捕鱼什么都不会。”渔民们说。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大多数渔民都深刻地认识到了渔业的艰难现状,想上岸,但是上岸后面临的生存挑战又让相当一部分渔民望而却步。

  在大塘镇的水上社区,近年来陆陆续续有一些渔民上岸。“养鱼是渔民上岸最容易适应的一条路,我们社区每年都会有二三十人上岸养鱼,但是收入也提高不了多少。所以更多渔民还是想打工。我们镇上的工业园正在建设,到时需要大量的工人,这是渔民转产的好机会。”水上社区居民委员会的林书记说。据了解,为了工业园建起来后渔民顺利上岸,水上社区对渔民进行了分阶段的技术培训,受到了渔民们的普遍欢迎。

  “岸上”的飞速发展对渔民充满诱惑,尤其是对年青一代的渔民。水上社区现在2000多渔民中,25岁以下的年轻渔民只占5%,而且比例正在不断减少。“这是一个好现象,但我们也要积极引导年纪较大又没技术的渔民。”佛山市农业局的有关负责人说,“我们建议政府应鼓励企业优先录用当地失业渔民。”

  多予少取休养生息

  渔民问题作为“三农”问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已经引起了佛山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们要提高对解决渔民生产生活困难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切实把该项工作作为我市‘三农’工作的一个难点。”一份政协提案中如此写道。

  此外,将渔民子女的职业教育以及城镇化过程中渔民的住房问题有关部门也提议纳入“十项民心工程”。“渔民们是我们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必须更多地关注他们,‘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必须坚决执行,农业、水利、民政、劳动与社会保障等部门必须进行沟通,切切实实地行动起来,这样渔民们的生活才能尽快好起来。”佛山市农业局的有关负责人说。 本报记者 顾大炜

  图:

  只捕到小鱼小虾,渔民怎能不皱眉头? 摄影 本报记者 梁文祥

  鳖是十分罕见的收获。 摄影 本报记者 梁文祥

  水质污染严重,捕鱼捉虾日难。 摄影 本报记者 梁文祥

  只有到节日,一家人才能在船上团聚。 摄影 本报记者 梁文祥

  渔民李家正读一年级的哥哥划木筏接放学的妹妹回家。 摄影 本报记者 梁文祥


推荐】【 小字】【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免费试用新浪15M收费邮箱 赶紧行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